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径分叉的编辑器:一部不断变轻的进化史

 小藏身馆 2018-02-06

最近看到很多人推荐Scrivener,而diss Word。一来觉得每样东西都要放到产生它的历史进程中去看,二则有人问过我平时都用什么编辑器,所以都一并介绍一下。

短的答案是我用Ulysses。具体怎么用,从长长的进化史说起吧。

Word

之前有人说,在未来,编程会成为使用Office、Word一样的基本技能。而作为程序员的我,却已经好多年都没有用过Word了。

现在说Office都特指微软的软件。像我爸妈那一代,实际上最开始用的是金山WPS Office。更早的90年代初,市面上选择不多,王小波还自己写过一个中文编辑器。

到我上学的时候,微软Office普及了。初中信息课本就教的就是怎么用Word和PowerPoint(最炫的彩虹字体你们会吗)。无论哪里学校的电脑,基本上都装有Office。爸妈也从金山WPS阵营转到了微软阵营。

Word上手不需要PowerPoint那么多特技,就一直瞎用。直到大学毕业论文,才专门研究了一下的Word的排版技巧:建立有层级的快速样式、添加目录、正文页码、和EndNote联接插入引用等等。花三十分钟读完,可以节省xx小时的排版时间。当你新添加一个章节,后续章节号和相应的目录都会更新。增删一个引用亦然,文献列表和上标会同时更新数目字。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没什么需要的功能是Word做不到的了。

Word之外

Word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绝对主流。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世界的Office用户达到了十亿人。作为对比,2012年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为25亿人。不夸张地说,凡人饮水处,皆能用Word。

在这样的洪流霸权之下,同时也存在着几拨分流。

金山WPS

一是国内政府客户办公软件正版化推行以后,金山占据了采购的绝对多数份额。甚至有多个省市机关100%比例采购金山WPS。早期微软和金山对市场上的盗版行为大多睁一眼闭一只眼,就是为了以网络效应扩大市场份额。比如你的朋友都发.doc文件给你,你也需要用同样的软件才能打开。而正版化采购形成自上而下的渗透效应。省级机关发文件用WPS,下级自然也跟着用。我帮爸妈润色文稿的的时候,发现他们又用回了金山。

不知道金山是不是真穷,这张图锯齿好严重

苹果iWork

二是苹果自带办公套装。虽然Office是微软家亲生的,但它没有像浏览器一样被捆绑,而是单独售卖,也就是:要钱的。没有给Office贡献过营收的用户可能不会察觉,其实Office是微软最赚钱的产品线了,超过了操作系统、服务器产品和XBOX其他各种。人民日报曾经说过,苹果电脑有许多不便之处,比如不便安装盗版软件。对于苹果用户来说,购买一套正版微软Office套装要一两百美元,干嘛花这个钱呢。

Office吸金力遥遥领先

既然苹果有自带的?苹果的办公套装Apple iWork,自2013年以后就对苹果用户免费下载了。iWork下属的几个软件Pages,Keynote和Numbers,对应于微软的Word,PowerPoint和Excel。iWork的功能比Office的少。但是对于家用来说足够了。如果你不需要建模进行投资价值和股权回报预测,只需要写写老师布置的小论文,那iWork足够你用了。

苹果系统自带的iWork

苹果内部的小宇宙都是联通的,iCloud存储、iPhoto接入等等。呆在这个小宇宙里你会过得很舒服。为了和强势的Office对接,苹果可以导出.doc,.ppt,.xls,拿到Windows上去展示也没问题。用了Pages你会发现,以前不假思索用Word的时候,并不一定非要用Word,其实大多数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个编辑器而已。

Google Docs

就是编辑器而已嘛,不一定要用客户端啊。第三个要说的Google Docs也是这么想的。假设你有一台个人电脑,一台工作电脑,一个手机,想在多台设备同步你的文档。

或者假设你写一封邮件,不想把内容放进正文,而想放到一个文档里,因为后续还需要修改。甚至这台电脑上并没有文档编辑软件。

又假设你和你的小伙伴在咖啡厅里讨论一下午敲定了一个方案,你兴奋地说,「我回去整理一下,今晚就把计划书发给你!」

你回到家写好了计划书,作为附件把文档发给小伙伴的时候,问题来了。ta如果打开文档,自己也想要加点东西,难不成存成一个计划书_v1.0,然后重新发附件给你,你们循环往复,互发v1.0,v2.0……吗?你们需要的是一个协同办公文件啊。

