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柳公权的人怎么这么少?

 老余知识园 2018-02-08

柳体,字体以瘦硬为主,似魏碑斩铁之势,点画犀利秀挺,骨力刚劲,结构严谨。自颜体出,有'颜筋柳骨'之称。纵观历代书法家,习柳体的太多。在唐代就追随柳公权的人比比皆是。满朝权贵家里没幅柳的作品,视为不孝。当时不乏海外进贡的,也是重物求之。柳在唐朝的创新到今天影响之大。说第二不谬言。五代杨凝式痴迷钟情柳体。创新自出机杼。这段时间书法因战乱而衰落。直到宋代,从柳家创新的只有黄庭坚。苏轼极爱柳,但偏于颜体。苏在柳体上收获不多。宋到清,不知名的人习柳的也不少。只是历史记载与作品鲜见湮没无闻罢了。

清代,目前是最多见的习柳体的,成亲王与溥心畲。各有千秋。但没得柳家三昧。近代就是启功先生习颜成王的。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因柳体结构坚凑,笔法匀称。近年来很多名家都尝试过。但像启功先生能从柳体创新,少之又少。习柳壮筋骨是最好的选择。急功近利的今天。再从柳体中创新很难了。这需要才情与付出相当长的时间。近人不能为。也走不出来柳门,这个不争!

书贵瘦硬方通神,驱烟染墨见天真。

何时擬约渔樵侣,来做柳家画中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