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背后的故事

 紫百合6688 2018-02-05




    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仍然保持着高昂乐观的战斗精神,奋勇拼杀的战士们在战斗的间隙高唱着这样一首歌: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同胞被屠杀,土地被强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这首激昂的歌曲曾鼓舞无数中华儿女在各个战场上奋勇拼杀,那么这首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首歌诞生于1936年,这是中日民族矛盾空前上升,全面抗战一触即发的年份。他那铿锵有力的旋律召唤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走上了血雨腥风的战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当时,孟波、聂耳、冼星海和麦新等一些进步音乐家汇聚上海,他们决心创作抗战歌曲,吹响战斗号角,以唤醒广大民众。孟波说,当时爱国人士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要把抗日救亡歌曲传送到军队、街头、工厂、学校、商店的每一个角落、使它成为抗战年代的最强音。

    1936年9月,孟波和麦新等人在冼星海家碰头,当时东北已沦亡五年,华北也将不保,在滚滚的黄浦江边,20岁的孟波和21岁的麦新相对而视,他们想到在日寇的铁蹄下,国土在沦丧,东北三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人民遭涂炭,麦新情不自禁用坚定的语调喊出一句:“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孟波热血沸腾、眼睛一亮说:“对,我们要发出抗日救国的怒吼!”望着滚滚黄浦江水,两个热血青年心潮起伏,澎湃的词曲脱口而出——“亡国的条件我们决不能接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孟波和麦新一气呵成作词谱曲,又与冼星海等切磋定稿。一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就此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当时的广播电台专门播出;《大众歌声》刊载歌曲广为传发;这首“时代的号角”,在短短几个月中,歌集出了四版。随着全面抗战的深入,他的影响力扩大到全国各地,甚至波及到军营。当年许多热血青年,正是唱着这首歌,加入了抗日战争的队伍,许多革命战士,正是唱着这首歌,杀敌立功。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壮烈的歌声,在战壕、驻地、村落、流亡的学生中,千百次地响起……

    在枪林弹雨的台儿庄战场上,所有中华儿女团结起来,虽然他们信仰不同,虽然他们远离家乡,但是他们秉承着一个信念:为了国家,为了父母,为了妻儿,为了把日本人赶出中国,面对侵略者的炮火,他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悲壮惨烈,气吞山河。他们共同唱着: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

    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前进。经历了78年风云变幻,《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传唱至今。孟波由衷地感慨:“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无数始于民族大悲哀和大激奋,拍案而起的爱国志士,谱写了一批激昂犀利的抗战救亡歌曲,最根本的就是五个字——不当亡国奴!

    今天,这首歌仍被人们所传唱,在未来,它仍将激励所有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