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新政盘点(下):2018将是“中医美业机构”新物种崛起年吗?

 美业观察 2020-10-14

这是美业观察的第514期内容;新朋友请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mygc360关注。

行业洞察

昨天发布了《史上最给力中医药新政频出炉,2018中医诊所将遍地开花吗?(上)》,引起热议,推演政策会对美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天继续这个主题。

展望2018,开办中医诊所更容易,中医从业者数量将增加,中药进一步标准化、合规化。那么,会是美业跨界中医的好时机吗?

对已经有中医元素的美业机构来说,又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感谢:本文得到了石兴凯中医美疗连锁机构童忠教授、地奥集团简晓娜总监、徐晓明中医外科诊所主嘉佳所长、《医馆界》CEO王中华、古功夫肩颈创始人肖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杨男博士等专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文 /《美业观察》徐佳 发自深圳

中医药是不是美业的新机遇?

美业观察注意到很多美业企业早已经与中医紧密结合,并把中医服务和中医文化作为品牌特色。有些连锁机构甚至本身就拥有中医医疗机构执照。(《“美二代”接棒启示录:花3年时间用户大换血,中医美疗石兴凯“重返青春”》、《竟达99%客户留存,成都汉棠医美:“中西医新双美”单店模型彰显成效》)

我们把这一类美业企业暂统称为“中医美业”企业。

根据美业观察统计的类别,中医美业企业一般从养生按摩、推拿理疗、汗蒸香薰、祛痘护肤、中药养发几个大类提供服务。这些服务类别与当下中医渐趋细化的服务内容部分重叠。

2017年中医药新政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影响美业?已有中医元素的美业品牌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美观君的解读如下:

    中医美业市场前景看好

阿里健康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双十一”期间,艾灸、艾条、艾柱、温灸器购买增幅最快。燕窝、艾灸膝盖按摩器等中药保健产品在70后和80后消费者中出现强需求。从消费者的观念和需求来看,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中医药文化接受度仍然较高,对中医药类产品和服务并不陌生,与50后60后消费者相比没有产生明显的代际断层,未来中医药服务和产品的行业发展仍然有充足的后劲。

而中医药新政的多项内容要进一步加强推动中医药文化对潜在消费者的渗透。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提出要“打造优秀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美业企业对消费者进行中医药科普、观念转化等营销工作有机会借助“宣传东风”大大降低成本。已经有知名中医品牌或有知名中医医师IP的企业或许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利好形势,加深潜在顾客对中医药的认知,进行企业核心技术和品牌形象传播从而获得业绩增长。

    中医服务将成为美业新的增长点

中医新政实施后,部分线下美业服务机构可以注册成为中医诊所或中医馆,通过部分专业诊疗和理疗、推拿等非药物服务为原有顾客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

从过去几年生活美容企业向医美转型或开始“双美驱动”的趋势来看,向中医医疗机构的转型或许经济成本更低、进程更快、团队切换也更容易,同时相对于传统中医营销水平较弱、服务意识不足的现状,能更充分发挥生活美容的服务质量优势。

成为中医诊所后可以申请使用医保支付也是一个重大利好。从已有的私立中医诊所和中医馆表现来看,使用医保支付的按摩、推拿、针灸等中医医疗项目虽然服务项目单价因为采用政府指导价比美容院同类项目有所下降,但很大程度上能够扩大机构社区周边顾客流量。如果中医美业企业能够充分运用优质服务、细节管理等优势,抓住到店流量为到店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的运营策略。

除了疾病治疗与预防,养生保健,沐足、食疗、母婴护理等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同时与中医美业相结合,成为新的产业经济。

    中医师承吸引优质人才

鼓励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也是中医药新政为美业带来的重大利好。如果中医美业机构具有诊所等医疗机构资质,就可以为年轻员工或有自我提升意愿的在职员工提供师承培养,让他们成为资深医师的学徒。

学徒跟随经验丰富的师父按国家规定的师承制度和时间期限完成学习,并获得足够的中医药知识和临床经验。在培养期结束,学徒通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出师考核,随后通过专长中医考试,就可获得国家认可的中医师执业资质和处方权。

这样的机制不但给员工个人以自我提升增值的途径,也让企业有条件培养新生代中医药骨干。相较于普通美业,中医美业企业如果利用好核心中医师的经验,建立起内部的师承、培养机制,同时利用好国家和地方的继续教育政策,将会获得吸引新员工、留住老员工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此外,《中医药法》鼓励公立医院中医师到民营机构多点执业或开办诊所。在这一条件下,民营医疗机构和美业企业能够更容易吸引公立中医药体系之内的医生以多点执业的方式进行合作。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进一步放宽,中医美业企业会获得更灵活、储备也更充足的人力资源。

    中医诊所会否和美业抢生意?

