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三苏乡的俊秀--一代文人三苏故里寻访记(2017)

 钟永新作品集 2018-02-08


钟永新

十余年前,因慕眉山三苏风骨就已拜访三苏祠,并观三苏生平资料,后出川奔波,三苏之一苏东坡的天赋才华与境界常作为蜀人后学寄托。2013年夏,我曾采访过中国苏轼学会会长张志烈教授,完成《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以示敬意。2014年夏又有河南郏县三苏坟寻访。后查询资料得知,眉山尚有土地乡苏洵墓,三苏乡三苏故里,故再次寻访。

是日坐往眉山到仁寿的班车,出城不远,高速路口段新修楼阁四座及仿古城门,至三苏桥后下车,恰见一趟眉山公车208路注明到三苏,于是直觉此车可到三苏乡。上车一问,司机云去“老三苏”还是“新三苏”,我言去有三苏中学处。答曰,此车即是。路上与众人聊及老三苏才是三苏旧地,但来访游客不多。

一路所见,溪水隐现,村道闪现,柑树颇多,远处连绵起伏小山。约20多分钟抵达三苏乡,入口没有任何标识,若是能立块三苏故里碑更好吧。街上店面不多,多以三苏命名,少女貌美,或是山川灵气,之前车上司机亦笑曰:姑娘漂亮,诚然是也。

后赴三苏中学探寻三苏祠旧址,遗憾此祠“文革”时期已被破坏无存,于是询问校外小店人士,言他少时见过,祠不大,昔名拔股祠,为东岳庙拔一股得名,内有三苏塑像,后毁,原有多棵黄桷树,今尚存一棵,老者夫妇较为热情,专程采摘柑橘赠送,说不收钱可带走,居然塞入20多个,另老者也语及苏轼苏辙生于土地乡,不在此地。

此处附近还有苏氏祖宅旧址及三峰寺、读书台,皆为三苏相关遗迹,遗憾时不及未成行。

 

201412月初稿   20177月修改 20182月修订

附录:

【苏洵简介】苏洵(10091066),中国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应进士、茂才试,皆不第。闭门苦读,精通六经及诸子百家之书。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仁宗嘉祐初,率二子入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收其《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大盛,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苏洵主张为文须“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其《衡论》和《上皇帝书》中,提出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等革新主张。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古文。强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长于策论,所作《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及《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在《项籍》中,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这些文章议论纵横捭阖,气势雄健奔放,有战国时纵横家的文风笔意。其抒情散文如《送石昌言使北引》《张益州画像记》,都气势雄浑,爱憎分明。他为诗不多,擅长五古。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等,都朴质苍劲。有《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与《嘉祐集》传世。(来源: 《中国百科大辞典》 )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英宗朝入直史馆。神宗熙宁中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杭州。后又谪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黄州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哲宗朝又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绍圣初,又以为文谤讥先朝之罪远谪惠州、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苏轼为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的领袖,诗词赋散文皆精,书画造诣也极深,散文与欧阳修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论奏议、进策、史论,或游记、笔札、传记及题跋,均议论风生,随机生发,文理自由,姿态横生,形成其特有的文章风格。工书画,长于行楷,字体肉丰骨劲,有“纯绵裹铁”之誉,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而最具个性,对宋代书风影响也最大。善画竹木怪石,多勃郁之气,画论、书论亦有卓见。有《苏轼诗集》《苏轼文集》,存世书迹有《祭黄几道文》《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等,画迹有《古木怪石图》《竹石图》。(来源:《新编中国文史词典》 )

【苏辙简介】苏辙(10391112),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第。六年又同中制举科。曾任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被捕下狱,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后还朝为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中,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归为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新法派重新得势,又被贬出知汝州、袁州、循州等地。终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他以儒学为主,提倡古文。认为“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他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修养,更重于广阔生活阅历。擅长政论和史论。所作《新论》()、《上皇帝书》《六国论》《三国论》,都针砭时弊,以古鉴今。散文《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熔记叙、议论、写景、抒情于一炉,于汪洋淡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风格淳朴。晚年退居颍川,有反映现实和抒情作品,如《秋稼》《南斋竹》。所作《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诗的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有所讥评。赋有《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作品。著有《栾城集》《栾城应诏集》。(来源: 《中国百科大辞典》 )

【三苏故里】四川眉山市三苏乡拔股祠

【三苏祠】四川眉山市纱縠行南街

【三苏纪念馆】四川眉山市纱縠行南街

【苏洵墓】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

【苏轼墓】河南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苏坟村

【苏辙墓】河南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苏坟村

【宜兴东坡书院】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蜀山南麓

【常州东坡公园】江苏省延陵中路9号东坡公园内

【儋州东坡书院】海南省儋州古城中和镇

【黄冈东坡赤壁】湖北省黄州城西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浙江省杭州西湖苏堤南端映波桥旁

【三苏故里相片】

四川眉山三苏乡三苏故里(2014-11-30 钟永新摄)

四川眉山三苏纪念馆(2016-05-06 钟永新摄)

 

 

 

 

 

 

 

 

 

 

四川眉山三苏祠(2016-05-06 钟永新摄)

 

 

 

 

 

 

 

河南郏县三苏坟(2014-08-23 钟永新摄)

 

 

 

四川眉山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苏洵墓(2015-02-08 钟永新摄)

 

【三苏作品选】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颜书四十韵》

苏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

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

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

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

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

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

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

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

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

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

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

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

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

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

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苏洵书法作品选

1.jpg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书法作品选

s6.jpg

1_140111145319_1.jpg

s4.jpgs3.jpg

s7.jpgs8.jpg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墨竹赋》

苏辙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稼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至若丛薄之馀,斤斧所施,山石荦?,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⒃;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苏辙书法作品选

0.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