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履程篇:《把她忘在秋天里》
2018-02-07 | 阅:  转:  |  分享 
  
把她忘在秋天里

作者:陈昌凌



我高考再度落榜了,实践证明我不是父老乡亲们所说的那种聪明人,我辜负了父母、弟妹对我的期望,也辜负了我自己辛勤的汗水。我不用为自己寻找那么多的借口,我确确实实是个失败者。

此时,我能怎么样呢?难道只能沮丧、只能沉沦吗?主导意识告诉我,我应该振作,西山不成便争取东山再起。既然无颜面对乡亲父老,就不如去往遥远的地方,凭自己辛勤的步履,在荆棘丛生的人世荒原中,踏出独属自己的人生小道。

我由朋友介绍来到浙江省青山镇的一家印刷厂打工。到了印刷厂才知道,它并不像我事先想得那么美好,它只是一家小作坊式的厂子,从领导到员工,不足二十人,厂房简陋,设备老化,满眼的萧条景象。

既来之,则安之,我开始专心地拜师学艺,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年龄大小,会技术的都是我的师傅。但是,昼夜加班、无规律的劳作,让我这一芥书生辛苦得实难承受。分析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一、多年的高考成才梦已让我变成了书呆子,不能善于做手工活;二、在学校时,因为家境贫寒,舍不得吃穿,弄得身体羸弱不堪;三、心中还没有彻底泯灭那份从读书而成栋梁之才的上佳美梦。夜幕降临时,我经常独自想象:金榜题名的同窗好友们,现在各自正如何漫步于灯光明亮的、氤氲着文化气氛的优雅的学府校园,正如何接受学识渊博的教授、讲师们的指导和陶冶……于是,羡慕中生起几分自卑自惭、怀人伤己之情。

非常幸运的是,我认识了一位女同事,女师傅。其实论年龄她比我小五岁,她叫李云,中等个儿,偏瘦;她的脸型并不漂亮,不属于那种眉清目秀的“靓妹子”,头发微黄(天生的,并非后天染成),梳着条略显焦黄而无多少光泽的大辫子。但她的脸颊上却洋溢着蓬勃的朝气,青春在她的脸上写满了阳光,一双善解人意的眸子,总是流动着暖人肺腑的亲切感。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位孤独地流落他乡的人,遇见了她,便如同遇见了亲人一般。从此,我遇到业务上的不懂行或不熟练,便经常找她来求教,再加上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喜好——看书,当然,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纯粹印印单据的印刷厂,能够看上书,本身便是一个奢侈的享受——于是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这天晚上,停电了,我们全部员工都在焦急中等待来电,好加班加点完成任务,但据车间班长说,应该还要等上两个多小时才有希望来电,于是,我和李云师傅便散步厂外,一边漫谈起了文学来。

厂外,月亮像银盘子似的悬于苍穹中——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四,即将中秋。地上的月色,如睡去的河流,淡淡地、默无声息地沐浴着人世间的万物。忽一阵清风袭来,婆娑的树影便簌簌作响,舒心沁脾中,世间的一切都随之变得清爽而美好。李云拿出她最近写的诗稿,说是让我给她提提意见。皎洁的月色里,昏黄的路灯光下,我发现她的字迹是那么的清秀而洒脱。在她的阅读声里,我全身心地享受着其中诗之情、画之意的美。我更加佩服她了,此刻我觉得她的人就像她的诗一样的美——清丽而幽怨、含蓄而洒脱、凄婉而又豁达……

以后只要遇有停工的时候,我们便经常出来散步。镇政府后面宽阔的马路边上、昏黄的灯光下面,便是我们经常散步的地方。我们有时漫谈文章,有时议论时事,有时各自静静地依靠着繁茂的香樟树,满怀好奇的心情,观赏着路边的情侣们携手来往……

镇郊的夜晚十分静谧,昏黄的路灯光,清凉的晚风,烘托出了夜的深沉,但我想,在情侣们的眼里,这昏黄的灯光,一定更酝酿出了一个绮丽幻妙的世界,给他们带来了别一番的浪漫情调!夜晚是美的,它犹如一帧油画,涂抹的却是展读不完的情愫,而画轴只在情侣们的心间。那么,我们那时候的关系算不算是情侣呢?

三月初,一个雨后万花姹紫嫣红的日子,我们一同来到岱明湖天鹅岛欣赏春景。这里山清水秀、湖光旖旎。我们有时对着湖面高声呼喊,想让声音随着波浪传向远方;有时坐在草坪上,背倚树干,让自己沉醉于天上纤巧多姿的白云。我们时而驾着小艇,在湖面上乘风破浪;时而伫立树林间,议论着红花绿草的芳名。我们曾欣喜若狂地去闯“迷宫”、踏“秋千桥”、钻“时空隧道”……我们曾触景生情地吟诵古人诗章,抑或是自己作的小诗篇。还记得在驶离天鹅岛的小艇上,我曾于笑谈中拙口吟道:

横踏白雪堆千重,纵观红湿点烟松。驾得天鹅骋苍穹。

不畏迷宫八千转,敢走秋千三百通。放浪形骸岱明峰。(词牌:浣溪沙)

自岱明湖踏春回来之后,李师傅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关照我。有了她,我吃得饱、穿得暖;有了她,我的工作进步很快。她并且借来了大量的书籍让我看……我和李师傅每日里有太多的说不完的话!

