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下)
2018-02-08 | 阅:  转:  |  分享 
  
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下)——图/文赵亚平管子开篇【管子简介】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谥敬,春秋时期http://baike.baidu.com/view/22147.htm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
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http://baike.baidu.com/view/2214
7.htm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关于《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
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分为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
7篇,《短语》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4篇,《管子轻重》16篇。【关于本集】拟选《管子》中46个辞条
,成印67方。印文以金文为主兼有小篆。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封面印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24原文:令则行,禁则止
,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语出:春秋·管仲《管子·立政》。释文:宪:根本法令。俗:风俗。被:同“披”,指影响
。百体;谓人体的四肢百骸各个部位。这几句大意是命令下达就立即执行,禁令颁布就即刻停止,凡是根本法令所及和风俗影响到的地方,就像人的
四肢百骸服从于意志一样,这是为政所期望的结果。管子的《立政》篇,是讲述君主临政时应当注意并需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议论:要树立国家和
君主的权威,就必须严明法纪,令行禁止,执行不苟。若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地方各自为政,各行其事,拿就国将不国,君将不君了。个中道理,
对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有借鉴意义,“令行禁止”的成语至今仍有生命力。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25原文: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
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语出:春秋·管仲《管子·法法》。释文:令:政令。宝:财物。威权:威望权力。爵禄:爵位俸禄。这几句大意是
:国家的政令重于物质财富,国家的利益要重于亲戚的利益;法令比个人重要,威望权力要比贵族的爵位、俸禄更值得珍贵。议论:这几句明确指出
: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利益高于权贵的利益,法律的尊严要高于贵族勋爵的地位权势,法令的价值要超出珍宝财物。也就是说,要使国家文明
进步,必须实行法治。这个法,不受权贵的干扰,不为物质所收买,不为民众所胁迫,它凌驾于社会之上。管仲的“法治”主张,是针对儒家的“德
治”提出的。有其历史进步意义。对近代人们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与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权威,不无借鉴意义。篆刻百家名
言之·管仲·【管子】26原文: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语出:春秋·管仲《管子·法法》。释文:举:选拔。殆(
dài代):危险。索:寻求。健:能;能干的人。使:使用。这几句大意是:闻知有道德的人不予荐举,听说有善良的人不去寻求,见到有才能的
人不予使用,那是很危险的。议论: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如对涌现出来的人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礼贤,不重才,麻
木不仁,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国家就危险了。这几句用于说明对有德有才的人应该敏感,闻而选援,见而使用。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
27原文: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语出:春秋·管仲《管子·立政》。释文:这两句大意是:在执法时心慈手软,或偏私袒护不敢处理自己的近
亲好友,或畏惧权势不敢惩罚达官权贵,这种人不能作三军统帅。议论:作为统领军队的将领,必须做到执法如一,才能获得部下的拥护;得到部下
的拥护,才能使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凡是统兵的将领,必须作到信赏必罚,尤其是亲朋好友、达官贵人触犯了刑律,肯不肯、敢不敢依法行事,是
能否执法如一的试金石。可见以“罚避亲贵”与否作为择将主兵的条件之一,是十分恰当的。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28原文:善用兵着
无沟垒而有耳目。?语出:春秋·管仲《管子·制分》。释文:淘垒:指用于抵御敌人进攻的战壕和堡垒。这两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宁
可没有坚固的工事,也必须有了解敌情的谍报人员。议论:《史记·李将军列传》载:“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然亦远斥侯,未尝
遇害。”可见古来善战者,宁可取消防御工事的修筑,也必须要有部队的耳目——债察兵。当然,有条件时,二者应都有才好。可以此说明作战中侦
察人员的重要性。管仲既是政治家、法学家,也是一个军事家,他关于军事的理论至今仍有现实的意义。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29原文
:量力而知攻。出处:春秋·管仲《管子·霸言》。释文:料:估计。本句大意是: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
管子》认为:“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
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议论:《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
不殆”,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知己
