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身边的朋友聪不聪明?三个指标教你一眼看穿!

 潜岳修省 2018-02-07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协作在这个分工明细且任务艰巨的社会无疑十分重要,如果能顺便“出门遇贵人”那就更加完美了!

特别是时下热门的游戏都十分依赖团队协作,比如“吃鸡”啊“农药”啊等等,若在关键场次碰到一个神坑的猪队友,对你的游戏体验简直是灾难性的毁灭......

可你多年来的“游戏人生”经历总会告诉你,传说中的“神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在游戏的另一头,根本是你可远观而不可及的;更何况,别人也没将“聪明”二字写在脑门上,没头没脑的该上哪找去......

不过,也不需要如此悲观,毕竟“高手在民间”,若再搭配使用以下几个指标,相信你可以很轻易挖掘出潜伏在你身边的“聪明人”!

这些可不一定是聪明人

专业领域熟悉

首先,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并且非常熟悉并不代表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聪明人,尽管他在其工作以及生活中可以凭此而处理各种事务游刃有余得令人称羡;但支撑他在行业中闪耀的,更多只是其常年累积下来的知识以及“无他唯手熟”的技能,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能力”。就像你很难斩钉截铁地说一个资历丰富的管道工人或挖掘机工人是聪明人一样,分辨聪明与否的标准不应该是针对特定领域的,相反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适准则。

学历高、名校出身

那么代表着综合能力素养的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的通过总能说明点什么了吧?

很可惜,学历高低也与聪明与否没有绝对的关联。

先不论高考以及研考是可以通过在长时间的积累下获取不错的成绩的,也不提那些著名的辍学生乔布斯、扎克伯格等等,就让你随机挑选一名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你敢说,他就一定比本科生聪明吗?

同理,出身名校出身也并不等于与聪明挂钩。

你身边的朋友聪不聪明?三个指标教你一眼看穿!

鉴别聪明人的基础指标

“聪明”在心理学上一般认为事实“智力高”,但智力的结构之复杂且缺乏有力客观证明,暂时还没形成统一的结构理论。笔者结合多个智力模型,总结出以下3个能有效反映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即所谓的聪明程度的基础指标: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来暂时保持和存储信息,是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口,因此是思维过程的一个基础支撑结构。

简单来说,工作记忆就像是我们手机的“运行内存”,它决定了你能同时储存(运行)多少容量的信息(app),而这个容量的高低就能鉴别出智力的高下。

测试方法也很简单,拿出手机,随机写下一个6位数(或更多),然后逐个念给你的潜在“贵人”听(每个1秒左右就好了),让他在脑海里记着;念完之后马上出一道10以内的加减运算给他(干扰并避免他一直重复默念),最后让他倒着将那6个数字说出来(倒着说完全是增加难度罢了)。如果他能冲破重重关卡,成功复述对9到10个数字,那么恭喜你,聪明人就在眼前!

认知灵活性

相信你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鼓起勇气想班上的学霸问一道困扰了你无数个晚自习的数学问题,然后他竟然三下五除二的就把整个解题思路和步骤说一遍了;刚开始的你还能跟上他的思路,可正当你准备好好记住关键步骤的时候,他就跳......过......了......完后他还觉得自己讲解得还不赖,希望你能给他一个恍然大悟的点头......

其实真不是学霸同学忽悠你,或者没认真负责地讲清楚,事实上他们是觉得从A→D的跨越是理所应当的,片刻的时间他们的大脑就完成了从A到D的跳跃,可你却只能接受A→B→C→D的递进思维。

这就是所谓的认知灵活性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除此之外,它还能支持聪明的他们在关联性很低的任务中无缝切换,比如又是你的学霸同学,他一天不可能只有你问他问题,也不可能问问题的时候在发呆,所以面对络绎不绝的“问题少年”拿着各异的学科资料去咨询,前一秒还在苦思冥想竞赛题目,下一秒还能切换自如的学霸们无疑就满足了认知灵活性的要求了。

当然,我也“幸运”地有过一位如此“前言不搭后语”的朋友,只不过她是刚才的事情没想明白,一直陷入沉思中......

抽象、找规律的能力

你也肯定听过很多大牛都是搞跨学科研究的例子,也看过各种职场精英可以在转行时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依然驾轻就熟,也惊讶过在某一个体育项目上杰出的运动员在高中或大学时其实也是另外一项相去甚远的项目的好手。你也肯定绝望过,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以这么大,自己小小事情都做不好,别人却可以同时兼顾好几项任务......

