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榜样,比批评更有温度的教育方式!你有重视吗?

 阿瓜阿果 2018-02-07

这是一种常被人忽视的教育。


一位妈妈在写书稿,2岁的孩子把书稿撒一地。妈妈只看了孩子一眼,没批评,低身把书稿收拾整齐。但是刚放好,孩子又把书稿撒在地上,还“哈哈”大笑,妈妈还是没批评,又把书稿收拾整齐。第三次,孩子又撒掉,妈妈再次收拾整齐;第4次,孩子一撒掉后,自己随即蹲在地上把书稿收拾起来……



这是斯托夫人与女儿维尼夫雷特的故事。这位妈妈,通过自己的榜样和孩子的模仿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孩子天生具备模仿能力


在一个小教堂里,一位8个月大的宝宝接受西方的洗礼仪式,牧师拿着麦克风在主持活动。当牧师靠近时,宝宝伸手便把牧师手里的麦克风抢了过去,小嘴巴“咿咿呀呀”地对着麦克风说话,最后还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引得哄堂大笑。这是我有一次无意中闯进一个小教堂的有趣小偶遇。



孩子们天生具备模仿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安迪.梅尔佐夫发现小宝宝会模仿成年人吐舌头。下面也是一些常见的家庭模仿行为:当妈妈对着小宝宝微笑时,宝宝便可能会微笑,当妈妈对着小宝宝说话,小宝宝也可能跟着咿呀说话;稍大后,宝宝听见“喵喵”叫声,也可能跟着“喵喵”叫;当孩子看到妈妈给自己洗澡,孩子可能会学着给玩具洗澡;当孩子目睹父亲敲键盘,孩子便可能也学着敲键盘;当奶奶扫地,孩子便可能也学着扫地……大人的榜样作用,不仅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榜样,一种更有力量的教育方式


詹姆斯.鲍德温曾说,即使孩子们不听父母的话,却很擅长模仿父母的行为,无论哪个孩子,天生都具备这种天赋。我们不难见到动作行为和习惯十分相似的父母和孩子。比如走路方式,一位爸爸在前面走,跟在他后面的儿子可能有着一模一样的摆臂动作和踏步爱好;一位妈妈喜欢吃西红柿,她的女儿可能也会很喜欢;一位奶奶喜欢在超市偷拿大量的塑料袋,她的孙子很可能也有这样的习惯;一位爷爷爱撒谎,他的孙女很可能也爱撒谎。很多大人常常妄想孩子成为好孩子,但他们自己有着各种糟糕的行为和品格,这种妄想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泡影。



一位老人曾经跟我说过这样的一个场景:


他长期居住国外,很多年前从国外回来,在机场时没见到家人,但他看见一位陌生的小男孩奔跑,跑到一个摔在地上的小宝宝身旁,然后把他扶了起来。他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这个孩子多么像我儿子小时候呀,那动作和风格……”当他见到自己的儿子牵着那个小男孩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陌生的小男孩正式自己的孙子呢,长得太快认不出来。他说那是他们家的“气质”,一代传一代。而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家庭的模仿作用。


榜样,比批评更有温度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常常跟我说,他们的孩子很不听话,几乎每天都在批评了,一点儿也不受教。很多父母视批评为必备的教育方式,但事实上批评对孩子们来说是低效的。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即使孩子也不例外。批评中的孩子,内心会升起“一堵墙”,这是人性的弱点,不容易受教。很多教育方式都比批评高效,比如父母的榜样作用。认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孩子听成人如何批评他们的同时,也在吸取这种批评的方式。即爱批评的父母,会养出爱批评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仅会批评他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你说这样的批评能高效吗?


相比之下,榜样体现的是父母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是孩子从小到大目睹的、属于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没有严厉的压力,孩子不会抗拒;从出生后,孩子们就每天目睹父母的一举一动,也容易让孩子认为那是普通的行为习惯。当孩子的父母有优秀的品格,孩子们从小就沉浸其中,他们会觉得优秀品格是一个人必备的品格,就像呼吸空气那么自然,父母因此会省了很多特意培养的功夫。所以,这便是榜样式的温暖教育。



前几年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位开玩具店的年轻的店主,因为找错钱,当客人驾车离开后,自己打的士一路狂奔,最后截停对方后交还了10块钱。当别人听说他因为打的士花了20多块,有些人说他傻时,他说:”我父亲也是这样的人,亏欠别人会心里不舒服。“榜样的教育,你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


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捷径。在孩子面前,父母们别忘记好的榜样哦!


本文关键字:榜样与模仿、幼儿心理、亲子育儿 、早期教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学习国外心理学家们知识,分享科学、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