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 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观海听涛 2018-02-05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

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原创 北京卫视 2018-02-05 10:44:01

世间生意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评述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已,好似一台大戏!

话说1978年的夏天,天气很是炎热,虽然已经是深夜,但在一间只有是十几平米的小平房里,还是闪烁着微亮的灯光。

屋内的两个人,一男一女相对而坐,女的鞍山电镀厂的一名酸洗工人,她面前摆放着几本诸如《精忠岳飞》,《两宋资料汇编》这样的书籍,边看边写,不时还挠挠脑袋皱皱眉头,显得很是纠结。

坐在对面的男人回头望了望熟睡的三个孩子低声说道“兰芳,你这么熬着非把你累坏不可,我在招待所定一间房子,那里清净,你去那里写吧。”

“家里这么困难,去招待所,要花钱的 “在你心里,书不比钱重要?”丈夫的这一句话,让妻子无话可说了。

这之后,仅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位女人便写完了这本60万字的书,她写的这书叫《岳飞传》,她的名字是刘兰芳。

刘兰芳写评书《岳飞传》的脚本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每当人们听到刚才这段评书《岳飞传》,无论在做什么,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寻着声音,或伫立在原地,或搬个小板凳坐在收音机前专心收听。

说起《岳飞传》就不得不提它的作者刘兰芳,实际上刘兰芳除了工人身份之外,还是一名评书演员,只不过距她上一次说《岳飞传》已经过去了13年之久了。

《岳飞传》大家都喜欢听,所以刘兰芳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就被全国的听众记住了。每当《岳飞传》播放的时候,万人空巷的场面那是常有的,《岳飞传》这一评书节目,成为了人民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

当年《岳飞传》的火爆程度,可谓是难以想象,《我的艺术生活》是刘兰芳的回忆录,刘兰芳回忆:

《岳飞传》在全国各个电台播放后,我收到了3万多封听众的来信,一天能收到一二十封信,那是常有的事情,邮政局的投递员跟我开玩笑的说“刘老师,我成您的专职投递员了”。

一位编辑兼记者给我来信,介绍了天津市民收听《岳飞传》的盛况, 在天津这个大城市,电台播放《岳飞传》正是盛夏,有不少的人带着半导体,老早——也是为了趁着凉快就去了公园。到了播放的时候,所有的半导体都打开了,就见亭子下,大树下,围着一堆一堆的人,平住了呼吸在收听。这也成了公园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据说,当年因为岳飞传的播出,许多商场里面积压多年半导体,一下子就成了抢手货。

为什么刘兰芳重写《岳飞传》?

时间回到1959年,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去茶馆听听戏曲评书,成为了很好的放松方式。有一天辽宁辽阳,来了一位说长篇评书的演员讲《岳飞传》,这可是一个叫好又叫座的节目。

杨呈田说书的现场,台上杨呈田口若悬河,凭借简单的道具,一人分饰千军万马;台下观众则听得津津有味。

一连多天,杨呈田发现有一个看起来十多岁的小姑娘,每天早早的就来到,等待评书开始。这令他感到很奇怪。

那年代,在茶舍里听戏的,大多数是男人,即使有女人,也是大娘、奶奶辈分的,一个十几岁就去听戏的小姑娘,绝对是少之又少。

一个小姑娘听书、听戏,不免引来众人疑惑的目光,一天演出结束后,杨呈田便把这个小姑娘叫到了面前,不仅询问了名字,还询问了家庭信息。第二天上午,杨呈田便来到了这个小姑娘的家中,不为别的,为了就是一件事,招人。

来之前那杨呈田曾向旁人打听了一下这个小姑娘,了解到她曾经拜师的学习过东北大鼓,有一副好嗓子,这可让杨呈田高兴坏了。当时杨呈田所在的鞍山曲艺团正在招学员,于是便起了爱才之心,想把她招入曲艺团,而这个小姑娘正是刘兰芳。

