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圃科普教育V2.0——自然体验教育

 阳光普照一生 2018-02-07

近日,在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这本书在环境教育领域享有盛誉,是第一个指出了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断裂问题,并命名了“自然缺失症”。但作者并未仅止步于担忧和警示,更是经过严谨的调查研究,就如何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修复儿童与自然的联结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包括种植、园艺、户外运动等等,而其核心被称为“自然体验教育”。

其实,日本很早就开展了自然体验教育,有一种说法:登山者中无坏人,意思是心术再不好的人,一旦进到山林,就会情不自禁地敬畏自然,回到人所具有的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本性中。因此,日本的教育特别强调自然体验学习,从小就让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对于其认知成熟度的提升、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我们就在思考,是否能以自然体验教育为突破口,为种苗产业升级加油助力呢?答案是肯定的!苗圃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既能为大众提供科普体验教育,也可促进苗圃本身规范化、精细化生产,提升精品化、高品质建设水平。而在苗圃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是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的话题。幸运的是,我们的苗圃已经开始了积极尝试,并有了一些经验积累,现选取其中的一些代表做个介绍。北京市黄垡苗圃、北京京林园林鸿美花园中心、北京京彩燕园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规模化苗圃、北京胖龙花木园艺有限公司规模化苗圃等在这方面都做了不少的工作,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1.场地资源丰富。苗圃场地一般比较开阔,三家苗圃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400亩,最大的达到了2000余亩,有利于活动的展开。苗木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彩叶树、常绿树、花灌木、地被花卉等多有种植,景观层次多样,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苗木资源。

2.设施设备齐全。与纯野生环境(山区森林)相比,设施设备条件相对完善,活动的安全性与可控性更强。多媒体活动室、恒温组培室、实验室、温室大棚、生态科普园等设施,节水灌溉、生物防治、气象设备等一应俱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3.人员配备有保障。有苗圃专业技术人员,经验丰富,能在体验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北京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成立科普小组,以“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的模式提供服务。活动内容主要以“林业工作者”场域实际工作为主线,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苗木认知、繁育、栽培,自然手工、采摘、健步走等活动。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苗圃的自然体验教育已初见成效,目前已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实践基地、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技创新示范区、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宣传展示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的重要窗口。

另外,还要考量的是,鉴于苗圃本身的生产功能,如果全部开放对外服务,势必会对苗圃的基础功能有影响,所以考虑可以首先缩小确定目标人群,既能给目标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又能对苗圃本身的扰度达到最小。(例如,与中小学校合作,结合课本教材为中小学生提供深度体验学习等)

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的一点观点,并不代表官方态度,仅供参考。如果有对以上四家单位的科普活动感兴趣或者想要深入讨论的,欢迎留言互动。

 

感谢姜姐、萍姐、海峰,感谢北京市黄垡苗圃、北京京林园林鸿美花园中心、北京京彩燕园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规模化苗圃、北京胖龙花木园艺有限公司规模化苗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