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注、伏尸、三虫为何物?

 lvzhifeng 2018-02-08

  

  中元节刚过,阵阵诡异的气氛还没消散,鬼灯摇曳,阴风阵阵。

  路遇一道士,手持罗盘,把一符咒粘在我头上。



 “这位仁兄,你沾染了不祥之气,印堂有上尸彭倨的邪气,定是你祭祀不精。如果没有高人指点...

  够了够了,我是学医的,别瞎掰掰了,我有神农扁鹊替我护身。

  回房片刻,辗转不得眠,心里惦挂着那彭,这究竟是什么阴物。

  

  此时拿起手中的《神农本草经》,随意一翻,哇塞,

蚯蚓,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注,蛊毒

杀长虫,仍自化作水。生平土。

 


  莫非这道士是有几分伎俩的?

不行我要请教老巢先生,为我揭开谜团。

 


老夫已有答案”,

说着便拿起手稿:


《诸病源候论》


鬼注候    

      “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人有先无他病,忽被鬼排击,当时或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瘥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

   

    死后注易傍人,故谓之鬼注。


《诸病源候论》认为鬼注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具有不定时发作,难以治愈,死后会传染于人的特征,书中还提到风注、寒注、气注、生注、凉注、酒注 、食注、水注、尸注,这些“注”的原因较为明确。       

 

 

 

尸气候     

      人有触值死尸,或临尸,其尸气入腹内,与尸虫相接成病。其发亦心腹刺痛,胀满气急。但闻尸气则发,故谓之尸气。

伏尸者,谓其病隐伏在人五脏内,积年不除。未发之时,身体平调,都如无患;若发动,则心腹刺痛,胀满喘急。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诸病源候论》认为伏尸隐藏于人体五脏,难以清除。可引起多种症状,并列举了一些,如心腹刺痛,胀满喘急。

 

三虫候    

  三虫者,是长虫、赤虫、蛲虫为三虫也,犹是九虫之数也。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而心痛,贯心即死。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也,居胴肠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处以生。诸痈、疽、癣、疥、龋、虱无所不为。此即九虫之内三者,而今则别立名,尝以其三种偏发动成病,故谓之三虫也。

 

《诸病源候论》认为三虫指长虫又称蛔虫、赤虫、蛲虫,寄生人体,引发脏腑、皮肤等多种疾病

 

这些概念是否跟现代的细菌、病毒学说、寄生虫学,有相通之处呢,带着这个问题,特意向范老师请教


范老师曰:

 

一、鬼注:

“注病”本为“传染疾病”之意。

刘熙《释名释疾病》:

注病,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

这与当代的“传染”一词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



  “鬼注”即认识不清的传染性疾病,古人对许多原因不明的疾病会认为是鬼神降祸。

  而风注、水注等有特定称谓的,是观察得出的一些致病因素。“飞尸”,又特指肺痨,似现代的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尸”是指死的意思。


二、伏尸:

  “伏尸”,看其象,“隐伏在人五脏内,积年不除”类似于我们现在由生物引起的疾病,病毒、细菌潜伏体内发病,如乙肝病毒,一些导致慢性咽炎的病毒。




三、三虫:

  三虫类似我们现在的寄生虫所引发的疾病。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关于“虫”的学说,这在《千金翼方》里有提及,而黄帝内经里把“虫”称为“毒”,《神农本草经》的解毒与这密切相关。乙肝病毒,可从虫毒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具体可参阅《罗定昌临证经验集》,论乙肝大三阳治愈举例。


 (江西有医罗先生定昌,习《千金》)


  古人受限于技术,难以发现一些细微生物,对很多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但是可见已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致病学说的萌芽。

既往开来,融会贯通,首先要传承。

继承古中医,从四大经典开始。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辈要敢于创新,吸收现代科学的前瞻性技术,而不是固步自封。

本次分享结束。

感谢范老师的指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