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豪放自有诀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梅香斋21 2018-02-06

豪放自有诀窍

解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陈可抒/文

陈可抒:今天是系列讲座的第八讲,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昨天讲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后来有人问我,这首诗为什么不押韵呢?

——其实是押韵的,下和者,在唐音里属于一个韵部,唐音和今天普通话的发音有很多不同,比较复杂,在此就不多讲了。

而陈子昂这首诗,前两句五字,后两句六字,属于杂言诗,有特别的味道,显示出了形式自由的好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启一段宋词之旅,仔细看一看形式变化更多的宋词都有哪些好处。

相比于诗而言,词也绝不是简单的升级,李渔说,“作文之最乐者,莫如填词,其最苦者,亦莫如填词。”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词的具体特点和妙处,我们会在后面逐一分析,今天在此就不多讲了。但我们需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前传世的宋词,一共只有不到2万首,而唐诗将近5万首,宋诗27万首。词,不是很容易把握的文体。

今天我们就以苏轼的这首词,来进入宋词的世界。

一,神奇而灵活

还是要很简单地介绍一下苏轼,一个神奇的人。

我们应该还记得,唐代诗人里,白居易曾经处心积虑地想要把诗集流传于世,挖空心思想了一个好办法:放在存在相对比较稳定寺庙里。

而苏轼呢?他在世时诗文已经满天下流传了,后来,由于政敌蔡京的各种打击,使他上了元佑党籍的黑名单,封杀他的所有诗文作品,最夸张的时候,朝廷出价80万来奖励举报苏东坡诗文的人。但最后,到了南宋,高宗、孝宗出面,亲自为其平反,又将苏轼追谥为“文忠公”,又赐太师官阶。苏轼的作品终于还是大放异彩于天下。

不必像白居易那样费心费力,苏轼的文章就能广为流传。

而且,更神奇的是,他的名气早早就传到了异邦塞外,金人南下的时候,指名要苏轼和司马光的作品。——所以,苏轼有很多作品是通过异族人保存下来的。

另外我们还要知道,苏轼为人非常灵活。

参加全国贡举考试的时候,考官有欧阳修、梅尧臣,他的卷子上有一个关于皋陶杀人、帝尧救人的典故。欧阳修不知出处,梅尧臣等也不知。当时的考试已经严格执行糊名制度了,发榜以后,才知此人是苏东坡,欧阳修便请教此事。

苏东坡笑笑说,答案都在《三国志·孔融传里》。

尧的典故怎么会在《三国志》里呢?欧阳修回去翻了又翻,不得其解。改日又去问询。

这时候苏轼告诉他:孔融为了劝诫曹操时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度,便编了一个典故给他听——我关于帝尧和皋陶的典故,也是随口编的啊!

记得中学时,老师教写作文的时候经常说:“写作文要有名句引用,如果你一时想不起合适的,就索性编一个句子,再随便安到一位名人的头上——反正判卷老师也不会知道。”

今天想想,我经常用这种方法写作文,还挺有效的,那实在应该供奉苏轼为祖师爷。

那么这种灵活性,是很能体现到他的诗词中的。

我们知道,宋诗的成就也比较高,但是,宋朝人写诗还是挺郁闷的——好句子、好意境都已经被唐朝人写得差不多了,那宋朝人还写什么呢?

写诗尽量不要用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就叫做成语,既包括我们平常所讲的四字成语,也包括前人所发掘、探索的一些词语固定用法。

比方说,李贺写了句“东关酸风射眸子”,周邦彦一看这句子好啊,风很强劲,直接吹到眼眸上,吹得酸痛,“酸风射眸子”,于是就写了个“桥上酸风射眸子”。

虽然也很好,很切题,但一读上去便不由得不使人立即想到:这是李贺的句子嘛!

还比方,李贺又写了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毛主席一看这句子好啊!也拿来用一下吧,便写了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虽然很是翻出新意了,或者说,算是化用,但不由使人又想起原作者来了。

那么当时的大宋朝的文人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唐诗大家读得都很熟,想写诗的时候,脑子里不由得就冒出几句唐诗,如何避开成语,绝对是个不小的问题。

所以在翻阅宋诗的时候,总是必不可少地看见熟人。——但苏轼就不,他经常能写出新意,写出前人所未有。

比如说: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泼眼明,写得多棒,仿佛太阳光像闪耀的水一样,全泼到眼睛上了,泼得人心明眼亮。这一点是前人未曾写出过的。

再比如:

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

冻蚁,写出了俯视的角度,写出了行人在冷风中缓慢前行的姿态。也是前人未曾写到过。

二,诗词初解

苏轼是一个神奇的人,在文学上有很多建树,我们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先略略领教一下他的神奇和创造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今天的这首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先把整首词过一遍:密州出猎,苏轼时任密州知州,诗中的太守便是指他自己。此时的苏轼,已经主动地从京师外派到地方,先任杭州通判,又任密州知州,远离权力中心,也属正常,只是仕途上略有小挫而已。

所以这段时间,他在精神上依然保持着非常积极向上的尽头。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这两句用的都是非常简单的语素,叙述很简洁,后面我们会有更加细致的分析。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里请注意这个“卷”字,用得很棒。

在苏轼以前,“卷”字大多是形容风的,风卷残云嘛。而在此处,他形容如此多的骑手就像风一样,直接用“卷”作为“千骑”的谓语,写得非常生动。当然,如果是今天写现代诗,就会直接写“一大队骑手刮过山冈”,但那是宋朝,这种写法已经很新颖了。