刘兰芳听着岳飞的故事长大

刘兰芳出生在关东的文化古城辽阳,母亲是一位唱东北大鼓的曲艺演员,从小母亲就给她讲岳飞的故事,讲岳母刺字、讲精忠报国。

可以说,刘兰芳是听着岳飞的故事长大的,打小她就对岳飞这个大英雄充满了钦佩。也正是因为总听岳飞的故事,小刘兰芳也喜欢上了曲艺。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当刘兰芳听说有人要来讲《岳飞传》的时候,便早早的来到了茶馆,等待节目开演。这可是她最喜欢的故事,一连多天,场场不缺。也因为如此,刘兰芳被杨呈田看中,想把她招入鞍山曲艺团中。

对于刘兰芳来说,她不知道鞍山离家有多远,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她仅仅觉得离开家里,少一张嘴吃饭,就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且曲艺团还有工资发放,做的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当时年仅15岁的刘兰芳带着简单的铺盖卷,跟着杨呈田老师坐上了开往鞍山的列车,从此刘兰芳,走上了这条名为“曲艺”的路。

到了鞍山,杨呈田队长就给这些学员上课,令刘兰芳高兴的是,教的第一个书目,就是是《岳飞传》,虽然在茶馆听过,但她还是认认真真的记录了八万字之多。

因为喜欢岳飞的故事,刘兰芳遇到了杨呈田,而在曲艺团学习的第一部书,也是岳飞传。从听岳飞、到学岳飞,刘兰芳与岳飞的故事,远未结束。

岳飞出身农民,自幼好学,沙盘做纸,柳枝当笔,跟母亲学习文化,11岁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刀枪棍棒,长拳短打,样样精通,后来又靠勤学苦练,刻苦自修,习读兵书战策,不断进取,文武双修,上马能征战,下马会诗文,最后成为了至忠至孝,乃文乃武,近乎完人的伟大英雄。 从岳飞身上,刘兰芳学到了发奋图强、学到了要勤奋好学。

“欲做人上人,先吃苦中苦”,她知道自己以前会的十几段东北大鼓,外行人听起来可能会说一句“唱的还可以”,可以要在高手云集的曲艺团里,这就不够用了。刘兰芳只能更用功的学习,读书。以前在老家时候,听书,是要花钱的。可是现在,想听哪位老师的书都可以,还不花钱,这对刘兰芳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每当放假的时候,同宿舍的学员因为离家近都回家了,而回不了家的刘兰芳就把自己关在小宿舍里,拿着纸和笔,往土炕上一趴,因为宿舍和外边的说书台,仅一墙之隔,当时一天三场书,她就一边听书,一边做记录,那么她记下来的都是什么呢?

装文装武我自已,好似一台大戏。一人一扇,一桌一醒木,千军万马从口出。评书一师门语言的艺术,汇集了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也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它通过梁子,也就是详细提纲和口传心授的方法流传下来。

舞台后的刘兰芳,就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把听到的评书故事梗概记录了下来,着实学了不少东西

刘兰芳的名字由来

曲艺团希望刘兰芳他们这批学员能够早日成才接班,上台演出,但是老演员们发现,这些女孩子说,刀对刀,枪对枪,飞檐走壁,穿墙入室等这些书太生硬了,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便计划找一位女老师来专门教他们,而这位女老师就是孙慧文。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孙慧文原名叫孙奉书,孙老师原来是唱二簧的演员,28岁时才改唱的东北大鼓,她的嗓子好、唱功扎实,每一句每一字都能清清楚楚的送到观众耳朵里,跟着她学,将来的戏路会更宽一些,拜孙慧文为师,也是刘兰芳梦寐以求的。

孙慧文和刘兰芳的母亲以前就认识,平时时候,刘兰芳也经常去她家学习。而且她是曲艺团书曲队里仅有的一位说唱东北大鼓大书的女演员,让刘兰芳拜师孙慧文最合适不过了。

一个头磕下去,就算是拜了师父,按照行规,拜了师父,就应该由师傅给起个名字,实际上这已经是刘兰芳的第二次改名字了。在此时,刘兰芳还叫刘季红,加入鞍山曲艺团前,她就曾经拜师过西河大鼓演员杨丽环,而那时也把名字从刘书琴改为刘季红。

