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策临死让其弟孙权继位,孙权称帝后却如此对待孙策的后人

 昵称463039 2018-02-05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人行刺受伤,之后不治身亡,临终前需要指定接班人,孙策有个儿子叫孙绍,出生时间不详,但孙策死时只有26岁,想必他才几岁,孙吴正在创业的关键时期,不能让一个小孩接班,所以接班人只能在孙策的兄弟中找。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下面有4个弟弟,孙权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还有孙翊、孙匡、孙朗,孙权18岁,孙匡、孙朗年龄稍小,但孙翊已经16岁了,史书上说他“性似策”,性格非常像孙策,张昭等人认为孙策“当以兵属”之,但孙策最后把印绶交给了孙权,众人当时都感到吃惊。

为什么吃惊呢?史书没有说,可以推测一下,也可能孙策原来中意的人并不是孙权,而是孙翊,并且向大家也有过表示。但是,受伤后的孙策应该进行了反思,孙策杀伐果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几年间横扫江东没有对手,但由于杀伐过盛,在江东也树敌过多,此次遇刺是当年他所杀的一个叫许贡的人,他的门客干的,这正是当年种下的苦果。

受伤后孙策对自己之前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认识,孙翊的性格太像自己,孙策不愿意让自己的悲剧在他身上重演。

相比而言,孙权的战绩虽然不突出,之前带兵还连打败仗,但他的优点是“性度弘朗,仁而多断”,能“亲贤贵士”、“善于任使”,如果他接班,更能以相对柔性的姿态协调江东内部,弥补之前的裂痕。

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打仗,你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你。这些话里体现出孙策对自己的反思,也有对孙权的期待,他希望同时也相信孙权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事实证明,孙策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孙翊为人严厉暴躁,喜怒快意全写在脸上,后来果然由于处事不慎而被手下人发动的叛乱所杀死,如果孙策当初让孙翊接班,发生在孙策身上的悲剧势必还会重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