另外,平冈也很有意思,平冈指的是山上比较平坦的地方,如果千骑卷过“平冈”,仿佛能看到大家从山头冲下来的情景。如果写“卷平原”,那就没有这种俯冲之势,就没有这种味道了。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你们倾城而出跟随着我,我便亲自射虎,比肩孙郎。太守指他自己,本是秦汉时的称呼,不是宋朝的称呼,这样写会显得更有味道。

而这个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就是孙权,曾经亲自射虎——很多人解释成倒装,说是“你们看我像孙郎一样亲自射虎”。

这是不对的。

诗词的节奏,都往往有其含义,如果这样解读,那就辜负了东坡的一番豪情。

这个句子,整体的主语,一直是“我”,是我“为报倾城随太守”,我“亲射虎”,我“看孙郎”。这是连贯的句意。

如果硬说是倒装,就变成了我“为报倾城随太守”,你们“看孙郎亲射虎”,前后就不连贯了。

所以这个看,是苏轼在看,而不是众人在看。

那么“看孙郎”是什么意思呢?前面讲了,隐隐有“比肩”之意。类似的还可以说成“念孙郎”、“遥想孙郎”、“遥望孙郎”,等等。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句意比较浅显,不用解释了。但我翻了一下百度百科,它把这个“尚”字解释成“更”。

对吗?

那肯定是不对的。首先,尚字就是尚且、依然的意思,从来没有“更”的用法。

其次,这里也要读出句意的一贯性:后半段说的是,鬓微霜,又何妨?前半段说的是,酒酣,又何妨?我的胸胆尚还开张。这是连贯的。

如果非要把“尚”字解释成“更”字,根据前后的一贯性,那全句就应当变成:酒酣,胸胆更开张,鬓微霜,更无妨。这个逻辑就错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个典故,说的是汉文帝曾经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事,苏轼在此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能再重用我呢?

刚才讲到了,苏轼此时算是仕途上的小波折,但是也远离了权力中心,他还是很希望能够在更大的空间里一显身手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异邦。

以上就是这首词的简要分析。它的用词上有些独到之处,但最重要的,我们要看到,是整首词里涌动的气势。

三,气势

要知道,豪放词本身就很难写。豪放之作,绝句最好写,古风其次,律诗再次,词最难。

概因为伤感的情绪总是低回婉转,而豪放的气概往往忽来忽去。

这种爆发性的情绪,往往绝句四言就够了,灵活好驾驭,正好能说完,而古风呢,可以随心而停,也比较适合抒发,律诗束缚颇多,稍稍难以控制,而词的束缚就更多了,有平仄,有长短,词牌的格式直接限制规定了这段情绪的收发,所以很难写。

能把豪放词写好的,都是高人。

而苏轼自己写完这首词以后,也是非常得意。他认为自己写出了“自成一家”的新意,而且,当时的情景,据他自己陈述,“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么一首慷慨激昂的词作,令东周壮士拍着手跺着脚,高声放歌,还有笛子和鼓相呼应,想想这个场景,一定是很壮观!

而“自成一家”的说法,源自于当时很多人都热衷于写柳永那样缠绵悱恻的词,包括秦观也如是,苏东坡认为那种词太柔弱,太缺乏气格。

当他写出这首词以后,他终于觉得满意了,原来词确实可以写出气格!不必都是娘娘腔一类的写法。

这样的革新,并不是谁都能完成的,前面讲到了,豪放词就是很难写,不是苏轼这样豪情满怀的神奇之人,确实很难做出这样的突破。

是不是我过誉了呢?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诗歌性格学,来看一看为什么这样的词,只有苏轼能写得出来。

我们只看“左牵黄,右擎苍”这一句,刚才提到了,全句用的全是最基本的语素,没有多余的修饰。

没有修饰的成分,剩下的就是句子本身的气韵了。

类似的,李白写过“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杜甫写过“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李白,只顾写“我行”,我行于万物。

狐兔多肥鲜!拿来吃,多美妙。这就是李白的我行我素。

杜甫,表露出“我心”,我心有万物。

禽兽有馀哀。哎,天寒地冻,禽兽们在哀鸣不止啊。这就是杜甫的心怀万物。

而苏轼呢?左牵黄,右擎苍,写的是“我势”,万物紧随我势而行。

发少年狂,便有左黄右苍,便有千骑卷平冈,便有倾情随太守,便有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

这是何其之势!

绝不是杜甫的心怀万物,也十分不同于李白独行侠一样的飘逸。

人之性格如何,诗之性格如何。

不是如此豪气冲天之人,又怎能写出真正豪情之诗词?

这首词,我们再整体看下,可分为四个部分:少年狂(实写气势),射虎看孙郎(虚写气势)、鬓微霜又何妨(实写志气)、西北望射天狼(虚写志气)。

相比之下,上阙的气势又偏于实,而下阙的志气又偏于虚。

这首词,从一开始,便将这种气势螺旋式地向前推进。全词都是气势,基本没有景物描写,也不需要景物描写。

这就是苏东坡,与这首荡气回肠的词。

四,结语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词不好写,豪放词更不好写,写得好的,都是高人。

2,主要的气韵在于最基本的语素本身,不是可以修饰出来的。

3,杜甫写“我心”,李白写“我行”,苏轼写“我势”。

4,人之性格如何,诗之性格如何。

5,诗词的节奏,自有其含义,不可忽视。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文完)

《中国古典诗歌28讲》,以中考必考28首诗为基准点,系统串讲传统诗词。

抄诗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