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清宗室爵位: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和多罗格格有何区别?

 长弓有心 2018-02-07
琼瑶的小说《还珠格格》在我们的童年占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那时候放学回家打开电视剧就是看《还珠格格》。《还珠格格》拍了一部又一部,而且还在翻拍。曾经里面的女主角至今历历在目,小燕子、紫薇、金锁的扮演者如今早已成为了国际影星,红的发紫。那时候,对格格的称谓一无所知,只认为格格是皇帝的女儿,地位应该很尊贵的,就像我们汉人口中的公主吧。其实,我一直叫错了很多年。
在清朝,虽然是满人统治,但是对女性仍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别是对皇室宗族有着严格的规定,格格不是随便叫的。
在说满清宗室女性等级之前,先说说满清宗室爵位分级。满清宗室音译乌克孙,俗名黄带子,是出身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嫡系的皇族成员所享有的称号。没有爵位的皇族宗室,可以在名字(gebu)之前冠上“宗室”,以表示其身份。

1635年(天聪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太极发布上谕,凡太祖(努尔哈赤)后代,称阿哥,其他六祖子弟,称觉罗,皆为汗的宗室。皆用红带子,一般人不可直呼其名,应用阿哥,或觉罗来称呼。清兴祖福满(努尔哈赤曾祖父)有六子,德世库,刘阐,索长阿,觉昌安(努尔哈赤祖父),包朗阿,宝实。都居住在赫图阿拉的觉罗地方,‘环卫而居,彼此相距近者5里,远者不过20里,是为六工,又称为宁古塔贝勒,亦通称努尔哈赤六祖’。

在在清朝入关之后,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极下诏,规定

  1. 其祖父清显祖塔克世(努尔哈赤父亲)的直系子孙为“宗室”。乌克孙(uksun),被译为宗室,成为清朝皇室嫡系子孙专有用的名称。
  2. 清兴祖福满与清景祖觉昌安等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

      
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宗室被革退者系“红带子”,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身为宗室,依其亲疏,可受封爵位,最高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分十四等,随着与皇室的亲疏,逐代递降。在十四等之下,称闲散宗室,只享有宗室头衔,可用四品顶戴,但没有爵位。

             

       
宗室的爵位有14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三等)、奉恩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异性功臣爵位则授予汉员和西南民族等满蒙外其他民族人士,基本上就是采用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

         在宗室爵位中会出现和硕、多罗、固山这样的字眼。“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转音。“固山”就是“旗”(gūsa),“多罗”指一角(doro),“和硕”指一方(hošo),都是指所担当方面范围的大小,以“和硕”为最大。因此加号和硕、贝勒、多罗、固山也能够显示出等级的高低。

         
宗室爵位有区别,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肯定也就有区别了。对于宗室的儿子,根据光绪《大清会典》卷一《宗人府》记载,“功封(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恩封(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袭封和考封(通过考试获得爵位)为4种清代封爵方式。
袭封的方式有降袭和世袭两种。降袭即逢子孙(通常为嫡长子)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原等承袭,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这就叫做世袭罔替,比如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当然,如果有功于国家与社稷,也会获得晋封。比如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都是清中后期恩封并世袭罔替。

          
清代为了防止如明代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了降袭制度。清朝宗室降袭爵位的方式大体有“恩封”和“考封”两种。清朝的亲王总共也只有39个封号,前10个是世袭罔替,成亲王是降等世袭,其后的不是世袭,雍、宝、嘉、智,4个入继大统(礼、睿、豫、郑、肃、庄、怡、恭、醇、庆、成、雍、宝、嘉、智、颖、英、敬、端、惠、安、襄、裕、荣、理、纯、恒、淳、廉、履、果、和、諴、定、质、哲、仪、惇、瑞)。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的爵位,但是这个继承,是降一等继承。也就是说,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他,降袭为郡王,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而亲王爵位依次递降四等以后就不再递降,以镇国公世袭罔替。当然不入八分的爵位也是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得,这种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而考封的爵位除了特殊下旨世袭罔替以外,都有其袭封的次数,袭封次数满额以后,袭封者的后裔也不能获得爵位。

        
对于战功昭著的亲王与郡王,拥有世袭罔替的权利,他们的主爵位不必世袭递降。分别为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这八个清初王公,嫡系后裔享有世袭罔替的王爵(俗称铁帽子)。但是除了嫡子以外,其余子孙还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并且进行考封。后来也有四位亲王因为辅佐皇帝、太后政治斗争有功,而得到此殊荣,即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根据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和嫡庶有别的原则,必然会导致有些宗室无法取得爵位,这些人被称作“闲散宗室”。他们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但无四品实职。

        
对于宗室的女儿,在入关前,不管是汗的女儿还是贝勒的女儿均可称格格。《清史稿》记载:“太祖初起,诸女但号“格格”,公主、郡主,亦史臣缘饰云尔。”这不是正式的册封。她们的丈夫被称为额驸,同时将丈夫的部族名加在“格格”之前称呼,以作区分。如东果格格、哈达格格、巴约特格格等。

        
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皇太极册封七位公主,是他的姐妹、女儿等女性亲族。此次册封公主,仅称固伦公主、和硕公主,无公主徽号。但由于制度缺失,皇太极的女儿并非皆有册封。后清政府逐渐确立册封制度,确定皇女封号为公主,分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两类,需要进行特定的册封仪式。“固伦”是满语“天下”的意思,也只有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封“固伦公主”,妃嫔所生之女封“和硕公主”。当然和硕公主也会因额战功或者自己受宠、母妃得宠而晋封固伦公主。

       
顺治17年(1660年),又规定除皇女以外,宗室之女依据父亲的身份以下封号:

       

  •    
     亲王女“和硕格格”即“郡主”,嫡女封“郡主”、庶女封“郡君”。
  •     
    世子、郡王女“多罗格格”即“县主”,嫡女封“县主”、庶女封“县君”。
  •     
    长子、贝勒女“多罗格格”即“郡君”。
  •     
    贝子女“固山格格”即“县君”。
  •     
    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女“格格”即“乡君”。
  •    
    不入八分公以下女一律不授封,俱称“宗女”。

       
备注:和硕亲王法定继承人封世子、多罗郡王法定继承人封长子。  

      
在清朝,“格格”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

      

      
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可称格格。《清稗类钞》称:“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若其长女,未得正式之封号者亦罕。”

       
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位在侧福晋之下。《清史稿》记载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不作为称号的一部分使用时,满族所有未出嫁女子都称为格格。

       

      
历朝历代的宗室爵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皇亲国戚中的皇族,随着一代一代的沿袭,曾经的皇族子孙除了少部分能够拥有比较低的爵位外,更多的人与平民无异。除非后世子孙能够争气,能够晋封。《三国演义》中刘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用这么长的一句话给献帝自报身世,弄得献帝还得令宗正查看。其实说了那么多,刘备就是个布衣,跟皇族基本上不沾边了。当时的献帝需要借助外界实力抗曹,不得不和刘备拉关系,最后冠上了皇叔的名号,这也为刘备后来开疆拓土积累了资本。对于满清宗室也是如此,除了世袭罔替或者因功再次获封外,几代下去,与皇族基本上就不沾边了。当然满族作为贵族,
 别说是宗室后代,就是旗人都还是享有特权的,与平民还是不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