分享

骈文《山水公园——人间仙境》浅析/许洁华

 JwwooLIB 2018-02-05

链接山水公园——人间仙境(骈体文)/梅笑春


在浩瀚如海的文艺作品中骈文已经不多见了。其原因也许就是这种文体在创作要求上非常特殊:既要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又要在声韵讲究平仄韵律和谐;还要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组织表达往往很难把握。

近日,故乡吟坛巨擘梅笑春先生以八十七岁高龄,在微信公众号《诗乡宿松》发表骈文《山水公园——人间仙境》(以下简称《骈文》),其内容丰富多彩,遣词造句生动活泼,而且句式、韵律、修辞无不符合骈文的创作要求,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骈文》由总起、回顾、望景亭、舞场、岸边、湖中、娱乐活动、总结八个部分组成。这里,笔者只就望景亭、舞场、岸边、湖中四个组成“人间仙境”的主要章节略谈一点浅见。

首先,我们来欣赏、探讨《望景亭》:

在陈汉路边,有山水公园,乃人间仙境,众所周知;

水边山上,有望景高亭;

松树林中,无高温酷暑。

登百四十三级天阶,身入云端,日月每从肩膀过;

望全城千万盏灯火,心开画展,江山常换眼中新。

仰望长天,中国梦,睛空万里;

俯看大地,小康路,春色三千。

环视群山四面低;

身居绝顶当头近。

‘手可摘星辰’,再不怀疑李白;

天高三尺许,居然相信前人。

于斯时也:

神乎,仙乎,忘记吾是谁人?

陶也,醉也,不知身在何处? 

      本章有三层意思:①开头四个散句开篇明义,点明主题:山水公园是人间仙境。②中间五组对偶句,描述望景亭气势雄伟,以及作者登上望景亭俯仰之间所看到的美丽景象与感受。③讲作者陶醉于眼前美妙的环境之中。

第二层是本章主旨:开头一个对偶句水边山上,有望景高亭;松树林中,无高温酷暑交代望景亭的位置及其特点:望景亭在水边的山上,高而能避暑。

接着中间连用四组对偶句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作者登上望景亭、目光所及是江山常换眼中新”:“仰望长空,中国梦,睛空万里;俯看大地,小康路,春色三千;环视群山四面低;身居绝顶当头近;‘手可摘星辰’,再不怀疑李白;天高三尺许,居然相信前人。”一口气读完这些对句不禁令人想起王勃《山亭兴序》中的名句“人高调远,地爽气清。抱玉策而登高,出琼林而更远。汉家二百所之都郭,宫殿平看;秦树四十郡之封畿,山河坐见”。此情此景,二者何其相似也!

作者巧借李白《夜宿山寺》“手可摘星辰”句来形容望景亭之高。虽有些夸张,却灵活自然,似信手拈来。“天高三尺许”,是说登上望景亭觉得自己(作者)离天只有三尺远,进一步衬托望景亭高入云霄。因而,“‘手可摘星辰’,再不怀疑李白;天高三尺许,居然相信前人”这个对偶句使前面作者登上望景亭能发现江山常换眼中新”有了依据。

本章韵律婉转悠扬,语言抑扬顿挫,清新流畅。尤其“仰望长天,中国梦,睛空万里;俯看大地,小康路,春色三千”,这个对偶句不但充满了正能量,且上下句每两两相对的四字或三字短语可说都是绝对。如“中国梦”对“小康路”;“睛空万里”对“春色三千”,几乎相对的两组短语别无选择!

毫无疑问,望景亭是山水公园标志性建筑。作者因为登上了此亭发现松兹县城灯火辉煌,“晴空万里,春色三千”,于是乎竟不知自己是谁、身在何处!

读了《舞场》更令人却心旷神怡。谁能想象,一个年逾米寿的人竟也能加入到年轻人的舞蹈行列之中?真是应了家乡的一句俗语:人老心不老。

请欣赏《舞场》: 

至若三大广场,宵宵跳舞;

无论十里内外,个个全心。

忘情忘我,老年鹤发变顽童;

能舞能歌,少者韶华飞逸兴;

跳奥迪,跳高楼,个个心倾蜜罐;

醉儿女,醉金钱,人人脸放春晴。

灯光与月色齐辉;

白发共朱颜一乐。

千人陶醉,心开乐乐之花;

十点关园,情系依依之念。

临别时,

一步一回头,人散心犹未散;

三挪三止步,心畄人亦思畄。

本章六组对偶句也可分三个层次:第一组对句交代舞场规模、人人热衷舞蹈;中间四组对偶句描述舞场盛况,参舞者不分男女老少,个个热情高涨,乐在其中;最后一组对偶句讲舞蹈散场,人们尚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至若三大广场,宵宵跳舞;无论十里内外,个个全心”这个场面足以体现宿松县城居民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全城居民几乎倾巢出动,蜂拥至舞场,载歌载舞,充满欢乐与激情。人们“忘情忘我,老年鹤发变顽童;能舞能歌,少者韶华飞逸兴”;“灯光与月色齐辉;白发共朱颜一乐”;”千人陶醉,心开乐乐之花;十点关园,情系依依之念”。临别时还是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人散心犹未散;三挪三止步,心畄人亦思畄。”

舞场上的种种情态,若不是作者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断然难以描述得如此惟妙惟肖。梅老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请问老者中谁能与之相比?

至于对山水公园湖岸边的描写老先生在此文中同样花了不少笔墨:

六合塔,六门耸翠,上出重霄;

五两风,五彩流华,下临无地。

高空明月镜中吟,天人合一;

岸上灯光湖里映,水陆难分。

株株垂柳,微拂清风;

点点流萤,低飞惬意。

绿女红男,双双对对天仙配;

青年黄发,蜜蜜甜甜女挽男。

倒映湖中倩影,鱼水情深;

往来镜里恋人,鸳鸯和合。

成群结队精神爽;

接二连三景物奇。

真人间仙境,幸福无边! 

