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书法书体源流(一)——篆书 隶书

 zula999 2018-02-07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体裁丰富,书法名家数不胜数,优秀书法作品更是浩如烟海。

砚田散人爱读书论,二十余年不改。本文旨在把历史至今五类书体--篆隶楷行草做简单介绍,与各位方家交流。

第一大类:篆书

1甲骨文,现在可考的最早文字。殷周时代通用的文字,象形文字较多。

甲骨文作为书法,在一副作品中或错综疏落,或密密层层,十分完整。给人感觉精神爽朗、古趣生新。笔法方圆兼备,方笔略多;结构错综变化,迴环婉转。从整体来看风格雄伟、劲峭、意趣恒生。

代表作品:《散氏盘》

2大篆,也称“籀文”,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流通朝代是商、周、秦。史论认为大篆是太史官“籀”(人名)所创。大篆的的流传方式是刻于钟鼎上的款识,文字阴刻的称为:“款”,阳刻的为:“识”。包括的字体丰富,有象形文字,金文,六国异文字等。

艺术特色:大篆是汉字线条化的开端,笔致多曲,线条质感丰富。线形复杂,随手万变。

代表作品:《周公彝》《毛公鼎》《史颂鼎》《宗周钟》《楚公钟》等。

浅谈中国书法书体源流(一)——篆书 隶书

毛公鼎铭文

3小篆,业内也称“秦篆”,史传为秦丞相李斯所创。流传朝代为战国、秦、汉至三国晋唐。

艺术特色:笔画均匀流畅,行笔婉转圆润,圆转笔势;结构呈纵势方形,平衡对称,空间布白均匀。

秦汉刻石:《泰山石刻》《狼牙山石刻》皆李斯书;《峄山》碑。汉篆;《祀三公山碑》《是吾碑》等。

第二大类:隶书。

相传由狱吏程邈在监狱里将小篆的笔画结构做了简化,把圆转笔法改为方折。非常便于书写,用于办公用体。从此通用之两汉三国。至东汉出现写法出现波磔,隶书由此开始成熟并兴盛起来。这里主要介绍汉隶。

汉隶碑碣:大的为“碑”,小的为“碣”,也“石阙”。大碑代表《礼器碑》:瘦劲宽博、笔画刚劲,流动感强,刻法为阴刻。

又如《史晨碑》《乙瑛碑》:笔画端庄秀雅,灵动不显呆滞;《曹全碑》秀美多姿,婉转流畅。这类隶书笔法变化繁多,显示不同的趣味神韵。另外还有很有名的汉隶碑碣《华山庙碑》《石门颂》《衡方碑》《张迁表颂》《西狭颂》等诸多优秀作品。

浅谈中国书法书体源流(一)——篆书 隶书

礼器碑

浅谈中国书法书体源流(一)——篆书 隶书

乙瑛碑

汉隶残石:即损坏的碑碣。《朝侯小子》《君子残石》

汉隶墨迹:最为出名的就是汉代木简、竹简了,另外还有陶器上的朱笔文字。

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隶书,璀璨的中国书法在这个阶段完善了所有的艺术品质,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拉开了书法艺术繁荣的序幕。

敬请关注“砚田散人”明日连载:浅谈中国书法书体源流(二)——楷书

此文系“砚田散人”多年学习书论总结,各位方家如有不同见解,敬请提醒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