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年之内,自动驾驶汽车将走入平常百姓家?| CES2018沃尔沃对话之二

 yahoohaha88 2018-02-06

如果说全球各大车展上出现更多的是新豪车、新动力,那么在被称为“半个车展”的CES上,车企更多展示的则是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与“电子”有关的汽车新方向。所以,CES是观察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最好时机。

 

从这几年的CES来看,整个汽车行业都已经闻风而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展非常之快。CES场馆外的多条试驾车道上,自动驾驶的试车在小心而谨慎地缓缓而行。能看得出来,自动驾驶技术仍在探索之中,离真正上路还有不短的距离。

 

但在今年的CES2018上,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产品部副总裁吴震皓却明确提出,3年之内,自动驾驶汽车将走入平常百姓家。他甚至更前瞻性地表示:“二十年后,也许开车和骑马一样成为小众耍酷运动。”

 

将人从出行驾驶的紧张劳累中解放出来,自动驾驶的未来时代的确很值得期待,但为何吴震皓认为,自动驾驶技术会在3年之内进入普通家庭?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会有这么快吗?


沃尔沃汽车:安全是自动驾驶的首要前提

 

在与吴震皓对话时,他先讲了一个朋友体验沃尔沃S90的故事。吴震皓太太的同事在驾驶S90时使用了车上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一用之后,大呼小叫,感觉比自己掌控方向盘还要紧张”,但用过之后,这位同事说:“没有这个功能的车,我已经不想开了。”

 

事实上,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大城市交通拥堵之下,开车是一件非常紧张消耗精神的事,如果能有自动驾驶技术,任何人都会产生依赖心理,吴震皓用“上瘾”来形容这种感觉。

 

但“上瘾”的前提是真正的安全。就好比,那位朋友刚开始体验的时候,必然是非常紧张,但用过之后就“不想再自己开车了”,事实上能真正带给车主信任感的是安全性。

 

安全带、安全气囊,让汽车有了基本的安全保障,而在自动驾驶时代,越是智能人们越需要更强大的安全感。想必大家还记得两年前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致人死亡的事件,这一事件把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话题推到风口浪尖。如果高科技不能保证乘客安全的话,自动驾驶反而成了灾难的源头。

 

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

 

如果说高科技不安全,但“人”就是安全的吗?据各类统计,人类驾驶员的失误是造成道路事故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90%以上。吴震皓强调,请大家不要低估技术的力量,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事实上,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未来一定会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安全。

 

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前提是,自动驾驶技术高度成熟,而且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吴震皓更是特别强调,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必然基于“足够安全”的前提条件,不能以“小白鼠”的生命为代价。

 

不难想象,驾驶“困境”的真正解决之路正是既智能又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吴震皓之所以提出“3年之内,自动驾驶汽车将走入平常百姓家”这一观点,正是因为沃尔沃彻底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难题。

 

我认为,沃尔沃之所以能在汽车科技时代一路胜出,就是与其安全基因有关。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的沃尔沃能做到90年“安全”标签式的汽车制造,早已经将安全融入企业基因中,而在高科技的自动驾驶技术上,沃尔沃的“安全 技术”两大能力更得以充分发挥。

 

沃尔沃1959年推出三点式安全带

 

沃尔沃全新S90全系配备第二代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ilot Assist II),在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的精确配合下,S90能够识别交通和道路标识,在车速130公里/小时内,平顺地自动提速/减速、转向。传承沃尔沃最安全汽车的DNA,S90搭载了“道路偏离预防及保护系统”和“大型动物探测系统”两项全球首创的智能安全科技。

 

沃尔沃首创动物探测安全科技

 

沃尔沃全球首创的道路偏离预防及保护系统可在车速65-140公里/小时之间监测、预判出潜在的车辆偏离路面危机,主动预警并干预,防止车辆发生偏离道路事故。而对比特斯拉 Autopilot,几起事故发生之时,现场看不到刹车痕迹,这显然是没有紧急制动和躲避。

 

我们都知道,在欧洲,道路上来往的动物非常多,躲闪不及往往造成交通事故。沃尔沃全新S90还在城市安全系统City Safety中引入了全球首创的动物探测系统。可以在白天或者夜间探测到道路上的动物,向驾驶者发出预警并对正在行驶的车辆实施刹车辅助以避免碰撞。

 

沃尔沃全新XC90-城市安全系统City safety

 

可以说,基于这次全新升级的Pilot Assist Ⅱ 系统,沃尔沃将安全科技与自动驾驶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S90也成了全球首款具有安全可靠、符合当下使用逻辑的高级辅助驾驶技术的量产汽车。

 