《岸边》六组对偶句加上结尾一个散句有三层意思:① 前三组对偶句描写岸边如梦如幻的夜景。尤其“高空明月镜中吟,天人合一;岸上灯光湖里映,水陆难分”;“株株垂柳,微拂清风;点点流萤,低飞惬意”这两组对偶句不但对仗工整,更使人领略到明月与灯光,垂柳与流萤有相映成趣之美。② 中间两组对偶句描述岸边谈情说爱的恋人之间的柔情蜜意。“倒映湖中倩影,鱼水情深;往来镜里恋人,鸳鸯和合”,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湖面如镜,一对对青年恋人的倩影倒映湖面,使作者联想到了“鱼水情深”与“鸳鸯和合”这两个成语,用到这里无比贴切。③最后一个对偶句和一个散句概括岸边游人多,景物美,作者反复咏叹山水公园是真正的“人间仙境”。

老先生笔下,山水公园的小湖也是美极了:

心装明月通身亮,打开了精神天窗;

人在花丛遍体香,享受着世间艳遇。

十里湖光十里镜;

一船逸兴一船诗。

水面船,水底船,船船共进;

天上月,库中月,月月同辉。

月映清泉泉映月,疑幻疑真;

山环绿水水环山,如诗如画。

水面粼粼,湖边倒立群峰影;

波光闪闪,镜里闲游万尾鱼。

鱼不惊人,仰承晨露,纷纷吐出圆圈;

行者止步,欣赏奇观,个个畄连美景。

水呈宝镜连辉,两个蟾宫千盏火;

天赐良宵待客,十分明月一帆风。

斯时也:

轻舟缓缓临风去;

对岸徐徐渡水来。

画江作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逗节成枝,虽非故事,偏为故事。

诚人间仙境也! 


本章一开头作者就出手不凡:“心装明月通身亮,打开了精神天窗;人在花丛遍体香,享受着世间艳遇。山水公园的湖在作者心中不是一般的湖、平常的湖,而是一扇能打开人们精神的“天窗”。将湖与“天窗”联系到一起,与其说是一种神奇的想象,倒不如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接着,作者浓墨重彩,描写在月光照耀下湖面如真如幻的景象:“十里湖光十里镜;一船逸兴一船诗。”月光照在宽阔的湖面上清明如镜,人们划着游船或尽情歌唱,或吟诗诵赋,享受着如诗如画的夜景。接着,又从真实的船写到“水底船”(船的影子),从天上的月写到“库中月”(水面上的月影);月与清泉相互照映,山与水相互环绕。于是乎出现了“疑幻疑真”、“如诗如画”的感觉与视觉。

从天上到湖面这样寥廓的空间,作者将明月、船只、船影、月影到山水环绕等等众多的景物,通过环环紧扣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前后呼应,亦情亦景,交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使描述这些景物的对偶句修辞贴切、对仗工整。如“月映清泉泉映月,疑幻疑真;山环绿水水环山,如诗如画”;“水面粼粼,湖边倒立群峰影;波光闪闪,镜里闲游万尾鱼。”这两组对偶句色彩鲜明,读之似有一幅清新明丽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

“鱼不惊人,仰承晨露,纷纷吐出圆圈;行者止步,欣赏奇观,个个畄连美景。”湖里的鱼为“仰承晨露”而从水中探出头来,见到游人居然不会惊慌逃走。这是人与鱼和谐共生共处的结果。更可看出梅老先生观察事物的细致入微。

“水呈宝镜连辉,两个蟾宫千盏火;天赐良宵待客,十分明月一帆风。”这是一幅湖光月色图,也是作者想象中的“仙境”。身处其中,老先生亦应有宠辱皆忘之感吧?

“画江作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逗节成枝,虽非故事,偏为故事。”这个对偶句是对本章,甚至全文内容的升华:眼前的环境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所见到的种种美好事物,看起来似迷人虚幻,却都是现实。

将上述四个章节拼接起来,便是作者要描绘的“人间仙境”——宿松县城新建的山水公园美好的容貌,以及宿松县城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可贵的是从这些文字中能体会出年迈的梅老先生有一颗年轻的心,并以这颗年轻而热情的心讴歌当今美好的生活和对太平盛世的赞叹。

不仅如此,作者在创作这篇骈文过程中,能不拘一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风格。

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骈文)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台湾学者张仁青说:“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又说“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笔者认为,梅老先生此篇骈文正合以上学者之说。

关于骈体文必“骈四俪六”对偶句,也不尽然。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云:“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梅老先生此篇骈文在格式上正吻合刘勰这段话,既有“骈四俪六”对偶句,亦能“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有二字、三字、五字、七字偶句,如“神乎,仙乎;陶也,醉也”,“六合塔;五两风”,“有大人相伴;看小宝开心”,“湖边倒立群峰影;镜里闲游万尾鱼”等等。还有单散句,如诚人间仙境也”“斯时也”“真人间仙境,幸福无边”等等。这种直叙白描兼带抒情的单散句式穿插文间,丰富了行文的跌宕变化,避免了句形的单调板滞,从而使通篇诵读时,间歇有致,摇曳多姿。另外,古人为骈文喜欢用典,甚至认为用典是骈文标准之一。而笔者认为用典与否,是创作过程中的需要,不应为“用典”而用典。梅老先生此文亦少用典,并未因此而失其光彩。

以上浅见,期待网友批评指教。

丁酉年春二月于合肥拙妪斋

本期编辑:唐 华栋

>>>>>>>>'诗乡宿松”诚邀您加入>>>>>>>>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