这一次正式拜师,自然也是要由师傅改一个新的名字的,孙慧文想了想“就取妙兰奇芳中的两个字,就叫兰芳吧”。刘兰芳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了伴随她以后人生,乃至响彻中国的名字。

从孙慧文老师那儿,刘兰芳学了许多东北大鼓的传统长篇大书,如《三侠五义》、《三下南唐》、《小五义》、《薛家将》等等,老师总教育刘兰芳说“演员肚儿,杂货铺儿”,积累的东西越多越好,在平时接触到的其他老先生,甭管他是表演什么的,都要不耻下问。

轮番观摩学习其他名家的表演,刘兰芳的艺术视野更开阔了,不仅拓宽了鼓曲路数,也提高了表演技艺,刘兰芳从这些老师身上既学到艺术,又学到做人的道理。三年时间一晃而逝,刘兰芳可以出师了。

刘兰芳出师了,可以登台演出了,而她第一次巡回演出说的就是《岳飞传》,因为听岳飞传,刘兰芳来到了鞍山曲艺团,到了鞍山杨呈田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教的也是《岳飞传》,三年后登台演出,在茶馆说的还是《岳飞传》,《岳飞传》可谓是刘兰芳的“底活”,也是她的开蒙评书,就这样,开启了她的说书生涯。

刘兰芳一生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

慢慢的在鞍山地区,刘兰芳也变得小有名气,在这期间还有丰收了爱情,同丈夫王印权结婚了。但1969年8月,就在两人继续甜蜜生活的时候,一个噩耗来临了,曲艺团解散了。

当时刘兰芳正怀孕在身,当她听到曲艺团解散了的消息,顿时觉得天塌了,她和丈夫都工作在曲艺团,而曲艺团解散就意味着收入没有了,对于一个本来工资就不多的家庭来说,这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孩子要怎么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打击,以前辛辛苦苦记录下来的大书梁子,被一场大火全部变为灰烬。这其中就包括《杨家将》《薛家将》《三侠五义》等,当然还有一直被刘兰芳视为珍宝的《岳飞传》。

因为听《岳飞传》,刘兰芳进入了鞍山曲艺团,所以当杨呈田老师教她们这部书的时候,刘兰芳听的格外认真。每天念书梁子,教了足足有一个月,刘兰芳才记录下足足八万多字。那些学书的日子,就像才发生一样。

这一把火带走的,是老前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贵财富,里面浸透着老师们和刘兰芳的心血,如今只剩下一堆灰烬。

工作没了,可日子还要过,一日三餐,少了哪顿也是不行的。那段时间,刘兰芳总是四处奔波寻找工作。在夜里的时候,总偷偷地流泪,但想到两个孩子,她又不得不坚强起来。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没办法为了生活,从前拿简板、鼓键子的手,拿起了锤子和钳子,后来刘兰芳被分配到鞍山无线电厂,从曲艺演员变成了一名酸洗工人。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在工厂里,刘兰芳依旧没有落下本行,旧的作品没了,可以创作新作品啊,凭借这些新作品,刘兰芳被调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她又重新回到了舞台之上,再后来诸如《战地红缨》、《矿山风云》等新评书问世了。

一场大火烧了《岳飞传》

1978年的一天,鞍山广播电台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个人,是一个看上去的30多岁女人。待这个女人坐下,之后,还没到喘口气,广播台的领导开门见山的说到“电台要恢复传统的大书播出,兰芳,第一部大书,就有你来打个先锋,开个头”

刘兰芳听完这一席话先是一愣“咱鞍山不是大城市,可是说大书的名家云集,太多了,应该请老先生们先说…”

“不,就是你了,你曾得多位明师指教,基本功特别扎实,对说传统节目的技巧,烂熟于心。而且你之前在电台录的6部大书,有听众,反响极为强烈,你要趁热打铁,再说一部传统书目。再有不是录制东北大鼓,而是评书。”

