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照顾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认知症者突然烦躁不安、并出现问题行为的状况。 这种时候,我们通常建议先找到引发这一状况的原因。例如,是不是因为生病不适、突感悲伤,或是因为环境因素、当事人感觉疲劳、抑郁或是受到挑衅,而发生了行为的变化? 同时,如果在长照机构中,认知症者出现的问题行为具有攻击性,我们需要立即将当事人与其他住户隔离开,因为这些问题行为有时候很容易影响到其他人。 对于如何应对问题行为,我们总结了以下三大策略。 首先要尝试调整和吸引注意力 如果我们觉得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状况还是没有控制下来并有升级的趋势时,我们最好停止正在进行的尝试,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先让认知症者冷静下来。 寻找可能终结问题行为的办法 照护者一定要搞清楚何种方法能够有效制止认知症者的问题行为。这提醒我们平时就要熟悉我们所照顾的对象。 案例|如何解决日常活动中的“捣乱” 我们机构以前有一个自理能力还不错的认知症住户,每次集体活动的时候她就会大喊大叫,然后还会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添乱子。 为了能让她能安静下来,我就试着让她做我的助手,比如在活动时,我让她替我问问题,或是合唱的时候让她领唱,再或是让她帮助其他自理能力差些的住户。总之,这些方法对她非常管用。 但好景不长。随着她的认知症加重,她能协助我的时候越来越少,但我还是继续请她帮我做一些她还可以做的事。我甚至还给她做了一个名牌,上面写着“活动志愿者助手”。 对其他一些自理能力较差或是有认知症的住户,我们也可以给她们布置一些任务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他们可能就不会在活动中“捣乱”了。 案例|根据他们的喜好来布置任务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以前一位喜欢吃巧克力和橙子的住户。我们会给她发有包装的巧克力,然后告诉她打开包装纸就能吃到巧克力了,结果她就真的很专注的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这样她确实可以吃到她喜欢的巧克力。 这位住户也很喜欢吃橙子,于是我就请她帮忙剥橙子皮,这个工作可以让她忙上一个小时。 后来她的能力有所下降,她剥不了橙子皮了。我又让她帮忙剥玉米或是剥水煮蛋,这样也同样有效。 总之,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们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位入住的长者,我们才能知道哪些活动有可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如果遇到他们烦躁不安的时候,我们就能立即调整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绝不要和他们争论 面对认知症者的问题行为,我们一定要记住的策略是,绝对不要和认知症者争论。争论往往是引发其他状况的导火索,而且争论永远都不可能争出个结果。 案例|我才40岁!要接孩子去! 我们曾经有一个住户,她总觉得当自己还在1985年,还是45岁。她会担心她的小孩放学的接送,有时还要为给老公做饭而发愁。 针对她担心小孩放学的事,我们就告诉她,她的邻居会帮忙接小孩。我们的工作人员还会假扮她的邻居给她电话,告诉她今天该自己(邻居)去接孩子们放学。 大多数时候这个方法都挺有效,能让这位住户安静下来。 除了假扮邻居打电话,我们还给这位住户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今天轮到邻居去接孩子们放学的内容。我们甚至还在卡片上签了个邻居的名。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这位住户的短期记忆很差,所以相对于假扮邻居打电话而言,卡片让她能够随时看到有人会去接孩子放学的提示。这个方法让她安心。 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认知症者找到很多安全有效,又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小活动,比如——
除了上面列举的点子,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而我们要做的呢,就是试验这些方法,看哪个最有效。 前面提到的是适合个人的活动。在长照机构里,还可以试试以下的小组活动。
真相:没有捷径 我们都应该承认:应对问题行为并不是件容易事,也没有任何捷径。 上面提到的三个策略,能最大程度地帮助我们应对,但我们仍然要有思想准备,今天这个方法有效,明天这个方法可能就不起作用了。 希望这些经验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在今后的照顾过程中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行为。 原文来源 Golden Carers 翻译 周二 编辑 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