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能尊重和信任,那本质上就是没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你也更难相信孩子未来成长所需要的意志力。 越是不信任,越是想控制,越是削弱了成长的力量,孩子就越是没法做好一件事。 孩子的人生该由他自己去经历,孩子的成长就是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过程。 吃饭这个问题很重要,有过被逼饭经验的朋友都会有这种感受: 被逼着吃饭,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甚至事关父母爱不爱你的高度。 有位网友说:
我不怎么喜欢吃饭,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在我耳边念叨。
有时候吃饱了,真的不想吃饭,可他们就是不信,担心我不吃饭会生病。
还有位朋友分享说,小时候,被逼着吃饭,一定要吃,不然就被硬塞到嘴里,哪怕是生病了吃不下也要吃。 后来,她有了厌食倾向,她说记忆中一到饭点就难受,一口饭能吃半天。 如何理解这种难受——这位朋友用了‘硬塞’这个词。 强行的突破,就是边界的被侵犯的感觉。 所以,即使是吃饭这种本能的生理需求,因为带了意志的强加,食物就变得像是被污染了一样。 所以她一到饭点就难受,一口饭吃上半天,就是对‘硬塞’的抗拒所做的心理挣扎。 而这种爱的意志的强加,意味着:只有你接受了,才能证明我的爱,在你身上得到了体现。 然而,边界被突破的孩子,并不能,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维护自己的边界,甚至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所以他们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方式,来表达内在的情绪——比如,有的人出现了厌食倾向。 还有些朋友,他们可能被逼饭的程度不算太厉害,也可以是他们的内心弹性更大些,所以他们的潜意识发现了一个好方法: 吃饭的时候,专门要留下一小口。 留下一小口,看起来有点浪费食物的表现,浪费并不是目的,而是终归有一口是自己能说了算的空间。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留下一小口不吃的饭,自己就舒服了。 我想,这种内心的舒服感,真的可能不亚于夺回领土主权的快乐。 请还给我自己吃饭的权利!!! 想起有次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一位奶奶追着她家孩子喂饭的情景。
孩子看起来应该差不多一岁左右,可能还不会语言表达,但是他总是想去拿奶奶手里的勺子。
小孩拿不到勺子,就跑到小桌子的另外一端,以示对抗,奶奶就在后边追着喂饭,继续重复着开头我看到的这一幕。 回头想想,真是无比同情这个孩子,有那么一刻,真想大声的喊出来,为这个孩子喊出来: 请还给我自己吃饭的权利!!! 或许,年幼的孩子还不会用勺子,又或者,拿不稳,把米饭掉在桌面……于是,孩子干脆下手了,手抓饭,满手、满身、满地都是饭。 受不受得了?受不了。 但是,当孩子自己把食物放在嘴里的时候,你去看孩子的眼睛,是充满着成就感的光芒。
吃饭是人的本能,身体是孩子自己的。 如果我们不能尊重和信任,那本质上就是没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你也更难相信孩子未来成长所需要的意志力。 越是不信任,越是想控制,越是削弱了成长的力量,孩子就越是没法做好一件事。 孩子的人生该由他自己去经历,孩子的成长就是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过程。 正如你爱你的另一半,你可以提醒他该怎么样,我们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提醒,但是怎么做、做不做,终归是他自己的事情。 作为父母或伴侣,我们能做的就是:
而不是去证明自己爱的意志,有多么的正确和了不起。 更不要因为我们所谓的爱的意志,割断了孩子与世界的拥抱。
爱一个人,当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 不要把孩子限制在你爱的意志里面。 让你的爱陪着他更好的去拥抱这个世界,拥抱他的人生,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就从还给孩子吃饭的权利开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