接到任务,自然很是开心,可回到家中的回到家中的刘兰芳可犯愁了,传统节目那么多,到底说哪部作品呢?最后丈夫王印权建议到“就说《岳飞传》吧,这部内容好,又是你的底活”。

还有一点原因,刘兰芳对《岳飞传》,有着很深的感情, 把这部书搬上电台,在她的心中一直是一个存在已久的心愿。

可是在当时,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两人的面前。距离上一次说这部书,已经过去了10多年之久,而且曾经记下的书梁子也随烈火烟消云散。要说这部书,谈何容易。

在电台录音,不同于茶社、书场说书,经验丰富的演员,有个大纲就可以临时往里添加东西。在电台说书,要有脚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凭借记忆,刘兰芳还能大概的回忆起一部分书梁子,这还要感谢那么多位老师,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仅有一部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剩下的内容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看书。

当年他们跑遍了全鞍山市,终于在市图书馆找到了一本书籍,是什么书呢?就是这个本书《说岳全传》这本书,是清代小说家钱彩所著,目录:

第一回,天谴赤须龙下界 佛谪(zhé)金翅鸟降凡。

第二回,泛洪涛虬王报怨 抚孤寡员外施恩

等等等等

这本书有80回,可以说有了这本书,加以改编,新版《岳飞传》大体的框架就有了,在加上诸如像《两宋史料汇编》这些资料补充,书梁子就齐了。

虽然有古典小说和资料汇编,但还不能照本宣科,否则那就不是评书了,这就必须要先把内容变成具体文字,那个年代可不像现在有电脑这么方便,那时候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成评书脚本,丝毫马虎不得。

当时鞍山曲艺团进行了重建,刘兰芳已经重新回到团里工作,白天团里有演出,任务很紧张,如果为了写《岳飞传》停下书场的演出,团里是不会答应的。怎么办呢?

家里大儿子12岁、二儿子9岁,、小儿子才4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一面是生活,一面是理想,改怎么办?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刘兰芳和丈夫决定开始共同创作《岳飞传》。

117回六十多万字的新《岳飞传》面世

刘兰芳一家居住在一间只有十多平米的屋子,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相对而坐,一边翻阅宋史、钱彩的《说岳全传》等历史资料,一边回忆师父传授的评书《岳飞传》故事梗概,在老版评书《岳飞传》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加以“删、改、补、遗”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刘兰芳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七个多月的时间,117回,共计六十多万字的新《岳飞传》面世了。1979年9月1日,《岳飞传》第一次在鞍山广播电台播出。

在那之后的不到1年的时间里,全国总计有66家广播电台复录播出了《岳飞传》,《岳飞传》在电台播放后,效果之强烈,是刘兰芳万万没有想到的。

《岳飞传》在全国造成轰动的效果之后,当时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刘兰芳到北京演出,还要开一个座谈会,想要借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大书在全国的影响与发展。

这可是刘兰芳第一次进首都北京演出,而且来听书的可不是一般的观众,而是专家、学者、艺术家和报社电台的记者们。观众在还有一个人,就是他当时担任中国曲协主席的陶钝。

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广播大厦的音乐厅,陶钝点名要刘兰芳说一段书《岳母刺字》,要知道这一段书是煽情的,演戏易,说书难。这一点要说一个钟头,就围绕“精忠报国”四个字,怎么办?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

上了台,虽然没忘词,还临时加了些内容,但刘兰芳觉得演出效果很一般,自己都不是很满意,但是曲协主席陶钝说了句“有点紧张”之后,仍对表演给予了肯定,而且还把刘兰芳和她的丈夫邀请到自己家中做客。

陶老还跟刘兰芳说“红了,只能说明全国的观众认可你了,欢迎你了,只有更加努力地位人民大众说书,不断地推出新书,好书,才能继续红下去。评书是民间艺术,你要到民间去”。

在这之后陶钝和刘兰芳成为了忘年交,陶钝向老师和父亲一样,给刘兰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刘兰芳也遵照陶钝的话,开始深入到农村去演出,仅仅几年时间,就去了200多个县。