Google Docs完美地解决了以上需求。在线编辑、多人协作、可以作为邮件附件附送。Google Docs及其同级别的Google Sheets和Google Slides延续了文档、幻灯片和表格的分类,共同集成在Google Drive下。搭配上狗家最大利器——「搜索」——全网盘一次搜完三种格式文件无压力。同时作为狗家G Suite(以前叫Google Apps)的一部分,和邮件、日历、网络通话一起打包卖给企业。

狗家小宇宙。G Suite 企业版$25每人每月汪汪汪

企业就按月按人头交钱。企业的员工,生活在狗家宇宙里,过得也是十分舒服。一个账户遍历所有。我的产品经理用Google Docs写产品梗概,用Google Sheets记录项目进度,每天打字如飞、双眼发光。狗家文档,产品经理最爱!

企业办公界的龙头老大微软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它家协同编辑领域的产品线Office 365,13年后对个人用户开放,在17年营收首次超过了传统的Office软件。

Office 365眼中的Offie 365

企业端钱多,争夺也非常激烈。目前是微软在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份额领先,中小企业更爱Google。作为呆过两个公司,两者都用过的搬砖狗表示,毕竟是用着Gmail长大的,已经习惯了在线的一切。微软太延续桌面产品的风格了,哪怕Office 365的界面也还是一个软件,特别有年代感。

用苹果电脑,用Google文档,整个硅谷风气都是如此了。

番外

产品经理最爱Google Docs,而程序员需要更适合写代码的协同编辑工具。目前主流的选择有Hackpad和Quip。它们内置的评论非常适合于合作者审议。一个系统设计,审议者可以提意见。一个技术指南,使用者可以提问题。编辑历史和谁写了哪一段都非常明确(便于在评审时记工分)。Hackpad被Dropdox收购后已并入Dropbox Paper,形成类似于Google Drive网盘之下的生态系统(未成气候)。

你所见就是你所得吗

用Word写大学毕业论文的时候,它的章节号和文献号自动更新,对人手来说十分繁琐,对软件却很容易实现。给我留下了一个印象:你所看到的,是一种经过计算(computed)而来的效果。

使得我很想尝试一下被同学们吹得很厉害的LaTeX。为什么呢?因为Word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缩写为WYSIWYG。你想要的加粗、缩进等等任何样式,在界面里都实时地显示给你了。文档拿去打印和你在电脑上看到是一样的。

而有的语言,有的编辑器不是这样。比如如果你手写过HTML,要么需要另一个窗口渲染,或者需要用浏览器预览。总之你在编辑的时候,看到的只是纯文字,没有格式。

内容和格式产生了分离,从好的方面来讲,它让你更专注于内容。

然而更好的是,它输出的格式也更漂亮!到系里的学位论文室去转一圈,随便抽几本,哪个是LaTeX排出来的,哪个是Word排出来的。你不需要懂字距、断词、连字等等技术细节。肉眼就能直接判断,一个干净和谐,一个这也对不齐,那也不爽利,总之很糟心的感觉。高下立判。

一个字距的高下立判

不止于此,因为.tex本质是文本文件,你可以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打开。非常轻质而更易于拷贝、长时间流传,比如时间尺度十年、几十年。

而且它免费。这也很重要!

关于学习曲线陡这一点。我可以现身说法。我们实验室平时用Word,所以我也用Word(aka,网络效应↑)。一直没机会实践,直到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心想一辈子可能就写这最后一个毕业论文,还是弄好看点吧。我从学校下载了学位论文官方模板。封面、目录等等格式大方向都已经提供了。自己摸索下表格、反应方程式、参考文献(biblatex)等等具体操作。每天写12个小时,一个月写完。学习LaTeX没有耽误进程。最后成品也非常满意。

虽然写完之后没有继续用,syntax都忘光了,但是,如果一直在学术界的话,还是很值得上手的。以前上电动力学老师用的讲义是LaTeX排的,我就不说比某些乱糟糟的讲义不知高到哪里去……

从此对文本文件好感 (读作:加加)

Markdown

从LaTeX毕业以后,入Markdown的坑就非常合理了。因为你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毕业之后差不多就是时候转成码农(误)。而主流码农交友网站Github、StackOverflow都用Markdown。

