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AI能准确预测死亡时间,你打算怎样走完余生?

 AndLib 2018-02-06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PR@huayitech.com.cn】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每个人都在走向死亡。


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从来不敢面对?


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充满恐惧,是因为死亡的“未知”,我们不知何时何地,会以怎样的形式告别这个世界。


而预测病人的死亡时间,对医生而言,同样是件很难的事情。因此,死亡一直被称作人类的终极黑箱。

这个AI有点“吓人”


斯坦福大学目前推出了一个 AI 算法,它可以预测病人的死亡时间,其准确率高达90%。


被 AI 告知确切的死亡时间,听起来并不是一件能让人开心的事儿,但该研究小组表示,大约80%的美国人希望在家里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而多达60%的人却最终病逝于冰冷的医院。

这个 AI 算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绝症或重病患者何时去世,因此,医生和病人家属可以优先考虑他们的愿望,让他们能够更体面的告别这个世界。


AI打造的“死亡算法”


斯坦福团队的人工智能算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医疗大数据。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计算机科学博士研究生Anand Avati表示:“医院的临终关怀小组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怎么能找到那些会在三到十二个月内死亡的病人?”


这个时间间隔是临终关怀的最佳的区间。超过12个月的临终关怀服务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会造成供应紧张;相反,如果死亡在三个月内就会发生,可能并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Anand Avati


Avati和他的团队确定了约20万名患者作为学习样本,主要数据涵盖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肾脏衰竭等。接下来,他们利用医生已经编码的医学信息,如病人的诊断说明,在医院里度过的天数,所做的各种手术、医疗处方等,形成一个客观的标准化参数。

这些信息被输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算法的任务是调整每条信息的权重和强度,以便生成一个给定患者在3到12个月内死亡的概率分数。这套“死亡算法”从近16万名患者身上采集信息进行自我训练。当它学习了所有数据之后,Avati的团队对剩下的4万名患者进行了测试。这一过程算法的表现很出色,错误率很低,算法认为会在3到12个月内死亡的患者中,90%都得到了应验。


更深层次的意义


同以往的 AI 应用不同的是,预测死亡的 AI 触及到了人类的伦理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避谈生死,而这种文化基因也深深植根于每个人身上。谁都不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更别提把它交给“冷冰冰”的 AI 了。


前段时间,电影《寻梦环游记》向我们展示了一场别样的死亡告别盛宴。

在这场盛宴中,死亡被分为三种形式:

  • 生物意义上的死亡:生命停止呼吸;

  • 社会意义上的死亡:葬礼上人们的哀悼;

  • 终结死亡:被所有人遗忘。


生命的意义,在于爱,在于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这个意义,无论你是健康地活着,还是遭遇疾病痛苦,都是一样的。


而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体面的告别。


预测死亡的 AI 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但实际却是真切的提供了最为可贵的服务——给与了病人最后的时光。提前了解“离开”的时间,可以让告别的时刻显得不那么狼狈。


但关于如何面对死亡,我们真的很需要讨论的勇气。


希望在所有人都高声歌颂生命可贵的时候,也能给自己多看死亡一眼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