刘兰芳走基层闹笑话

刘兰芳刚开始走基层演出的时候,还曾经闹过不少笑话,因为大家知道刘兰芳要来,纷纷早早的到达了书场,而当刘兰芳出场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叹刘兰芳怎么是个女的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档案|刘兰芳为何重写《岳飞传》?揭秘刘兰芳名字的由来

原来,评书演员一把被尊称为先生,而刘兰芳更多的时候是被称为刘兰芳先生的,这就造成了误解。

在那之后,人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刘兰芳,北至漠河,南到南海舰队,几十年的时光里,她跑遍了全国上下,不辞辛劳的为人们表演者一个又一个节目。这张图片,就是刘兰芳在马街书会上,表演时候的盛况。

刘兰芳第一次去马街,是接受宝丰县的邀请。马街书会,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的曲艺盛会,200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三,全国各地成百上前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马街,说书会友,弹唱献艺。而1981年,刘兰芳的《岳飞传》无疑是这届书会,粉丝们最翘首期盼的节目。

“十三马街书开花,青红蓝紫黄绿白,采粉酿蜜飞不够,明年灯节我再来”。这一年的马街书会刘兰芳共演出了四场,而且全是义演,分文不取。临走的时候,她还吟出了刚才的那首诗。从此之后马街书会也成了她和粉丝们每年约定。

话说,刘兰芳走红之后,全国的各地纷纷要求她去演出,而她也在1988年登上了全国最大的舞台——春晚的舞台,成为了仅有的几位,登上春晚的评书演员,刘兰芳的影像,也随着声音再次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段《祝您幸福康宁》,是刘兰芳特意为龙年春晚,量身定制的节目,那一年的春晚,刘兰芳至今记忆犹新,不过她记住的可不是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可上春晚带来的成就感,而是舞台下一个人的孤单。

别看台前刘兰芳声名远扬,风光无限,但是这背后,却默默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尤其是失去了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时光。

虽然没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但是刘兰芳的内心,是满足的,几十年来,每三天,平均就要演出一场,她把观众朋友们当做了自己的家人,无私的奉献着,为艺术的传播努力着。

刘兰芳自己也记不清,究竟参加了多少次惠民,演出活动。她曾说:“这就是文艺工作者肩上的社会责任。听众喜爱评书艺术,使我有了今天的荣誉; 时代给了我支持,使我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 就应该抱着感恩的心,唯有多说书说好书说新书,更好地为听众服务。”

刘兰芳还得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年一部新书的目标,而且还与时俱进,把每年的道德模范的故事改编为评书。

实际上刘兰芳的艺术道路,从未停歇,与岳飞的缘分,也为到头。事实上,为了把评书传承下去,刘兰芳还参演了电视剧《精忠岳飞》。

刘兰芳经常思考为什么岳飞传的故事这么受欢迎呢?是因为岳飞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吧。

从刘兰芳正式从艺开始,到现在已经近60个年头了,她与《岳飞传》的故事也发展了近60个年头,一般人到了她的这个年纪,都已经退休了,但是她依旧坚持的在工作岗位上。

如今,刘兰芳是已经担任中国曲协的名誉主席,虽然,相比过去,她的职位高了,但是当年陶钝对她说的话,她从未忘记。“为人民说书”这几个字,她一直牢记在心里。

而今依旧刘兰芳,把自己安排的满满的,走基层说评书,一年推出一部新书。

她说:“这就是文艺工作者肩上的社会责任。听众喜爱评书艺术,使我有了今天的荣誉;时代给了我支持,使我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就应该抱着感恩的心,唯有多说书说好书说新书,更好地为听众服务。”

一人、一扇、一醒木、一方帕,便可演绎千军万马、众生百态,评书是想象的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带动观众思考,从而进入波澜壮阔的美学情境。评书也是讲故事的艺术,流传至今靠的是一代一代的传承。希望有更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为时代留住经典,留住匠心。我们相信刘兰芳和她的《岳飞传》 一定还会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