知彼为兵战的一项重要原则。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30原文: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出处:春秋·管仲《管子·制分》。
释文:坚:指敌军防备森严的地方。轫(ren任):阻碍车轮转动的木头,引申为阻碍。瑕(xia侠):指敌军防备薄弱的环节。这几句大意是
:用兵打仗时,进攻敌人守备森严的地方速度就慢,进攻势必受到敌人的阻挡;而对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乘机发起进攻,则收效神奇,可大获全胜。
议论:常言说:“兵贵神速”(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要想取得神速的效果,必须向敌人的薄弱环节迅猛发起进攻,否刚进攻速度受阻
,攻势缓慢,慢则生变(如敌人增援部队赶来,加强守备力量等)。这几句说明应迅速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速战速胜。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
管子】31原文: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语出:春秋·管仲《管子·权修》。释文:金:货币。粟:粮食。争贵:争比贵重。乡:地方。朝:朝
廷,即中央。争冶:争夺治理权限。这两句大意是:货币与粮食互争贵重,地方与中央互争治理权限。议论:市场商业发达了,货币的地位就重要,
即所谓“金贵”;自然经济发达了,粮食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粟贵”。地方作用大了.中央的作用就受影响;中央的权限大了,地方的权限就受
限制。管仲这种强本抑末,把农业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是可取的。但把发展自然经济与发展商业对立起来.只强调
地方分冶的思想,从今天的角度看来是有片面性的。此名句启示我们要注意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发挥两个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至于
权利来说,谁都嫌自己的小啊,不说啦。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32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语出:春秋·管仲《管子·治国》。释
文:凡是治理得比较好的国家,都遵循了同一原则,那就是必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议论:只有广大人民都富足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是被无
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道理。管仲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论断,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可供论述党的富民政策时引用。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3
3原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语出:春秋·管仲《管子·正世》。释文:这两句大意:国家得利最大莫过于社会大治,祸害最大莫过于社会动
乱。议论:国家大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经济持续繁荣,这是国家所得到的最大的利。而国家动乱,人心惶惶,人民不能从事生
产,经济衰败,这是国家最大的祸害。所以治国者应千方百计维护大治的局面。这两句用于明示要制治防乱,以维护国家最大的利益。篆刻百家名言
之·管仲·【管子】34原文:利之所在虽千仞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不人焉语出:春秋·管仲《管子·禁藏》。释文: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
当于七尺,一说八尺。千仞之山:极高之山。深源:极深之水。这几句大意是:凡是有利的地方,虽然是极高的山,没有不可以上去的;即令有极深
的水,没有不可以下去的。议论: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人们为了获得某些利益,往往表现出不畏艰难、不避危险的勇气和毅力。现在可供引用论
述在各种经济话动中,应想方设法追求利润,尽力增加经济效益。也可反用其义,讽刺某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纵观那些贪官们,为了
一己私利,用尽了手段。而不惜牢狱、地狱之灾,真是可怜、可悲呀。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35原文: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语出:春秋
·管仲《管子·形势》。释文:这两句大意是:上级和下级不和谐,政令就不能贯彻执行下去。议论:上下相和,息息相通,政令就能通行。如果上
下不和,心存芥蒂,各怀疑心,执行政令时就会遭到搪塞,敷衍了事。这两句多用于要求上级注意与下级的关系。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
36原文: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语出:春秋·管仲《管子·治国》。释文: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乱国:不太平的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治理
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国家一定是贫穷的。议论:国家大治,百姓安心生产,民富国亦富;国家动乱,田园荒芜,国库耗散,民穷国
亦穷。这两句用于表示要使国家富裕,必须使国家稳定而有秩序。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37原文: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语出:春秋
·管仲《管子·霸言》。释文:就是圣人担心和关注的是哪怕极其微小和变化的事物细节,因为细小的东西往往能够影响全局。也就是聪明的人呗,
注重细节,注重小的方面,因小失大吗;而愚人则忽略很多变化和细节,只看见了显而易见的东西,就是说愚人的眼光太浅显,不注重细节,因小失
大,往往失去了机遇或者其他。议论:这里的畏,不能浅显的说是畏惧的意思,因为http://jump.bdimg.com/safech
eck/index?url=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lZCGOZAM
92fE3QH7dOKSF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
yFwXh5RrocoWxKBgCcfiUzlP/e/gZlkp9lqoxThstsE1/9WYmFD1W4it2Ci6TbIQx
