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坐下,这不是常见的鬼斧神工

 昵称4039130 2018-02-05

最近,有这么两张图引起了群众的注意。

2005年,卫星照片

2017年,卫星照片

正如照片所显示,在种花家和北棒家交界处的丹东地区,有一快区域从陆地慢慢在向鸭绿江中“生长”。因为生长区域超出了黄色线条,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国境线,实际上这个线条几乎没有参考价值,这只是地图和卫星照片提供方似乎是很随意草率的划线。所以大家请去搜集一些靠谱的资料,不要对这条黄线抱有太深的误会。

正如很多群众误解的那样,这似乎又是一次发生在南海的那种,啊,那种借助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导致兔子们终于有了能在驻守岛礁时,可以种植蔬菜的那种操作……

其实啊,不全是。

这次貌似鬼斧神工现场的

具体位置

箭头的尖尖位置

直接指向那个伸出的白色区域

和吹沙聚岛这种骚操作相比,其实啊,据小编判断,这个地方呢,只是一个简单的,常见的,一个疏浚工程而已。我们都知道,河流有着很强的沉积作用,同时呢对河岸也有侵蚀作用。在河道转弯的地方,因为河水流速不同,一般会产生“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而在入海口处,河面放宽、流速放缓,泥沙沉积明显,经年累月便会形成“岛”或者三角洲,并不断打磨他们的形状。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江三角洲。所以我们在2005到2017年的卫星图上,能看到一些岛屿或者沙洲的样子在不断的变化,而且这些陆地和水面的区分也非常的不明显,很多模糊的卫星图里,你甚至难以分清那里是岛屿沙洲还是鸭绿江水面。

而这样经常变化的水面呢

就会有一个直接的负面效果

那就是河的位置经常会有变动

可以通航的深水航道也会乱七八糟

面对这样糟糕的情况

疏浚工程队就会应邀而来

进行河道疏浚

而小编也在网上神奇的找到了一段政府公文,基本印证了小编的猜想。因为其开头写着环评信息公示,所以虽然这个文档存在地方有点奇怪,但是本质上还是公开信息,但是小编为了避免麻烦,还是对文字稍稍加工了一下:

由于西水道口门淤积、原码头前沿淤积严重,导致XXX厂港站丧失船舶停靠的水深条件,在此亟需对XXX厂港站进行规划调整,进行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XXX厂港站规划对于缓解浪头港区装卸能力不足的矛盾,转移相应码头运量的问题得到解决。

XXXX港站定位为散货作业区,岸线长度Xkm,陆域面积XX万m2,规划23个泊位。岸线分三段布置,北部岸线置13个200吨级泊位、中部岸线布置2个5000吨级泊位、南部岸线布置1个5000吨级泊位和7个2000吨级泊位。货种主要为矿建材料、煤炭等,预测2020年港区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250万t。

所以说啊

这不是啥鬼斧神工

这只是正常的河道疏浚

虽然说是边境地带

但是

原来这是一个港口

后来他因为种种原因淤塞了

现在兔子我疏浚河道

恢复使用

至于为什么你那个岛在变小

我的港在变大

啊,那不是高中地理里堆积和侵蚀的原理嘛

你要是需要挖掘机对岛进行加固

可以自己来嘛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

啊对不起唱错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

诶,对不起,今天的歌都好奇怪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