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老太太牛!曾国藩三次写文章给她祝寿

 林小霖 2018-02-08

原标题:这位老太太牛!曾国藩三次写文章给她祝寿

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

清代浏阳人邹焌杰,其母刘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寿时,都请曾国藩写了寿序。三十年,三篇寿序,几乎贯穿了邹、曾两人的后半生,由此可见他们交往之深、情谊之笃。

邹焌杰是何许人也?曾国藩为何如此给他“面子”?

弹劾宰相 “天下称直御史”

邹焌杰(也作正杰、振杰),原名见龙,谱名明晃,字有耀,号云阶,生于嘉庆八年(1803年),世居浏阳北乡托塘里。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殿试第二甲第十一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咸丰元年(1852),太平军围攻长沙时,浏阳征义堂周国虞图谋暴动响应。身为翰林编修的邹焌杰得知后,“患切身家,情殷国计”,立即将此事上奏,请求派兵会剿,征义堂因此被朝廷镇压。邹焌杰后来调任御史,官至掌京畿道监察御史。

御史是言官。邹焌杰任御史五年,刚毅直谅,守正不阿,敢于批评朝政,为民请命,“凡有切于纲常伦纪、国计民生者”,皆“抗言不回”。徐棻在《邹焌杰墓志铭》中说:

“咸丰中,天下称直御史者,惟吾同年邹公云阶前辈。”

古代,父母去世后,官员必须离职,回籍守孝。当时,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贾桢的母亲去世,咸丰皇帝给他六个月假,让他假满再回来做官,而贾桢自己也没提出要离职守孝。邹焌杰认为此事不符合孝道礼制,于是上奏弹劾贾桢,他说“忠孝大节,宰相大臣,根本一亏,万事瓦裂,断不可以一时私情,废万世公义”。最终,咸丰帝手谕赞扬邹焌杰“持论甚正”,并令贾桢离职守孝。

邹焌杰弹劾贾桢的奏疏在京师传诵一时。其不畏权贵的勇气和正直敢言的态度赢得朝野好评,被人称赞“偘偘持正论,诚不愧古人”。

因为品性正直,邹焌杰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被外放为广西浔州府知府。邹焌杰索性请求退休,回浏阳侍奉母亲,由祖居托塘迁居数里之外的邓家冲,“葺其房屋,种之树木”,取名遁嘉山庄,大门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承欢不以三公易,养拙须教万虑清。”

同治六年(1867年),浏阳知县聘他主修《浏阳县志》。同治九年(1870年),志未成而卒,年六十八。入祀乡贤祠。

同治《浏阳县志》,本文作者点校整理本即将由岳麓书社出版,敬请期待。

邹焌杰曾把自己质直、恬淡的性格归结于浏阳的“地气”:

“吾邑多山而少水,四境崇隆,有淳茂朴实之气。故其人近质直而鲜宦,习读书明理之儒,安于恬淡者尤多。……余自幼至壮,读书之外,罕与外人接,率欲博一第以慰亲心。及通籍入词垣后,辄不干进取,视奔竞夤缘之辈,忸怩潜生。……仕宦心淡,殆犹是地气所生始然。”(《朱慎甫遗集序》)

邹焌杰著作颇多,“奏议多为民请命,得大体,他文亦渊茂可观” (李元度《邹侍御遗稿序》)。所著《读易辨疑》及《遁谷全集》因为家里遭火灾而被毁,他儿子搜辑的残稿也未传世。笔者从谱志等资料中辑得其佚文数十篇。

曾国藩挚友 三十年始终不渝

鲜为人知的是,邹焌杰与晚清名臣曾国藩是挚友。他们同为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是乡试同年,后又一同赴京赶考,在翰林院共事,“居游最久,相知最深”。曾国藩的日记、书信中,有不少关于邹焌杰的记载;他称邹焌杰为“邹云阶”“邹芸陔”“邹云皆”“云阶”“云陔”等。

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初一日,曾国藩与邹焌杰“围棋一局”,他在日记里忏悔自责,认为下棋是不务正业,“自新之志,日以不振”。可一个月后的四月初一日,曾国藩忍不住又“与邹云阶对弈两局”,在日记里自责:“明知旷工疲神,而屡蹈之,何以为人!”今天读来,令人莞尔。

