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 九年级各科目重难点分析 1、 数学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2、 英语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3、 语文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4、 物理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5. 化学全册重难点分析 二、 九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1、 九年级学生学习问题汇总 2、 九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3、 家长辅助九年级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指导 第一部分 九年级各科目知识重难点分析 数 学
英 语 初三英语知识重难点 1、 词类讲解和复习巩固。中考必考的名词、代词、冠词、数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的讲解,词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只有真正理解词的含义(词性的概念,词的用法),初级英语的学习才开始真正起步,反之,其他语法知识无法进行。 2、 动词的被动时态。掌握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形式,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恰当使用被动语态等。语态部分的学习对于成绩的提高是基础性的作用。 3、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在单项选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之间的题型,题材广泛,考查学生的众多能力,包含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初三阶段结合初一、初二及其他知识,对完形填空进行全面加强,在此题目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体现,而且通过加强完形填空部分,对众多知识进行复习,对于高分是个有利的保障。 4、 时态。掌握并会运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理解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此部分是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考生应理解并熟练应用不同时态,此部分在英语的学习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题目在各个题型中都有涉及,是语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时态,成绩难以提高。 5、了解并正确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重点掌握感叹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祈使句。作为中考英语必考的知识点,这些句型和结构不仅在一卷、二卷中都有题目体现,而且对于培养考生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掌握不好就难以构建完善的语法系统。 6、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在任何英语考试中都占到主体作用,而且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很大,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阅读成绩才能不断提高,反之,不良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会导致恶性循环。 语 文
物 理
化 学
第二部分九年级学生特点分析及建议 一.九年级学生学习问题汇总 1.听课和笔记抓不到要领,效率不高 2. 死记硬背,不理解消化 3.不懂不爱问,有问题不及时请教老师同学 4.不看课本,不复习就做作业 5.不重视理论和基本训练,偏重钻研难题 6. 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7.自学方法差 8. 心里素质差,因紧张而打乱学习计划 二.九年级心理特点分析 1初三年级是人生道路的“选择期”,生理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年人水平,其中,感知觉、记忆、注意力系统已经基本发展完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仍在进行经验化向理论化的转变。相对于初二学生,心态也相对成熟、稳定,思维能力的发展接近成人,思想品德方面也初步成熟。 2 面临升学问题,多数人会感觉压力比较大。但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一些成绩好的埋头学习,只想升学而不愿参加其它活动;一些成绩差的觉得“悔之晚矣”,干脆混日子,等毕业;也有一些学生觉得“亡羊补牢,犹未晚”,因而奋发学习。此时,对学生加强人生目的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进行前途的选择和安排,都是非常重要并易于取得效果的。 3 中考压力是初三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中考的压力甚至要比高考还要大。很多学生在冲刺阶段拼命努力,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情绪容易变得浮躁、易激惹。严重的会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与厌学情绪。另外,在此阶段,学习之外的压力也很大。中考是人生第一个分水岭,许多现实问题第一次摆到了学生的面前。努力了没效果、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被送往国外念书、有的同学提前安排了要去的学校......,这些社会现象都会让学生体会到焦虑、不安、失落、挫折,也会产生相对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会感觉明显的浮躁、焦虑、轻微的恐惧感,这些不良情绪与情感又会反过来使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降低,让学生有疲惫、力不从心的感觉。而这一时期学生又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其自信心容易受到挫折,滋生自卑感,导致自暴自弃。 4 学科上除新加入的化学科目(部分学校初二的暑假已开始学习)其他大部分学科基本进入收尾阶段,但讲授的知识点容易在中考中出综合题目。在这一年学生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新科目,同时要复习、巩固、提高,学习节奏明显快于以往。所以,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成绩也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三、家长教育及辅导该年级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导建议 1 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初三的学生变得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意接受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安排,希望自由独立,渴望长大,但又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加之升学的压力加大,往往表现出烦躁的情绪,易发怒,易走极端,他们不再盲从于教师、家长的权威,变得独立而有主见,叛逆而不顺从。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主动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心声。交流时要特别注意 (1)要平等。以一个朋友、一个同学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替他们去分析心里的郁闷,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真诚,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在你的面前能够敞开心扉。 (2)找准话题。每次成功的交流必须从一个话题入手,对话题的选取不能生硬,如:今天上课认真听讲了吗?作业认真完成了吗?考试成绩怎么样呀?而应该是基于平等的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3)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下次争取再高些! 2 面对中考,激发学习动力。 (1)家长定位要准确。应该让孩子明了中考的意义。只有孩子重视了,他才有动力,才能自觉地投入初三总复习中去。家长的任务不是替孩子下决心,而是帮助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客观分析他的能力和原来的学习水平,找出他(她)可能进步的潜力,树立孩子的信心,确立要奋斗的目标,鼓励其努力拼搏。与此同时,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稳定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2)“帮”。进入初三后,家长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计划要切实,力所能及,欣赏他(她)们的每一点进步。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引导教育,少指责,多表扬。在日常生活中,从生活小事入手,帮孩子形成严谨认真的习惯,使其逐步养成精细、审慎、耐心的态度和习惯。帮助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和合理的饮食。 (3)早动手,先下手为强。初三第一学期末,中考各科的内容大部分就要讲完了。因此,在保证新知识学会的基础上,最好抽一定的时间开始总结所学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尤其对初一、初二的个别落后的科目,要提前着手进行补差补漏,等到初三第二学期综合复习再补,孩子的时间就很难安排了。 (4)家长提醒学生实现中考前四个抓住。抓住课堂听讲不放松,提高课堂听课的质量;抓住书本不放松,中考70%的考题来自课本,不读书,只做题是无源之水;抓住练习,在做题中寻规律,找方法;抓错题,建立错误档案,不断总结错误,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3 关心孩子的成长环境。 如果孩子对某个任教师有意见的话,要正确引导,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有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应该让学生尽量少接触社会上的一些黑暗面,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合谐的环境。否则,他们会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缺乏信任、甚至产生怀疑,使得我们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要学会欣赏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行,是好样的。试想当 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学生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压力,要对他们说你能行。事实上,学生要求也不在乎家长给他们买多少好吃的多少穿的,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可以使他们很满足、充满动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