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构图的基本原理!

 涂鸦吧 2018-02-05

文/张惠 设计构图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表达思想。平面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设计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主题和内涵以外,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将三维空间较好地表现在二维平面上,要求的是整个画面对观赏者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而巧妙的构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构图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可以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理念进行安排,但是任何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发挥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构图原理是指使整个画面有舒适、自然协调的感觉,不至于对画面的美感构成破坏。

1、画面要有深度感,即要表现出三度空间的视觉效果。

2、画面要整洁,即剔除画面中脏、乱、差东西,最起码给人以干净的视觉效果。

3、明确主体,即将设计元素主体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不能放在视觉中的次要位置。

4、平衡画面,需要在元素位置选择和结构安排上,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平衡,不能有头重脚轻等视觉效果出现。

5、色彩安排要和谐。

6、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明暗的对比,主体亮,背景暗,可以突出主体;主体暗,背景亮,可以形成强烈反差效果,突出主体的轮廓。远近的对比,通过距离上的安排,突出画面的主次关系。大小对比,通过不同大小,表现出主次。 以下是构图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构图原理。

节奏的律动

在广义上,节奏是指画面上元素错落有致的分布或者画面亮度明暗强弱相间而产成的一种有规则的律动感。狭义上来说,节奏指的是相似的构图成为有规律的交替。在构图中,节奏是指画面形式富有节奏感,在观者心理中产生一种律动的反应,然后形成优美的审美感受。

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条理性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我们都很自然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条理性的结果--秩序。如果我们对生活的某一方面感觉到很难控制的话,容易产生不稳定感。导致心情很郁闷、沮丧。因此,有秩序的生活人们都努力追求的。艺术工作者体会到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创作的时候,赋予作品条理感和和谐感,用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节奏,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大自然不仅给人提供可以感受的物质形态,而且将美的组合形式呈现给人们。这种美的组合形式就是节奏。生活中,节奏比比皆是,心脏的跳动,四季的循环交替,日出日落等等均以自己的节奏让我们感觉非常的协调。一旦有稍许的偏离,我们就会感觉很不适应。在构图上,人们也希望体会到规律节奏的愉快的感觉。节奏是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构图不可缺少的。它能够使得画面线条、形状、影调、色彩产生有序重复和交替。

节奏意味着从无秩序找到了秩序,从杂乱无章的事物中找到了和谐优美的因素。节奏有较强的活力和独立意义,具有运动的感觉,能把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节奏所形成的流动的运动感觉上。这种运动感觉可流畅、可断续、可快、可慢……因此,毫无疑问的,节奏给构图增添了美的情趣。

对于设计画面来说,疏与密对节奏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相反地,如果我们不以差异的不同来构成统一,而是把相似物体适当地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归类的物体整齐等距离排列,又会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它会有节奏的动感,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画面移动,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等距离的同类物体,不但使画面真正有了节奏感,也不会使人感到机械呆板,反而会让人感到一种新的和谐美的统一感。这也就是节奏的作用。

节奏决定了构图的格局和步调,如果画面有了节奏感,观众就会感到和谐和愉快。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当然要创造视觉节奏。它利用了自己的形态因素,比如点、线、形、色等等,线形的大小、长短、面积、间隔等等,设计师可以运用节奏把所要表现的事物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让一些事物产生鲜明的节奏图像并不难,但是如果让节奏在画面中呈现机械式的支配地位,那样的画面就会显得单调而无情节和韵味,画面上所要表现的情节就会被压倒了。在这种情况下,要设法抑制某些节奏,让主题和主体更加突出,这才是运用节奏的根本目的。

平衡形成的稳定感

构图中的平衡,指的是以画面中心为支点,画面上的左右、上下、所呈现的构图结构因素在视觉重量上的平衡感觉。平衡的作用就是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平衡一旦被破坏了,就会产生动感或者不安定的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普遍地存在着平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万物都具有平衡性,这种平衡性发展到极致便成为了对称性,体现了一种永恒的自然性。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平衡的心理,并且对人们的审美活动有着不小的影响。

构图画面上的平衡,指的画面在线条、影调、色彩上达到协调。平衡的画面是我们的一种视觉感受。我们感到稳定、舒服、自然。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我们还要注意画面的平衡感。平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上的感觉。整个画面平衡与否,不仅仅影响画面的整体结构,还和观众的欣赏心理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解释平衡现象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天平和跷跷板。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着平衡的形式。即使是在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时刻变化着,但是在变化之中又会达到新的平衡,形成劳动的节奏。平衡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

对称平衡是人们对于对称平衡的体验,最早是由对称而来,比如人体的对称性,植物的先天对称性。对称给人以稳定、规矩、端庄的感觉,一旦对称遭到破坏,就会使我们感到不舒服。两个完全或大体相同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对立统一,就是对称式平衡。虽然对称在构图意识中,被认为是单调、呆板的,但其用途还是比广泛的,只要运用恰当,也能取得成功。对称式平衡适合表现静态,给人稳定、庄严、沉静之感。也就是把重量相同的物体放在离中心距离相等的地方,跷跷板就是这样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的。大部分活泼的构图,是由非对称平衡构成。画面不是像镜像那样对称,在大小、形状和明暗上有很大的差距。是通过力量的均等建立起来的平衡。

一幅画面在通常情况下应该是平衡、安定的,让人有稳定、和谐、完整之感。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艺术作品的平衡并不等于对称和平均。因为对称和平均常常是平板、呆滞,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艺术上的平衡是变化中的平衡。也是心理感觉上的平衡。

比如,要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就要求画面平稳,就可以采取对称式的平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平衡中呈现出一种古拙的庄重的美来。而如果表现生动活泼的画面时,则可以用变化中的平衡。画面可以疏密相间,虚实结合,但是总体的感觉是平衡的。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有意违反了平衡的法则,让画面由不均衡产生某种动荡的感觉,就像受到外界的冲击一样。比如有些表现滑雪、冲浪等运动的画面。画面上所有的线条都向一边倾倒,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动感。

归根结底,研究构图的实质,有助于帮助我们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设计元素,结合设计师自身的因素,更加有效地把握和运用设计创作手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设计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