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 裴石民制紫砂微型花盆 (一组四件) 紫砂收藏,壶是主流,盆属于杂件,其实从历史来看,盆的产生先于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各种造型的盆上进行图画装饰。例如出土的半坡形彩陶盆,便是极好的佐证。 古时文人,室内一年四季布有清供。春日种兰,夏日种夜合,秋日种菊,冬日种水仙或美人蕉,如此方才“入格”。 清道光·石泉品定款芝麻泥海棠形贴花双象耳花盆 由于各种花卉的种植土壤不同,花盆又是放置在几案之上,不可与泥地接触,避免蚯蚓和蚂蚁从盆底的孔中潜入,噬咬花根,紫砂花盆排水性透气性较好,是一致公认的最佳盆景用盆,故从清代起,紫砂花盆就取代了之前的瓷盆和陶盆,成为了室内盆栽的主要用器。 除去盆栽盆植,小件的紫砂盆还可以供于几桌、案头摆设,玩摩观赏,还有一种放置各种山石、房屋、桥亭组成山水风景,叫作水石盆景或山水盆景。 清晚期 恽寿平、东园款玉成窑紫泥腰圆盆 紫砂盆通常底小口大,有圆形、方形、钟形、六角形、马槽形、腰形等多种造型,颜色有赤褐、淡黄、紫红、紫黑等。 一部分紫砂盆上面有文字图案和款识,绘画上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变形图案等,无所不能,书法则行、楷、隶、篆,无所不可。书画陶刻的装饰,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性,所谓“盆随字贵,字以盆传”。 清晚期·玉成窑郑燮款四方高兰盆 大盆宜远看,着眼气势宏伟;小盆适静观,讲究怡情清雅;微盆为掌玩,追求趣味精妙。一件好的紫砂陶刻盆,汇集陶艺、诗文、书画、金石于一体,其较高的文化含量和观赏性,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玩赏盆栽在清代盛极一时,到了民国时期,老的紫砂盆就已十分抢手,以至于一盆难求。作家周瘦鹃曾津津乐道于自己当年在苏州的古董市场上与日本人竞购古紫砂盆的故事。 清 乌泥黑色堆泥牡丹雅石四景海棠形盆 2011年12月30日,西泠印社开设中国首届历代紫砂盆专场,清乌泥黑色堆泥牡丹雅石四景海棠形盆以575万元的高价拔得头筹,刷新了单件紫砂盆的最高价格记录。 清早期 杨季初制 五彩堆泥绘花盆 从竞拍数量来看,2008、2009、2010作为配角的紫砂盆随着2011年专场的开设,从最初的小打小闹迅速飙升至389件,成交345件,成交率88.69%,成交价突破百万的有5件,占据拍卖市场成交价TOP10中的半数。 2012年持续走俏,2013年开始连续下滑,2016年探底后于2017年出现理性上扬的趋势。西泠印社2017年秋季拍卖会清早期·杨季初制五彩堆泥绘花盆以977.5万刷新了紫砂盆拍卖市场的最高纪录。 顾景舟制并题徐秀棠刻梅花诗文紫砂四方筒盆 根据雅昌艺术网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秋拍,参与竞拍的紫砂盆绝大部分为清代及民国传器,当代作品数量较少。在成交价突破100万的件紫砂盆中,仅有顾景舟制并题徐秀棠刻梅花诗文紫砂四方筒盆、汪寅仙(谭泉海协助装饰)·彩陶集锦小盆 (十二件)两套当代作品,且仅有一件清代炉钧釉葵花形盆采用紫砂施炉钧釉工艺,其余都是堆绘、陶刻、彩绘等各种手段进行装饰。体现出人们在进行收藏时对紫砂盆年代性和文化性的考量。 清光绪 陈山农制并刻玉成窑紫泥水仙盆 总体来说,相对于紫砂壶,紫砂盆的投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在市场的调整之下,徐汉棠、顾绍培等当代大师作品将得到市场更多的认可,王翔等中青年名家作品也将不断崛起。 未来的紫砂盆市场将以更加理性、稳定、良好的态势不断发展,逐渐迎来大好形势。 清早期 古渡乌泥四方盆 © ©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