其实并不是他们将你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工作、训练了,只是聪明的他们可以很快地在两个事物之间找到底层的联系,抽象出它们最根本的规律,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领域上,于是就表现为比普通人要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新领域的知识。

比如说,运营一个公众号和管理好员工,核心都是与人交往,抓住了这个本质,那么当然就可以迅速完成新旧行业的交替。

你身边的朋友聪不聪明?三个指标教你一眼看穿!

进阶指标

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

也就是说,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

查理芒格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没有边界的能力根本不能称之为‘能力’”

具有强元认知能力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很了解,能够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后产生出优化过的学习策略。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较强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已有知识框架来调节和评估新知识的摄入;同时,他们也无比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并坚决不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两个绝代双雄能纵横投资界这么多年,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不涉及自己不了解的领域。然而这可不代表着故步自封,因为并没有人限制你去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抑制控制

抑制控制是指一个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注意、行为、想法或情绪来克服一些强烈的内部倾向或外部诱惑,从而使自己做出更合适或者更需要做的事。换言之,强大的抑制控制能力能保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

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相比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更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面对糖果的诱惑还可以等上15分钟或以上的孩子在学业成绩上的平均得分更高,在校的行为表现也更优异。

延迟满足代表着一种甘愿为更高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的眼前利益的抉择以及在整个等待期中展现出的高自我控制能力,显然对我们的成功非常重要。

况且成人的世界可就不仅是吃糖这么简单了。

酒驾、不系安全带、不安全性行为等等为了贪图一时的欲望快速满足而要遭遇可能生命都不能承受的痛苦的例子不胜枚举;聪明人当然脑海中也曾出现过无数次这样或那样的“捷径诱惑”,可最后还是理性战胜了感性,因为他们明白,就算一个人可以连续99次成功地酒驾、一夜情,但是那第100次的失败带来的灾难是无法承受的。

你身边的朋友聪不聪明?三个指标教你一眼看穿!

高级指标

懂得伪装

不同于,有点小聪明的人就喜欢恶意显摆,大智者通常都更善于隐藏自己,就算自己的闪光点被他人发现,也不轻易承认。

真正的聪明人心中都有着自己宏大的目标,好配得上自己拥有的过人天资,因此不会以旁人的夸耀为豪。对于他们来说,一日革命尚未成功,那么自己的所谓聪明才智就不足以称赞,而伪装和隐藏又是可以让自己远离喧嚣和繁琐的天然利器,否则无意惹来他人的妒忌或挑衅就得不偿失了。

区别对待不同的观点

面对一些不熟悉的领域或生活中的琐事,他们会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及建议,然后不那么假思索地照单全收,除非是一些有明显漏洞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聪明人的精力也不会优于其他人,所以只能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其着重的领域上。

所以当面对对其很了解甚至得到证实过的观点的批驳时,他们会马上收起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而严肃地去用科学用道理誓死捍卫自己的见解。

而对于一些他专业上未曾听过的新颖观点,聪明人又不会死板地墨守成规,全盘否定,相反在他否定你的见解之前,从一些相关的且得到印证的事实去加以推理、辩证全面地深刻理解清楚。

事实上,与聪明人争辩是一件非常舒适的事情,因为他们会在自我矛盾的时候认输,尽管固执但绝不野蛮。

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与自然的庞大体系,最终免不了回到人与人的关系上,特别是在中国这个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度。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团队协作才是攻克“人间副本”的正道,当然连聪明人也不例外,他们也需要与更多的聪明人为伍,只不过更高层次的聪明人可以让他人心甘情愿地为其打拼,毫无怨言地受其领导。

凡是能在人际关系上游刃有余的人,其沟通能力、看问题的透彻程度和对各方利益的判断协调能力,都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在利益的处理方式上,由于其主要是集中在“夺”和“让”两个方面,对这两者拿捏得准不准,最显一个人的格局和功力,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就是夺和让完美处理矛盾和争执的例子。

你身边的朋友聪不聪明?三个指标教你一眼看穿!

可见,聪明人不单纯在于智商的优越,有了基础的过人指标,还同时需要进阶和高级指标才能让你不仅仅成为一个有小聪明的人。

不妨参照以上指标,细心地挖掘身边的智之集大成者;就算身边没有心仪之人选,那也可用以上指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成为你心心念念的聪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