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亮出来照半坡,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颐源书屋 2018-02-07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在深山……”

婉转哀思的歌词和着起伏有致的旋律回荡,人们知道,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小河淌水》整理改编70周年。产生于特别的时代,《小河淌水》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70年来,从小调成为为解放呐喊的歌曲,《小河淌水》经历着时代变迁,同时,也被时代赋予了不同的新寓意。


密祉小镇 《小河淌水》的源地


 弥渡的密祉小镇对于喜欢《小河淌水》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小河淌水》的整理改编作者尹宜公即出生于此,歌曲的原型与元素也出自此地。密祉小镇是有名的文明礼仪之乡,被冠以“中国花灯之乡”“文化之乡”的称号。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花灯源远流长,相传始于唐南诏末期、宋大理国初,元、明、清逐步发展,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正月十五这天,密祉最为热闹,花灯活动吸引四方宾客群众涌至密祉小集镇——大寺街,载歌载舞,万民狂欢。

来到密祉小镇,必然要到保留着尹宜公故居的文盛街去看看。文盛街曾是茶马商往最为频繁的地方,如今,这里仍然铺陈着上百年的青石路,马蹄窝深浅不一,镌刻着往昔的繁华。沿街道分立着的老屋,青瓦当顶,经过风水日晒,早已改变了最初的颜色,却为这条街增添了时间的印记。老屋的主人将临街的屋子作为门面店铺,维持着这里的商业气息,由前屋进入,里面则为院落,古朴的四合院将一家人紧紧团在一起。在文盛街的南边,一棵老槐树伫立,见证着这条街道上的沧海变迁。

尹宜公故居

尹宜公的故居就在这条街上,外观倒与寻常人家无异,均为土木结构。走进其间,在里面搜寻尹宜公曾经生活的点滴,200多年历史的老屋娓娓道来。这是一栋典型的走马转阁楼建筑,1924年,尹宜公在这里出生,自小听着弥渡山歌、民歌与小调长大,见证小镇人的悲欢离合,倾听古道赶马人的真情流露。也正是他在这里生活的经历与记忆,促成了《小河淌水》的最终诞生。

尹宜公故居


《石匠进山》与《放羊调》

 

2005年,尹宜公先生逝世。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尹老先生的妹夫李寿昌先生多次拜访他,与他畅谈《小河淌水》背后的故事。受尹老的影响,李寿昌老师一直在弥渡从事着文化传播的工作,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被评为弥渡县内文化名人、弥渡花灯音乐设计家。现今,已过74岁高龄的李寿昌老师说起这些故事来,仍滔滔犹新。

“尹宜公先生的父亲曾是弥渡有名的首富。”李寿昌老师讲述,1920年,尹父从当时的省立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受弥渡劝学所(即现在的教育局)聘请后,出任弥城高等小学教师,“后来,尹父弃教从商,开设了名为‘郁盛详’的商号,在昆明、普洱、景东及四川宜宾都开有分号,在茶马古道上开展生意,由于其为人厚道、老实,成为了当时弥渡的龙头商家。”

尹宜公成长在密祉小镇,接受着这里的文化熏陶。“大学时,尹宜公先生考取了云南大学。”那时候,云南大学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南风合唱团”等组织,尹宜公在其中,用“学生”的方式“投身报国”。“南风合唱团”的指挥江鹜提出办一个通俗的革命音乐刊物。江鹜任主编,定名为《教学唱》。刊物创办之初,前两期由尹宜公、陈良俊、余松、杨敏等同志刻写油印,后经队友印刷工人华明邦等同志的努力,改为铅印。

尹宜公

“尹宜公先生出生在花灯之乡,他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当地的小调、民歌。”《小河淌水》是1947年春天,尹宜公先生在云南大学学习时所整理改编的。”李寿昌老师说,这首歌的基本构成是《石匠进山》与《放羊调》两首弥渡小调。

“尹先生同我讲过,《石匠进山》,也叫《月亮出来亮汪汪》是他最先想到的一首小调。”李寿昌老师回忆到,“每一年的十五元宵灯会,从四面八方来赶集会的人一起涌到密祉小镇,有亲戚的人自然就住到亲戚的家里,而没有地方可借居的人则住到了大寺周边。”李寿昌老师所说的大寺是密祉小镇上的一个寺庙,寺庙的两边有两座山包,北边的叫乌龟山,南边的叫小街子。

赶集人在初春微凉的山包上升起篝火,“他们在这里冲阔子(大理方言,即聊天的意思)、讲白话、唱歌、跳舞。”这时,有人唱起了《石匠进山》,“月亮出来亮汪汪……主子出门都爱走夷方……不知主子何时能回乡……”小调的意境展现了阿妹看到月亮,想起自己的丈夫的情境。歌词让尹宜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以这首歌为原型加入弥渡的山歌与花灯元素。

 “弥渡山歌与花灯基本都是两句式的上下句,尹先生在其中改变了一些音节和歌词。”写好后,他并不满意,“这样的唱调没有太大的起伏,很平淡,他总觉得发挥不了歌词的意境。”李寿昌老师说,尹宜公想起了他在去往上坟路上所听到的一曲《放羊调》,“《放羊调》起伏比较大,还伴有一些哀乐的成分,其中蕴含着急切盼望的呼喊,又有一种任意延长的感觉,对尹先生的启发很大。”

尹宜公

尹宜公把《放羊调》的呼喊和延长与《石匠进山》相结合,变成了第二小节,加入了切分和任意延长。“这样改编后,他才比较满意。”第二天,尹宜公将歌曲交予江鹜,江鹜听后,夸赞其“词曲结合完美,旋律就像河水一样流淌,如珍珠落玉盘,有层次感和级数,是流动的音乐”。但同时,江鹜也提出,歌曲的名字不甚完美,“《月亮出来亮汪汪》不能给听众更多的想象,而《小河淌水》则想象空间更广泛,本身就带有意境。”因此,这首歌曲最终定名为《小河淌水》。

尹宜公故居

“很重要的一点,尹宜公先生告诉我,这首歌曲后来被很多大学当作教材,都是以情歌的形式作普及。”李寿昌老师说,“实际上,他的创作本意是,希望借助这首歌,在1947年云南即将冲破黎明前黑暗的背景下,代表云南人民呐喊出要求解放,要求获得自由的呼声,用情歌的方式唱出云南人民要解放、要翻身的意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