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贞观名相唐之萧何——房玄龄传
2018-02-08 | 阅:  转:  |  分享 
  
年老多病,但他出于忧国之心。宰相之责,毅然上书,劝谏唐太宗,他说:“进有退之义,
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者,盖此谓也,”他引用老子的话:“知足不
辱,知之不殆”来劝导唐太宗,他还说:“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上矣,”希
望唐太宗放弃“天可汗”的迷梦,不再“驱使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房玄龄认为,高丽
的内乱是他们内部的事,他们并没有得罪中国,而唐王朝的出兵“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
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资治通鉴》卷199)唐大宗对房玄龄的恳切之言深
为感动。
五、尽官切谏尽职尽心
房玄龄在辅佐唐太宗时多有进谏,他谏勿征高丽,谏勿用平庸之辈,以及谏减少民族冲
突、改善民族关系方面,日后都证明他意见的正确,都收到过很好效果,房玄龄的进谏反映
了他善于思谋,考虑效果的特点。
唐高祖李渊去世后,唐大宗要以汉高祖长陵的规模为父亲建陵,而汉长陵东西长一百二
十步,高十三丈,工程浩大。秘书监虞世南劝唐太宗实行薄葬,认为薄葬并非不孝,厚葬反
而为亲所累,他建议造的陵墓,陵内器物,尽量从俭。虞世南的建议利国利民,但房玄龄考
虑,唐太宗不会接受虞世南的建议,于是,他提出了以汉武帝的陵墓规格建造,唐太宗欣然
接受了这一建议、房玄龄为相,通达政事,善于谋划,尽心尽责,惟恐失误,诸遂良
说:“人臣之助,玄龄为最。”王珪赞誉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房玄龄治理国政,秉公
守正,他始终认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加上他的作风忠谨谦恭,对人宽厚,对己
严谨,晚年,他体弱多病,几次上表请求解除仆射职务,太宗不答应,贞观十六年(642)
太宗又晋升房玄龄为司空。司空为三公之一,品高位尊。房玄龄又上表辞让,太宗仍不允
许,并说:“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可以看
出,唐太宗是离不开他的。
六、总结历史著书立说
房玄龄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唐朝初年,为了修明政治,达
到天下大治,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唐太宗有句名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在重视总结
历史经验的前提下,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史书的总监修,开了官修史书的先河,为此还专门
成立了史馆。在总监修房玄龄的组织领导下,官修史书盛况空前,贞观期间,一共修撰史书
八种,即令孤德莱和岑文本合修的《周书》、李白药修的《北齐书》,姚思康编撰的《梁
书》和《陈书》、魏征编撰的《隋书》。在中国官修的二十四部正史中,占了三分之一,其
贡献之大,有目共睹,根据唐太宗的提议,房玄龄还开创了编纂本朝历史纪录的新制度。唐
朝是编纂本朝诸帝实录的头一个王朝。贞观十七年(643),高祖、太宗实录修成,唐太宗
因房玄龄修史有功,“降奎书褒关,赐物一千五百段”。贞观二十二年(648),房玄龄病
重,唐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还亲临探望,当握手叙别时,不胜悲痛。七
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唐太宗庆朝三日以示哀悼,册赠太尉,并州都督,溢文
昭,陪葬昭陵。
献花(0)
+1
(本文系bifangji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