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网友【冬暖夏凉123456】邀请! 他们本来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评价他们应该是同行业的专家评审,也即所谓的【同行审查(peer review)】,【同行审查】不一定是绝对的衡量标准,但是是最靠谱、最具参考价值的标准。 (药都不服,只服这神一般的配图!!)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目前人类知识体系太复杂了,绝大多数人的精力是不足以同时专攻多个领域的(当然还是有一些全能型的天才)。 因此,真正的专家,专攻的领域都是非常窄的,何况我还不是专家,我只是业余爱好者,喜欢研究上古历史和古文字,比一般人了解多那么一点,就更不应该跨行评论了。再者我瞎评价,怕行家打脸。 因此,我不能也不敢评价,只简单的说个人的浅见,也可能不对,供你参考! 上文说到【同行审查】是最靠谱的,有无著作等身,论文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引用量等等数据,是反应【同行审查】最客观的数据。 再者,我仅仅只能以能查阅到的公开资料进行判断,我也不是行内人,也对这些人不了解,因此,我也尽量做到只列证据,少做价值判断,评价客观与否,各位自行判断。 -------------------------------------------------------------------- 问了下度娘,度娘百科上显示,杨静荣的头衔很多,我个人认为除了【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过硬一点,其他,这个那个【委员会委员】是什么东东,自己判断! 至于,什么【北大资源学院教授、逸仙学院教授】,恐怕就是那种【文物鉴定班】的老师。我查了一下,就是。 北大资源学院教授的网站: 前几年鉴宝节目风靡中国各种卫视和央视,这类班就多如牛毛,广告上说各种专家堆起来教你!,最恐怖的是一个月的班,收几万块的学费。 我遇到经过速成班出来一位学员,开口是【鳝鱼黄】,闭口是「成化青」,今天大谈佳士得国画价格,明天又谈苏富比书法绝品,我也服了他,抱着一件刻有电脑字体的「玉壶」,竟然有模有样的称「包浆、老物件」。 度娘百科说杨静荣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和4部专著,以他的年纪来算,不算高产也不算低产: 分析一下他的「等身著作」,用【google scholar】查阅他的专著和论文引用情况。 论文和著作的引用量,反应学者的研究成果,给同行的启发和参考价值,杨静荣的论文和著作,基本上没有超过5次的引用量。 唯一一篇1976年的论文,被考古类期刊中影响因子相对高一点《文物》杂志收录,而且题目叫做《漫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花釉工艺》,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是【浅谈综述性】文章,不具备原创性和学术性。 他的专著《龙之源》被引用了四次: 《龙之源》是个讨论什么的书呢?在豆瓣书籍搜索到他写的几本专著: 《龙之源》并不像学术著作,在豆瓣打分为6.9,中等,我估计,经过同行审核的学术著作的就只有:《古陶瓷鉴识》、《颜色釉》,谷歌学术引用为0。 如果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价杨静荣的论文和著作的给同行参考价值,我认为是很低的,基本上可以无视。 我相信其他人看了这个数据,也可以做出相同的结论。 继续用【google scholar】搜索【金运昌、蔡国声、邱小君】几位的学术著作引用情况,相比杨静荣,差不多,甚至更低。就不一一列举了。 ------------------------------------------------------------------------------------------ 可能你说,他们的专业都是很冷门,文献计量学的数据才不好看,考古文物领域内的文献确实引用数据没有自然科学高,但是,有影响力的专家不至于只有不到5的引用量。 那我就随便想两个专家大拿,看一下,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和叶喆民 的引用量: 所以,我对你的问题的回答是:从同行评审的标准来看,杨静荣、金运昌、蔡国声、邱小君几个人水平差不多。
至于马未都,他不算学界的人,也就没办法诉诸【同行评价】。以学术标准评价马未都先生可能不大恰当,毕竟他通过文物鉴定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道路,他不可能没有料。 最后再重申一遍:文物鉴定高度依赖经验,同行审核和文献计量学数据,只是较为客观的参考数据之一。------------------------------------------------ 最后我塞一点私货评论,觉得不对,可以无视甚至批判: 这些年鉴宝热导致的全民收藏,那么,各种各样的【大师】,坑了不少人,我想这些新闻常见。 我不大懂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但是我凭常识想,任何专家的鉴定,跟股评家一样,都只是「一家之言、参考意见」,即便错了,是无需负上民事和刑事上的任何责任。 一句话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疼」,说对了是「专家大师」,说错了「仅供参考」。 文物的真假,只取决於专家的看法,即便是假的,专家说是真的,它就真的。 但是,专家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经常犯错。 我也想有一位全知全能的专家代替我做出正确结论,但是,这种人不存在。 所以,玩收藏,没有人可以代替你自己的思考分析。任何一门学问想要精通,没有「速成班」,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