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的案例督导里面,咨询师问来访者:“你说你很担心你女儿的成绩,对她不太信任。但是正如你之前所说,你和你老公对自身成就都还满意,那么你的女儿其实是由挺优秀的父母培养出来的,而且她已经成年了。为什么你会对她感到不信任呢?” 来访者思索良久后回答:“我也不知道。” 根据精神分析动力学原理,督导的启发是: 1、对一个人的不信任,是能让对方感知到的,并会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对于这一点,父母的潜意识里其实是很清楚的,但他们故意而为之,为的就是不想让子女发挥得太好——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潜意识里就是这样。因为一旦子女独立了、有不同于父母的自主意识了,父母就会丧失控制感,感到被抛弃。他们假意说“孩子你行的,去吧”然后目送孩子渐行渐远,却始终监视着孩子,等走到半路遇到正常挫折时他们又赶紧把孩子拎回来,一面说“你看你还是不行”,一面替子女操控局面。 2、因此每当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都会引发父母潜意识里的兴奋感——证据就是父母会被激发出更多的词汇量和反应。而这样的反应会加剧孩子的压力,从而使得孩子只能用30%的精力去学习,另外70%用来应付父母。因此,如果你真想要你的孩子学习进步,最好的方式就是你自己远离他的成绩,压制你的兴奋感,从容不迫。 3、孩子从小要依赖于父母生存,所以能够很清楚地读懂父母潜意识里的信号,主动变成一个“不可信任的人”,制造出很多麻烦,来减轻父母被抛弃的焦虑。现象就是很多父母一边训斥孩子不懂事,一边又乐此不疲地加强控制。孩子长大之后,与父母的关系继续纠缠不清,造成了很多核心家庭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矛盾。 4、所以如果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能有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生、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请完全信任他,并保持好距离。孩子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一切事,而你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提高你自己人生的“成绩”上面,而不是用提高孩子的成绩来标榜自己作为父母的价值。 最近我感受到了明显的改观:当我更在意女儿的心理情绪而非行动表现之后,我们的关系更融洽了。随之而来的是我的态度更平和包容,她的表现也更好了。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鹤亭小姐的尊重与接纳,而不是之前控制与反控制的剑拔弩张。 昨晚到了睡觉时间,我并没有催促女儿去洗漱,而是告诉她到时间了我要去睡了,请她等会自己搞定并帮忙关灯。然后我就一觉到天亮,并没有假装关灯躲在房间里守株待兔。 鹤亭小姐不但昨晚自觉睡了,今天早上也非常高效。 她并不需要夸奖,她只是需要一些信任。 充分相信孩子的决定和选择,对于很多思维定势的家长来说有点困难。因为这信任不能是装出来的,必须是真心的才有效。 做大人的还是得有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