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觉运动』是听劲的另一种表述

 山气日夕隹 2018-02-06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梅墨生

编辑 | 鹿鸣

(本文内容摘自图书《中道皇皇》)


在太极拳的老谱里是没有“知觉运动”这个词的。我们没有必要纠缠“知觉运动”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认为用“知觉运动”这个词形容太极拳是非常准确的。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是“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就说明了太极拳的特点是要会“听劲”,这里的“听劲”就是“知觉运动”。所谓的“听劲”,就是用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来感觉、分析、判断、处理外界的来力。在《庄子》中有这样的话:“无听之于耳,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听之于气。”用气来听,其实就是感觉。太极拳接手搭手时,首先就是用气来感觉对方的来力。双方接手,不是用力来接,而是用气来接;再进一步,不是用气接,而是用意来接。这种气接、意接,就是双方肢体似挨非挨,似接非接的状态,这时,如果你的知觉灵敏,就能感受到对方的能量流,感受到对方的劲路。这就是所谓的“知觉运动”。当然,不练到那种地步,你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现代人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太重视实证科学,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太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对生命的认识,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是气场运动,或者说是气的聚散。气的聚散、开合、进退、旋转,构成了宇宙运动。在人体的运动中,气和劲力、意念是连在一起的。意、气、劲三者,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是在可感难言之间,意则是更难把握的。太极拳的练习,是先在意,后在气和劲,最后在身,是由内向外的一种意气运动。在练习太极拳时,内里的意气一动,身体内的能量流自然就随之而运动。人体也是气场,人体的气场因人而异,能量大的气场大,能量小的气场小。我们的古人没有现代这些科学仪器,但是不等于他们对于生命没有感受。所以,在太极拳中,他们就体会出双方对打时,不是体接而是气接,不是气接而是意接。这些感觉都是体现在你的功夫层次上。所谓的“知觉运动”就是“听劲”的另一种表述。


知觉,就是至灵,即至为虚灵,至为静寂的感觉。练习太极拳达到中上乘功夫后,一定会做到心如止水,这样才能称量对方的来力。任何意念的运动,都是和身体气场能量的变化相关的,如果我是一个至为安静的灵敏体,就能感受到对方气场能量的变化。所以,太极拳的练习首先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气平,才能感知对方任何美妙的变化,人的知觉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听”。庄子所说的“无听之于耳,无听之于心,听之于气”,就是对“知觉运动”的阐述。所以从文化的角度讲,太极拳早在先秦就已经孕育了。另外,《太极拳授秘歌》中说:“无形无相,全体透空。”这也是讲空静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空静的状态下,人的知觉才能够异常敏感,才能够见微知著。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太极拳是以不变应万变,以一对万。不变就是“一”,我认为这个不变的“一”就是人的先天元气。这个真一的元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以外发,可以内敛。太极拳在与人接手的瞬间,就是把自己深藏不露的内气或者说是能量,外放出来,应对对方。这就是太极拳的“以一对万,以不变应万变”。这种不变,就是我守住中定,保持虚静,来应对对方的千变万化。太极拳是以自己的皮毛感知外界变化的。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形容太极拳家灵敏的感觉。


所以太极拳的“听劲”就是“知觉运动”。太极拳的“知觉运动”就是要用皮毛灵敏地感知所有外力的变化。当然,“知觉运动”可以说是对外而言,也可以说是对内而言。对外而言就是感知外界的变化,对内而言,就是感知自身气血的变化鼓荡、意气的转换、气遍周身、满身轻利、劲力的运化收放等。太极拳的推手训练是对外的“知觉运动”,而平时的拳架练习,则是注重体会内部感觉的“知觉运动”。太极拳的劲力平时是散布周身的,只有在发放的一瞬间是聚集在一点的,所以太极拳的发劲有很大的冲击力,能够把人发出丈外。太极拳是松柔的,发出的劲力却是刚劲的,就像鞭子抽出来的劲力,是鞭梢劲。所以,太极拳的盘架子练习,就是在做这种蓄劲、发劲的“知觉运动”。


总之,“知觉运动”很形象地体现了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反过来说,其他的武术拳种就没有“知觉运动”了吗?并不是如此,其他的拳种也有“知觉运动”,比如长拳。但是,它虽然也有“知觉运动”,但它不把“沾连黏随”作为意识训练,而是注重快速、击打。而太极拳是要沾黏上,然后才发力。太极拳的“知觉运动”要求更灵敏、更细微。前辈的太极拳家由于长期进行这种“知觉运动”,身体皮毛异常灵敏,在受到突然的攻击时,往往能做到不假思索地反击,所谓“不期然而然”。比如,王茂斋先生晚年时,曾一个人晚上在胡同中行走,有一个年轻人上前问路,他怕老人听不见,就先拍了老人的肩膀一下,结果王茂斋一回身,年轻人就摔出去一丈多远,倒在地上……这就是王茂斋长期练习太极拳,身体反应异常灵敏的结果,这也就是知觉运动产生的效果。知觉运动,就是至为灵敏的感应。拳论讲:“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皮毛要攻。”这种状态,就是知觉运动,即武禹襄说的“对方方挨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


(广告)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