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市天心区——湖南省长沙市

 宝池大哥 2018-02-09

天心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处长沙市主城区南部。天心区北临开福区,南至湘潭市,东接雨花区,西濒湘江。

天心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2016年,户籍人口数46.02万人,常住人口数64.34万。地形呈波状起伏,地势南北低、中部高,由东向西略斜,西部地势平坦,中部为丘陵地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

天心区因天心古阁而得名,是长沙的主要发源地,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天心区聚集了长沙60%的历史文化景点,素有“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之称,拥有天心阁、白沙古井、湖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天心区湘江岸线长达32公里,是长沙“山水洲城”魅力的最佳展示区域,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天心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几何中心,有着长沙“南大门”之称,是全省重点打造的长株潭融城核心区,踞“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前沿。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7.71亿元,人均GDP达125417元

一、历史沿革

天心区因天心阁而得名。天心区前身为长沙市南区。据南区志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个郡,南区位于长沙郡的临湘县。

汉长沙王吴芮,建长沙国,立都临湘。此后三国六朝仍旧。

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改临湘县为长沙县。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从长沙县析出五个乡及湘潭县两个乡,置善化县,驻地鸡公坡(今县正街)。

清初善化县分为四乡、五坊厢。南区处在上、下厢。乾隆年间城内设坊,辖十四个铺。南区为十三、十四铺。光绪时期,铺改都。南区为一、八都。

辛亥革命胜利后,裁善化县合入长沙县,隶属长沙府,南区为长沙县的城南镇。

民国二十五年(1934年),在前一年设立长沙市的基础上在长沙城内设4个区,城南区为第二区,6月成立第二区公所,驻地朗公庙(今朗公街)。辖4个坊、15个保。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长沙市废除区-坊-保-甲4级建制,改为镇-保-甲3级建制,城南区改为黄道镇、礼贤镇、天心镇。是年11月文夕大火后,长沙市政府被裁撤,原范围归属长沙县管辖,城区分城南、城北两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初,恢复长沙市政府后,城区恢复城南镇(镇址鳌山庙)。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月,镇、乡改区,设立区公所。是年6月日军占领长沙。翌年2月,置日伪城南镇。8月抗日战争胜利,城南恢复区建制,辖8个保。

民国三十八年(1947年)2月,扩充为14个保、453个甲,后调整为292个甲。此建制维持至长沙解放。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市人民政府派军代表接管城南区警察分局及下设四、五、六分驻所。8月26日成立城南区公安分局。27日接管国民政府长沙市城南区公所,9月撤销旧区公所,成立城南区人民区公所,所址下黎家坡。

1950年6月,天心区废除原3个公安分驻所、14个保、292甲,按地域成立城南路、天心阁、西湖路、社坛街、灵官渡、楚湘街、织机街7个居民委员会。

1950年9月,金盆岭南大十字路(后更名为南大路)和裕南街两个居民委员会划归南区。

1951年5月,南区织机街居民委员会划属东区,西湖路居民委员会划属西区。

1952年,7个居民委员会均改为街道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处,次年改称街道办事处。

1954年,区域调整。天心区设南大路、新兴路、裕南街、天心阁、楚湘街、城南路、灵官渡7个街道办事处。

1955年5月,区名去掉“城”字,城南区人民政府改称南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1月26日,东风公社从长沙县划出,改名为雨花亭公社,归南区领导。4月,撤销区人民委员会,成立长沙市妙高峰人民公社,驻地席草田7号,下辖上游、新兴、书院坪、白沙、南沙、东塘、桥头及雨花亭分社(原东风人民公社的雨花亭、金盆岭两乡)。

1961年9月26日,恢复城南区人民委员会。

1962年1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67号文件决定恢复长沙市郊区,雨花亭公社划归郊区。

1968年9月,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人民委员会。

1980年10月28日,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南区人民政府。

直至1996年,南区辖书院路、井湾子、左家塘、圭塘街道、金盆岭街道、南大路、城南路、侯家塘、裕南街9个街道。

1996年7月10日,长沙市撤销南区,成立天心区,天心区辖原南区裕南街、金盆岭、城南路、书院路4个街道,原西区坡子街、学院路2个街道,原郊区大托乡、园艺场和畜牧农场,共计6街道1乡2场。

2001年,畜牧农场改青园街道,园艺场改桂花坪街道。

2012年7月9日,天心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坡子街街道、学院街街道和书院路街道,合并组建新的坡子街街道;撤销大托镇,析置为黑石铺街道、大托铺街道、先锋街道;金盆岭街道析置为金盆岭街道、赤岭路街道;新开铺街道析置为新开铺街道、文源街道。

2015年1月14日,原属长沙县的暮云街道、南托街道划入天心区。

二、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9月,天心区下辖14个街道,共计70个社区、23个行政村。区政府驻青园街道湘府中路298号。

三、天心区小学

四、风景名胜

天心区是楚汉文化名城长沙的主要发源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聚集了长沙60%的历史文化景点,素有“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的美誉。例如:天心古阁、白沙古井、湖南第一师范、走马楼、宋福王墓、何绍基墓、贾谊故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