Qj5eKtKrX7um5DJ7YwbhtYwPGbuJnYGNA==老子有云,圣人以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不强求
更多的欲望,来观察事物和宇宙间微妙玄妙的变化,而有欲,可以理解为努力和求知欲,是为了看自己能达到的界限),所以这里的畏,就该理解为
关注,因为圣人既然无欲不强求,也就没有常人所想的那种畏惧。愚人的眼光往往太浅显,明确的事物让愚人畏惧害怕或者关注,而往往忽略了更长
远的事物发展,古人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本来就在变化,不能“观其妙”,不能观察其中发展中的微妙变化,必定为现在的事情而困惑
,找不到出路。很明显,抱怨的,往往是“愚人”,畏惧关注的是明朗的东西。而圣人是为着眼于细微,往往“处无为之事”,却能有大成。这就是
圣人和愚人的区别。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38原文:信不足安有信语出:春秋·管仲《管子》。释文:对人不诚信,就得不到来自别人
的诚信议论: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在现实中仍然具有它的价值,一个自己对其他人没有任何诚信科研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的诚信的,即便是偶尔
得到一些,不可能永久性得到别人的诚信的。就像骗子一样,不会永久骗下去的,回到我们http://jump.bdimg.com/saf
echeck/index?url=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2LEiRZ
btGk21FRH6HNs91m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
tEayFwXh5RrocoWxKBgCcfiUzlP/e/gZlkp9lqoxThstsE1/9WYmFD1W4it2Ci6Tb
IQxQj5eKtKrX7um5DJ7YwbhtYwPGbuJnYGNA==贴吧,前一个时期同样也存在的诚信问题....不说了。篆
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39原文: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语出:春秋·管仲《管子》。释文:今天不抓紧做事情,明天
就什么都得不到,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是不会再回来的。议论:我们不能一昧的依恋昨天,也不能永远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就让一切从今天开始吧
!把握今天,把握当下,做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40原文: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语出:春
秋·管仲《管子·心术上》。释文:过:超过。延:谋求。这两句大意是:言语不得超过所述事物的实际,也不得以实际去谋求过分的名声。议论:
言谈要实事求是,所谈之言,所求之名,要与所论事物的实际相符。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妄得虚名,最终都会自食其恶果。这两句可用于强调言谈
要实事求是,名实要相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41原文: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语出:春秋·管仲《管子》。
释文:接待客人时衣帽不整齐,客人的态度也就不恭敬。在行动上如果不讲礼节,政令就不可能施行。议论:仪表和礼节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待人
接物态度的大问题。同时也是你个人修养的体现。一个衣冠不整的人去接待客人,很难得到客人的的尊重的哦。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4
2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语出:春秋·管仲《管子·牧民》。释文:废:败坏。逆:背。这两句大意是:国家政事之
所以兴旺,在于顺乎民心;国家政事之所以败坏,在于背乎民心。议论:百姓是组成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政事只有顺乎民心,符合人民的愿望,才能
行得通,若背逆民心,不符合人民的愿望,就行不通。民心,决定着国家政事的兴废。这两句可用于论述国家施政不能违背凡民的愿望。篆刻百家名
言之·管仲·【管子】43原文: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语出:春秋·管仲《管子》。释文:多言而不得当,不如少言;博学而不会反省,一定
产生邪恶。。”议论:多言而不得当,不如少言;博学而不会反省,一定产生邪恶。”孝悌是仁的根本,忠信是交游的凭借。内不思考孝悌,外不
正行忠信,离开这四条原则而空谈学问,是会自亡其身的。前几日,六雅关于评贴之“有罪”只说,真是介于此,你所点评无关痛痒,对发帖者来说
无益,实属不当之多言,因此说,不如不说啊。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44原文: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语出:春秋·管仲《管
子·牧民篇》。释文: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担心没有人经营管理,而使得财富在无形中流失。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45原文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语出:春秋·管仲《管子》。释文:不去尝试办不到的事情;不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不居于不能持久的地位;不推行不可重复的政策。议论:也可以解释为:一件事情,不去尝试就不可能成功;一样东西,不去求索就不可能得到;一个人物,不去相处就不可能长久;一个地方,不去运动就不可能到达。也是解释得通的,不过从文章的前后文来看,应该是第一种意思。个人理解,两种解释都具有实用价值啊。篆刻百家名言之·管仲·【管子】46原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语出:春秋·.管仲《管子·牧民》。释文: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议论: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用现代眼光看这句话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有关“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等相关观点。亚翁2014-12-18于洗心居1
献花(0)
+1
(本文系洗心居的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