但是,或者是因为厂家生意不景气,工人收入偏低,或者是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终于几乎同时离开了青山镇。记得走得都是那么自然、从容。有道是“年少抛人容易去”,但是,我以后的数个年月,也不曾遇到像她一样与我如此互知冷暖、如此志同道合的异性知己,冥冥中我真的很想她。

离开了青山镇后,几经辗转,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种起了父母为我们一家承包的土地,我还一边在集镇上经营起两间门面,做起了副食品生意。生意逐渐红火了,挣了不少的钱,结果,我把自家的旧房子拆了,换成了新楼房,并添置了很多在当时可谓“现代的”、“高档的”家具。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我的精神世界却愈加空虚,我依然在怀念她,或者更想念她了。

父母、亲戚来为我提亲了,我没有应诺。无言的愁,是因为放不下她。

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我终于提起了笔,给远在江苏淮阴的她写了封信。在信中,我大胆说出了自己希望与她携手到老的想法。但一连去了几封信,她都没有回。几个月后,直到落雪的冬天,我终于盼到了她的来信。我非常激动,信封上的字迹,依然是那么秀气、洒脱而亲切。这亲切的笔迹,立即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一幕幕温馨的回忆,似眼前这纷纷扬扬的雪花,不断涌入我的眼前。此时,我手中似乎不是拿着一封信笺,而是正拉着一位来自远方的、我朝思暮想的亲人的手,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我快步跑回家,急不可待地拆开信封,但是,打开信封后,我的心一下子由炽烈的高温,冷却至冰点以下。信中她很委婉地告诉我,她没有想过要和我走到一起,并劝我以后不要再给她写信了。

一年后,我结婚了,我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婚后,我妻子为我生了一儿一女,我爱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和妻子一边耕耘着我们承包的土地,一边依然在街上经营着副食品生意。茂盛的庄稼是我心底的盼头,火热的生意是我事业上的骄傲。

这样又过了近四年时光。于春季的一天早晨,阳光和煦地温暖着万物,门前枝杈上的黄莺呖呖地鸣叫着,这时,邮递员突然送过来一封挂号信。多么熟悉的字迹!不错,是李师傅的。下面的落款,“江苏淮阴……”这正是她的家乡。

打开信封后,只见李师傅在信中除了告诉我她这几年的经历和她现在的生活状况外,写道:

“我永远深爱着那经历中关于你的一切……这遥远的思念,永远如阳光,温暖和煦;如细雨,连绵无际。春风里,那边的湖光山色,和这边的嘤嘤鸟啼及一树树盛开的桃花,总让我不禁心跳加快、脸红。那迟到的春雪终于悄然逝去,只是,我还能在那缥缈的柳烟后面找到你吗?……”

她真诚表明,几年中走了那么多的坎坷路,遭遇了那么多的辛酸苦辣,却难觅如我这样的知己,茫茫人海中愿择我做相守偕老的终身朋友。我读着,感动着,我认为异乡的她如同我的亲人一样的亲。但读完信后,我却愣住了!好一会儿,我才给她简短地回了封信,信中我真诚地感谢她一直对我的牵挂和关心,并告诉她我已是个有家室的人了。

信发出约半个月后,我又突然接到了她的电话,她说她来看我了,人现在已经到了我所居住的县城。我先是激动,但我静下来后还是很忍心地编造理由将其回避了。我没有去接待她,甚至没有去看望她。我知道,她永远在我的内心深处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没有去见她……

但是事后,我觉得自己太不近人情了,并且从此以后,我的心里时常满怀悔意,觉得自己对不起她,远方的朋友、亲人!

今年中秋,又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漫步在我门前的田垄间,沐浴着凄清的晚风,闻听着寥廓的蟋蟀声,突然又想起了她,并想起了自己于某年中秋为她写的一首长短句:

金谷酩酊秋醉畴,拳拳玉米矗、满囊忧。棉付苍髯霜衰头。蛩声冷,月已报中秋。

清辉染高楼,月桥菊榭处、锁心头。欲呼婵娟却遏喉,谁知道,月满总来愁!(词牌:小重山)

想到这里,我赶紧迈步向家中走去。回到了我的屋子,温暖、温馨顿时袭上心头,因为这里面有我挚爱的妻子,亲爱的儿子、女儿,和我年迈而慈爱的双亲,以及我钟爱的事业!



2013年中秋节







献花(0)
+1
(本文系林径轩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