沃尔沃比奔驰,宝马,奥迪率先规划出了自动驾驶汽车时间表。2017年12月12日,沃尔沃汽车将两辆 XC90豪华SUV交付测试家庭,正式宣告全球首个真人自动驾驶测试项目Drive Me拉开序幕;未来四年,预计将总共有100人参与该项目。利用用户真实体验帮助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沃尔沃汽车计划于2021年向客户提供高度自动驾驶汽车。

 

真正的“智能 安全”才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技术突破之下,“自动驾驶汽车在3年之内走入平常百姓家”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判断。


开放共享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迅速落地

 

此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因为在北京路上的自动驾驶而收到了罚单,这件事已经成了对AI智能技术以及自动驾驶“行政层面的推动”,从中也能看到的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家车企在技术层面的努力,更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推动。

 

行业共同努力,共享新技术、共同探索创新应用,这其实已经成了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的关键。谈到这一点时,吴震皓开玩笑地提到了“沃尔沃一直是活雷锋”的往事。

 

沃尔沃汽车的工程师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之后,就像活雷锋一样将该技术免费转让给其他汽车厂商,甚至连图纸等技术细节都拱手开放给所有汽车厂商。这一做法在当时迅速普及了安全带,让车主带来更多安全保障。这一事件也强化了沃尔沃汽车在安全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当然也能看出沃尔沃一直有着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格局,这其实也是沃尔沃基因之一。

 

那么,今天在发展自动驾驶时,智能挑战、安全挑战更大,更需要将产业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发展。据吴震皓介绍,2016年,沃尔沃和Autoliv成立合资企业Zenuity,是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专攻自动驾驶以及主动安全软件,产品未来会被沃尔沃汽车以及其他诸多OEM厂商所使用

 

沃尔沃汽车与Autoliv成立合资企业Zenuity

 

Zenuity的存在与发展,说明了两件事:其一,沃尔沃在传统业务之外合资成立了专注互联网科技的公司,这是更利于智能发展的专业之举,也会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其二,当产品研发出来之后,不仅提供给沃尔沃,还将向行业开发,提供给诸多其它车企,这更会推动整个行业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更快发展。

 

领先技术必然会形成新势能,沃尔沃去年11月与优步(Uber)的合作正说明了这一点。沃尔沃计划在2019年至2021年向优步售出数万辆基础车型,用于研发最新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双方的工程师已经在通力合作,基于沃尔沃高端豪华SUV XC90,共同研发供给Uber的自动驾驶基础车型。

 

沃尔沃汽车与Uber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基础车型

 

在沃尔沃SUV XC90所具有的安全、冗余设置和核心自动驾驶技术之上,优步将搭载其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从而加速优步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

 

优步作为共享出行行业的领导者,发展自动驾驶也是必须之举,而选择与沃尔沃合作,站在沃尔沃的肩膀上,自然也会加速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自动驾驶的未来:汽车形态将全面革新

 

今天沃尔沃S90等新车上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仍属于SAE Level 2级别,正在走向SAE Level 4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即车辆还是像一台普通的车辆,有方向盘有刹车和油门踏板,只不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让车内的软硬件接管车辆,让驾驶员充分放松甚至于睡上一觉。

 

沃尔沃C26自动驾驶概念舱

 

但吴震皓认为,未来的真正无人驾驶汽车很有可能不需要方向盘和刹车、油门踏板,而是所有时间段依赖于车内的软硬件来驾驶车辆,不需要甚至不允许车内的人操控该车辆,这属于SAE Level 5级别。在这个时候,汽车形态也将发生彻底变革。人们看到的车,将不再是今天的汽车模样。

 

今天,以Waymo和Uber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正在努力商业化自动驾驶汽车并用于共享出行领域,或者称之为机器出租车(Robotaxi),这一天也似乎会很快到来。

 

长远来看,20年内,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将共存。不过,如Bob Lutz老先生所预言的,再过20年,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车辆才会逐渐成为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吴震皓认为:“要拿一张驾照,就像现在学骑马一样,是一种非常小众的耍酷且难度极高的事情。甚至赛车会取代马术,成为未来的奥运项目。”

 

未来让人激动,自动驾驶带来的变革非常之大,不过,沃尔沃考虑得很充分,驾车的乐趣是坐车的人很难体会到的,沃尔沃汽车一直坚持保留人对驾驶的选择权,这也是沃尔沃在发展科技之时所注重的“以人为尊”理念。


结语

 

纵观此次CES2018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各家车企都在全面发力,但不少车企还是过多强调科技能力,智能化程度如何之高等。但事实上,自动驾驶的核心要素是“基于安全的智能”,两者必然齐头并进,这也是更值得行业思考的“沃尔沃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