如果中医诊所因应新政简政放权遍地开花,可以预期的是会带来区域性线下服务竞争加剧。中医药管理局起草颁布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中医诊所设置不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限制。”

可以设想,如果在同一个原本已经有美容院、SPA、推拿馆、艾灸馆、纤体瘦身馆而且客流竞争激烈的社区里又出现了一家能诊断治疗中医皮肤病治疗(如痤疮、色斑、肤质改善),同时还能提供理疗、推拿、针灸减肥、艾灸、食疗的中医馆或中医门诊部,将会是怎样的情况?

对于一些没有知名中医师资源,口碑积累仍然薄弱,但服务项目又与基层医疗机构所设置的中医项目重叠(如推拿、理疗、针灸等)的美业机构,客流量不可避免一定会受到影响:

同样价格情况下,顾客会更容易选择居住小区附近的公立社区医疗机构或民营中医诊所进行治疗,不单这些医疗机构让顾客感觉更专业、服务质量有政府证照背书,而且一般没有过度销售压力;如果新增的中医诊所或中医馆申请了医保定点,能够用医保卡支付推拿、拔罐、灸类服务项目,吸引力会大大强于区域内只能接受现金的生活美业机构。

   无证中医项目会受更严监管

如果美业服务机构申请了中医诊所资质,未来必然受到卫生、食药监等政府部门按医疗机构标准更加严格的监管。但同样也意味着政府对挂着中医旗号的非中医医疗项目的管理执法有了依据和准绳。

一些没有中医医疗机构资质的美业机构过去从事的一些违法、“擦边球”项目很有可能会受到地方政府常态化的查处和打击:

1 非医疗机构在经营活动中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等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的技术方法;

2 非医疗机构开具药品处方、给顾客口服违法违规中药饮片或者禁用的中药饮片;

3 非医疗机构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行为;

4 非医疗机构名称、户外牌匾使用“中医”“医疗”“治疗”等医疗专门术语,宣传疗效;

5 打着中医药的旗号,以培训、讲座、体验等名义欺骗消费者,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一个较近的例子就是广东省惠州市于近日开展了中医药服务市场专项百日行整治工作,对上述违法行为进行了先暗访摸底再集中整治。未来美业要再打中医“擦边球”,在灰色地带开展被国家认定为中医医疗服务的项目恐怕未来会难上加难。

    中药改变服务业态

《中医药法》和《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简化审批管理规定》充分展示出政府部门强化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化、中药标准化的导向。

中药和中医治疗的效果是密不可分的,产品与服务一体化也是中医药美业服务的特色。和中医医疗机构相同,一些中医美业企业,长期以来都受到中药材品质标准混乱、制剂缺乏均一性等问题的制约,哪怕医生诊断准确,仍然导致治疗效果不稳定、不理想,引发顾客的不满与流失。

未来如果中医药上游生产企业在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下扭转这些现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工艺改进,将更加安全可靠、品质更均一、效果更明确的中药制品供应给下游美业服务机构,必然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果和顾客满意度。

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此外,新政推动下带来的中药制剂和设备的创新也会改变中医美业。一些中医药生产企业研发推出的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将单味中药煎煮、浓缩、干燥后放置于独立包装中出售给医疗机构。临床使用时可根据中医处方,灵活加减调配药味。顾客根据处方用热水冲泡即可获得与传统汤剂效果接近的药液。

未来这种标准化制剂如果以更大规模供应市场,医疗机构和美业机构可以不用设置药房、无需配置煎药人员,就能够以质量可靠、效果稳定的中药制剂为顾客提供服务,中药供应链管理难度下降,从行业外进入中医美业的门槛会进一步降低。

总结来说:

2017年落地的各项中医药新政是国家多年以来对中医药规划和战略决策的落实,也即代表了未来几年中医医疗服务、药物创新生产和文化建设等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方向。中医药未来很可能将会和美业、母婴保健、旅游等行业进一步结合生成新的业态。

美业企业和品牌整合中医药元素推出产品和服务,顺应这一国家战略规划和对行业的导向,或许会让企业走出更广阔的发展路径。

参考资料: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深圳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财新网 《双十一|阿里健康称大促期间医疗美容成交额同比增520%》 2017-11-14

南方日报 《惠州集中整治 中医药服务市场》2017-12-01

本文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