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艺茶道】序1:孰知茶道全尔真

 禅艺会 2020-09-22

由禅艺文化丛书编委会推出的2017年新书《禅艺茶道》与《禅艺插花》,将于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2017上海书展上首发,欢迎读者参加首发签售活动,现场感受三位作者的精彩演讲与点评发言。

《禅艺茶道》序言(1)

禅与茶,是两者,又是一体 ; 

禅茶,是一体,又是两者。

禅中有茶,茶中有禅,禅茶一味 ; 

道是 :禅是一碗茶 !

一、孰知茶道全尔真

中唐时期的皎然在一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诗中写道 :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根据可查资料,这是最早出现“茶道”一词的诗文,其意是说 : 谁能知道茶道的全部真谛 ? 只有仙人丹丘子才能够做到!

曾几何时,一说起“茶道”就让人联想到“日本茶道”。为什么不是“中国茶道”呢?或许是如今的中国人过于低调,抑或是如今的中 国人过于自卑,大家向来以“茶艺”代替“茶道”,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中国茶艺”“韩国茶礼”与“日本茶道”的约定俗成。 一种文化现象,因其深入的程度不同和达到的境界差异,而可以冠以不同的称谓,一曰“技”、二曰“艺”、三曰“道”。道高于艺,又覆盖艺,艺却不能代替道,更不能超越道;同样,艺高于技,又覆盖技, 技却不能代替艺,更不能超越艺。技与道,则更是南辕北辙,有着天壤之别。

技,是一种巧。在茶事活动中,技是一种被分割了的熟练技巧, 因为机械地重复而可以达到一种熟能生巧的程度,正如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卖油翁》,所记录的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如出一辙。技是依靠重复的数量就能达到的巧,有人擅长煮水,有人熟练泡茶,有人稔知筅茶,虽然得来不易,若浑然不知茶之真谛,此般技巧、技术、 技能,就只能始终处于学徒境界。

艺,是一种美。在茶事活动中,艺是一种获得了美学滋养的实用艺术,它让人看起来更有素养、更为优雅、更有气派,但它同样可能沦为一种很文艺的表演程式,重外表而轻实质,在装腔作势中获得一些无法持久的敷衍赞美与自我安慰。如果一个茶人仅仅满足于茶艺表演,那么就无法进入艺术境地,更无法领略真正的茶道之美。当一种文化现象与艺相连时,它可以从技艺变身为一种不断创新的艺术,但也可能止步于艺人境界。

道,是一种德。在茶事活动中,道是一种连接生命内在能量的精神力量,通过类似宗教信仰般的虔诚,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注其中, 当我之本性与茶之本质相契相合时,才能获得茶道的真谛。茶有三德, 或茶有十德,都是将茶与修心养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为茶技,不图茶艺,唯求茶德。中国禅宗主张淡泊无为,以“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梵我一如”的禅者境界。

因此,茶道非一国之人所有,乃达到境界者共有。中国是茶道的肇基地,当由中国人诠释与沿用最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