由于性情耿直,不干进取,邹焌杰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多年,得不到好差事,生活清苦。曾国藩在咸丰二年(1852)八月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信中说,在京朋友欠他的钱加起来“将近千金”,其中就有邹焌杰。虽然自身也很窘迫,但考虑邹焌杰“甚不宽裕”,曾国藩让儿子不要索债,两人交情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邹母刘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寿时,曾国藩都曾写序祝寿。

曾国藩写的三篇寿序载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美堂刊印的浏阳《托塘邹氏支谱》卷十。

第一篇写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是邹焌杰入翰林的次年。因为第二年是母亲刘氏的六十大寿,他在北京请曾国藩先写下这篇寿序。曾国藩在序中说,邹父早逝,刘氏抚养四子成人,“缉匮拯艰,备尝辛苦”,“教子有方”!曾国藩在文中祝愿“自此以往,云阶之仕日显,安人之寿日增”。

关于此文,曾国藩在日记中有记载。其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九日、初十日日记云:“夜,作邹云皆寿序大半,早睡。”“夜作云阶寿序毕。”可见曾国藩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九日开始写此文,次日完稿。而八月二十六日记便有送邹焌杰南归的记载:“下半天走会馆,送邹云阶行。”也与寿序提到的邹焌杰将南归之事相吻合。

此文文末署:

“赐同进士出身、敕授儒林郎、翰林院检讨、加一级年愚侄曾国藩顿首拜撰”

“赐进士及第、诰授奉直大夫、翰林院修撰、加一级年愚侄龙启瑞顿首拜书”

“道光二十二年岁在壬寅九月穀旦”。

龙启瑞(1814-1858),道光二十一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是邹焌杰在翰林院的晚辈。而道光二十二年九月是邹母六十寿辰的日期,并非撰文、书写日期。

咸丰二年(1852),邹焌杰五十岁,其母七十大寿,又请时为吏部右侍郎的曾国藩撰寿序;其好友翰林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潘曾莹书写,湖南巡抚张亮基、云南巡抚黄宗汉、护理贵州巡抚吕佺孙、直隶布政使陈启迈等数十人同时列名祝寿。

同治元年(1862),邹焌杰六十岁,时已退隐浏阳,其母八十大寿。当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正督军作战,又在千里之外撰写了寿序。序文称赞邹焌杰“引疾归养,想其莱舞承欢,虽三公不以易,可谓孝思纯笃,气节清高矣”。

从道光十四年同榜中举,至同治元年邹母八十大寿,三十年间,三篇寿序,见证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这三篇寿序《曾国藩全集》没有收录,是集外佚文。曾国藩回复邹焌杰的两封信,则被收入《曾国藩全集》,分别写于同治二年(1863)十月二十九日、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十七日。

邹焌杰同治九年(1870年)逝世时,其母刘氏还健在,年近九十。邹焌杰 “孝友性成”,临终前“念母养未终,泪涔涔下”。邹焌杰的另外一位好友郭嵩焘在《邹云阶先生家传》中说“人以是多君之行义,而终悲君之志也”。

《邹云阶先生家传》载《托塘邹氏支谱》卷九,《郭嵩焘全集》未见收录,也是集外佚文。

附:

敕封太安人邹年伯母刘太安人六旬大庆

道光二十有一年,岁重光赤奋若,云阶官翰林,乞假归,具衣冠造余曰:“明年九月,吾母六十寿辰,将归而称觞于堂,乞子一言以为介。”余交云阶久且深,不敢以不文辞。第即其敦品力学质言之,而我年伯母刘太安人之贤可知矣。

甲午,余与云阶同举于乡。乙未,试礼部不第,同留京邸,乃得数数见。其时,同谱留京者三十余人,惟云阶屏除一切外务,壹志于诗书文字,寒暑无间,余窃慕之。间有一二友人以旅况寂寥,邀为散(閟)[闷]之举[1],云阶虽不拂其请,往往中途计撤而还,友不怪也,且因是观感,相目为益友云。及观其为文,气势笔力,多得力于金、陈诸大家,又参以熊钟陵之高浑、张百川之清刚、储中子之厚实,故角艺辄胜人。

