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仿名家,看紫砂名宿朱可心师徒PK前辈大师

 jiangnany 2018-02-07


紫砂名家的经典作品,历来受人们的青睐,后世陶艺家更是争相仿制。这其中,尤其是名家仿名家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它们形神兼备,可以乱真。我们熟知的顾景舟大师,仿陈鸣远的笋形水盂与天鹅樽,曾一度被认为是陈鸣远的真品。



▲顾景舟仿陈鸣远笋形水盂

南京博物院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朱可心大师仿陈鸣远的包袱壶,与汪寅仙大师仿时大彬的印包壶,来看两位大师的精湛技艺。


包袱形壶,褶裥规整匀净,卷曲自然,凸显出布包扎的质感,巧以布结作截盖,增添飘动灵巧的美感,也充分体现了紫砂材质优良的表现力。


陈鸣远包袱壶


陈鸣远包袱壶,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由李初梨捐赠。


陈鸣远包袱壶


此壶砂泥呈褐红色,质地细腻,造型浑然一体呈包袱状,这种壶称诰命壶,俗称包袱壶。包袱线条简练,折纹勾勒自然,壶上部呈弧形,盖钮为包袱结状,单孔方形三弯嘴,简体螭龙把手,挖足,足端浑圆。



壶底钤阴文“两腋习习清风生”,署“鸣远”


▲包袱壶底款


下面是朱可心大师仿制的鸣远包袱壶


▲朱可心 包袱壶





时大彬印包壶


时大彬印包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印包壶造型为一枚方印,用布包扎,形体饱满挺括,蕴藏官印,是封建社会仕人们的追求与愿望。



大彬印包壶


此壶泥色呈紫红,砂质温润细腻。壶体长方形,塑作印包形式,包袱纹以线条勾勒,上部渐敛略有弧度。以袱结为钮,盖左右交替与壶身褶纹互接相通,口盖紧密、吻合。壶底刻有“墨林堂大彬”五字楷书款。



▲印包壶底款


下面是汪寅仙大师仿制的大彬印包壶




▲汪寅仙 大彬印包壶


时隔三四百年后,紫砂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再次复制,完美展现,正是“艺无古今”,令人叹绝。


墨林堂,乃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元汴)的斋名。吴山庄编《中国紫砂辞典》记载,“传项子京(墨林)定其壶式,世称天籁阁壶”。项子京不仅定制壶、收藏壶,而且参与到紫砂壶造型设计之中,为紫砂壶注入了人文气息。


项子京是乾隆皇帝都崇拜的收藏大家,带有项子京印记的紫砂壶很少,如今所见作品,除了大彬印包壶外,还有墨林壶李茂林所制僧帽壶


▲墨林壶 底刻煮茶亭长项氏子京墨林


▲李茂林所制僧帽壶

底刻“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  文嘉铭”


另外,除了此件印包壶,时大彬还制作过一件龙凤印包壶,为紫泥掺砂,泛出星星白点,俨如繁星在天。壶盖是一个印包花结,壶嘴弯曲塑成鸣状凤首,龙首纹饰为壶把,形态生动,龙凤呈祥


▲时大彬 龙凤印包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