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拯救我们的手机依赖症?

 学习雪雪 2018-02-06

北京南锣鼓巷。2007年10月16日


在你醒着的时候,你能坚持多长时间不碰手机?10分钟?1小时?1天?1周?


好友聚餐,一桌人都忙着和手机互动,没人顾得上说话。地铁车厢里,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手机。


2012年,澳大利亚麦肯广告公司和Macquarie大词典一起创造了“Phubbing”这个词,它由“phone”(电话)和“snub”(冷落)两个单词组合而成,读作“发病”,用来泛指那些只顾低头玩手机,而忽略、冷落家人、朋友和周围世界的一类人或一种现象,中文一般翻译为“低头族”。


短片《Phubbing: A Word is Born》


低头族不但冷落了亲朋好友,还给自己造成伤害,有时候这种伤害可能是无法弥补的。除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导致的视力问题、颈椎问题,还有大量更直接的伤害案例,比如边走路边玩手机导致坠入深坑的、溺水身亡的、过马路被车撞的。边开车边看手机导致的车祸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身体器官的延伸,我们无法退回到没有手机的时代,也不需要退回去,但我们确实需要某种外部力量协助我们从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中解脱出来。

前几天的《纽约时报》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它的结论是,我们或许只能寄希望于Apple的帮助。《纽约时报》这篇专栏文章给出的理由是:


第一,Apple的商业模式并不依赖设备的使用时长,因此它可以更妥善地处理设备的使用和健康问题;第二,Apple不像Google、Facebook那样依赖广告盈利,但它却能对广告业务施加很大的控制力,它有制定规则的权力;第三,Apple做什么总能引起业界效仿;第四,Apple强大的营销能力可以影响很多人,它的Apple Watch广告就很好地传递了放下手机的魔力。


在回应两名Apple投资人对于儿童沉溺手机问题的关切时,Apple发布声明表示,将提供更好的家长控制功能。Apple在声明中说:


我们深入地思考过消费者是怎样使用我们的产品的,我们的产品又将给消费者以及其身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很认真的履行此项职责,我们必将达到并超出消费者的预期,特别是涉及到保护儿童方面时。


Apple关于保护儿童的声明


这只是保护儿童,实际上沦陷在手机里的不止是儿童,大量的成年人同样需要被保护和被拯救。在美国市场,每售出10部手机中有4部iPhone,Apple对手机如何被使用确实有很强的话语权。但在中国市场,Apple对份额仅11%,市场集中度远不如美国,即便Apple有心引领,怕也是力不从心。


能不能让国内手机厂商肩负起拯救低头族的使命?我是非常怀疑的。假设手机探测到用户正在走路,用户看手机超过10秒钟就会收到提示“注意看路”,手机厂商愿不愿意做?假设发现用户持续使用手机超过1小时,则提醒用户注意休息,手机厂商愿不愿意做?挑战人的欲望,往往会把自己变成恶人,保护用户的举措反而可能成为竞争劣势,你觉得手机厂商会干吗?


而且,国内的手机厂商很多都是把手机当成广告平台看待的,广告业务也是它们的重要业务之一,他们完全无法做到想Apple那样对待广告。Apple CEO蒂姆·库克说,“当一项在线服务免费时,你就不再是消费者,反而成为被消费的对象。”我们作为国产手机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作为国产手机厂商卖给广告主的产品,我们能够指望他们为了保护消费者而损害自身的利益吗?


如果指望不上国产手机厂商,是否可以指望那些超级应用的开发商呢,比如腾讯?


据App Annie的统计,仅2017年第4季度,中国用户的应用使用时长就远远超过了2000亿小时,超过第二大市场4.5倍。


特定市场应用使用时长(数据来自App Annie)


据QuestMobile的数据,有一批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一小时,可以说就是这些应用把中国用户牢牢地钉在手机上。


十个类别第一名应用的用户黏性(数据来自QuestMobile)


2012年7月,微信发布了支持视频通话的4.2版,在新版本的启动引导页中,微信声称希望用户“少发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


微信4.2版引导页


不过吊诡的是,7年来,微信的用户规模从零到10亿,从聊天到朋友圈,从微信支付到微信红包,从公众号到小程序,微信能够黏住用户的地方越来越多。如果有一个应用在中国制造了最多的低头族,我想非微信莫属。自从有了微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在朋友圈给我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