丙申,春闱报罢,俱南旋,而云阶则已屡鼎荐而遗。丁酉,复计偕北上。戊戌,余倖成进士,入词垣。云阶以破釜沉舟之志,就馆都中,誓不博一第不复渡河而南。余曰:“此有心人也!天下固无难事矣”。己亥,国子太学需员,合天下举子试之,取列二十八人以待用,云阶与焉,而志不在此也。庚子,果捷南宫,膺馆选。辛丑,授职编修。是年,皇上六旬万寿,内外官员皆有覃恩封典,云阶得以编修加一级褒其二世,年伯母拜封敕命为太安人。秋八月,云阶请假归省。计与余同处京师六七年于兹,每相见若有所欲言而不能者,至是乃以母寿为请。盖自赠公益斋年伯去世,已十有五年矣。

赠公昆季五人,其上有四兄,皆先后列三庠。赠公仁厚长者,雅重气节,壮年以文武兼优不售,则发愤教督诸子,而自以济世为心,精歧黄术以寿世,良医功侪良相,里人颂之。迨云阶弱冠采芹,不几年而赠公已捐馆舍,诸弟皆幼弱不能理家政,生计日薄。太安人抚四子,以养以教,以至于成人。今得见此荣施,云阶其有畅然满志者乎!抑以有愀然不自释者乎!

凡士自初束发,父母即望其显荣。幸而堂上无恙,有膏泽之润,行乎夷坦之途,一旦富贵适来,应无不畅然者。独云阶念先人之蚤世,母氏之劬劳,缉匮拯艰,备尝辛苦,有戚戚于中者,而罔极之德,何以报之!是以汲汲欲为太安人寿,又思得为古文辞者传述之。至赠公课倦督勤,殷殷毕世,虽没有褒嘉,不获生承宠命,亦人子终天之恨,此所以愀然不自释也。

夫自汉唐以宿儒处直庐,历代咸加优礼。唐开元中,乃定为翰林院,然率由他职试除。明初,始以进士一甲先授职,余拔其文学优等者为庶吉士,谓之馆选,阅科试之方,得除编修、检讨,累至卿相,若改用省曹,遂不得再任其职,故当时有“玉堂天上”语,诚重之也。我国家重熙累洽,文治光昭,词臣之设,因仍旧制,而宠礼优渥,倍万过之。桐城张太保有言曰:“仕宦以科目为荣,科目而至词臣,则荣之荣矣。”

顾予考浏阳自科目以来,未有入词馆者。即元欧阳圭斋先生,以第三人登进士,亦授同知,调县尹,历国子监丞,乃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史纪其六入翰林,非由馆选也。云阶砥行绩学,崛起数百年后,开一邑未有之功名,佳话足千古矣。而又得为其尊甫扬眉吐气,及时晋觞于太安人之前,锦衣拜堂下,乡党荣之。人见云阶于此有不胜畅然满志者,不知其求以解其不能自释之怀者如此,而予即以卜太安人之教子有方,所谓无成代终者,其笃祜正未有艾也。自此以往,云阶之仕日显,安人之寿日增,而不能自释之怀当日甚。吾未知能有以解云阶者,姑谓世俗之望其显荣,至荣之荣者而得之,或可慰太安人之志矣。

抑太安人明年六十之寿,今先致词遥祝之,盖古者有祝,皆先事也。《诗》曰:“令妻寿母”,“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岂非先为祝者乎?由今日以祝太安人六十至于耄耋、期颐,其可也。

是为序。

赐同进士出身、敕授儒林郎、翰林院检讨、加一级年愚侄曾国藩顿首拜撰。

赐进士及第、诰授奉直大夫、翰林院修撰、加一级年愚侄龙启瑞顿首拜书。

道光二十二年岁在壬寅九月穀旦。

[1]此处据文义改。

中兴将帅 · 什九湖湘

分享先贤精神遗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