Just kidding. 它最主要的优点还是简单、轻质。特别适合写技术文档和博客等等不需要复杂样式的内容。你用得最多的格式,就那几样:标题、粗体、斜体、列表、引用、代码、图片、链接。没了。

一张图看懂Markdown

而现在你也不再搞理论物理、高精尖,过好这一生,用markdown足够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一款markdown编辑器了。

Ulysses

我用过免费版的Macdown,很好用,左右分栏显示也很方便。最后花了$40买了Ulysses。不记得在Windows上用的啥了,据说现在有Typora?……Ulysses长这样

正是本人无误了

它的优点

  • 好看,尤其是那个蓝色
  • 可以提供多级文件目录
  • 可以存储在iCloud上
  • 很方便输出为其他格式,HTML/PDF/ePub等。

当然主要还是好看。

有意思的是,Ulysses现在也学Office一样转成订阅收费了。想当年微软就是从订阅收费的传统软件市场异军突起,革命性地提供软件一次买断。没想到后来还是觉得订阅更赚钱,韭菜得按月一直割。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真的不好说。

Scrivener

现在说不喜欢Scrivener已经很容易理解了:太重了。

它非常适合用来写一本小说、剧本等等需要很多research的东西。传统上小说家、剧作家可能喜欢用很多卡片,把人物设定、地点设定写在卡片上(比如纳博科夫就很喜欢用卡片),贴一面墙,每天面对着墙,慢慢发展一个故事。Scrivener是为这种人准备的。

这是一个实体的cork board

这个还原度很服气了

或者写一本书,Scrivener可以帮你组织章节,随意移动。它适合那种很大的、上体量的项目。

真的是写很长的论文的话,个人觉得还是把每章打散成分开的.tex文件,最后导入到一个总的文件里更好。

Scrivener不免费。不是文本文件。

Github

Word和Scrivener都有版本快照功能。类似于一个时间胶囊,可以回到过去。但它们都提供的是视觉上的diff,而不是真的diff。diff就是两个版本的差异。一般具体到行,也可以具体到词(word-diff)。

如果用Ulysses写markdown,把每次版本记录都commit。你得到的是真正的文本的diff。比如这篇

逐词对比两个版本的diff,蓝色=删掉,绿色=新增

而且可以享受无数git的功能:

  • 版本记录上传到服务器
  • 可多人、多台电脑协作
  • 查看contribution榜,督促自己更新。对于强迫症来说,想要榜上每天都绿,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按照每天提交的数量多少,颜色由浅到深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你还可以开新的branch,让故事分叉,进入新的走向。如果觉得这个走向不错,随时可以merge回来。你的故事不再是一条线,而是开枝散叶,有无数种可能,你不会丢失其中任何枝节。

小径分叉的故事线

每一个commit,你的每一份辛勤劳作,都被妥善地保存着。

番外

保存手稿你需要一个私有的Github repo,$7每月。如果申请学生优惠可以免费使用1年。有edu邮箱即可,申请链接

番外2

下面有友邻说到Bear。Evernote被呼唤了很久要支持markdown,都没有动静。然后Bear就出现了。Bear是一个轻量版的Evernote替代方案,支持markdown,很适合用来写工作日志,粘贴代码段。还有个优点是可以输出文本格式的笔记,.md或者.txt(Evernote输出的是HTML)。我主要用Evernote来扒网页,自己写笔记不多,扒网页的速度Bear还是有差距。作为Evernote长期的付费会员,目前看两者的功能还可以互补。

总结

工具确实有高下之分,重要的是适合不适合。比如写小说、剧本,适合用Scrivener。写学位论文适合用LaTeX。写个几千字的小文章适合用Ulysses。如果期刊投稿,怎么快怎么来。反正期刊都会重新排版。

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我所认识的科研最牛的豆瓣友邻、写作最牛的豆瓣友邻,都用Word。甚至某位朋友,手写的稿件投出去忘了,结果后来被主办方多方寻找因为得了文学奖首奖,编辑器连一毛钱的边也没沾上。你的论文会不会被接收,你的故事能不能发表,都跟你用什么工具无关。所以写不出来不要赖工具哦。就像我,虽然有了最顺手的工具栈,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一样。怪谁呢。

Disclaimer

和我的其他豆瓣日志一样,本文以Ulysses编辑而成。

😓循环嵌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