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说“对不起”的孩子,此生自带盔甲

 老呼哈 2018-02-09


前几天,我带儿子去游乐场,一个小男孩丢海洋球的时候,不小心砸到了另外一个小孩的脑袋。海洋球很轻,被砸的孩子没有外伤,但肯定还是有些痛的。被砸的孩子哭得哇哇贼响,小男孩的妈妈让男孩急忙给被砸的孩子道歉,小男孩却站在那里低着脑袋,就是不肯说对不起。那位妈妈一开始还是温言细语地让儿子道歉,但是说了几次后,看儿子始终无动于衷,大概觉得面子下不来,也觉得不好收场,她“啪啪”朝男孩屁股上打了两下,说:“我要你说个对不起,有这么难吗!”对方的妈妈看不下去了,说:“算了算了,不道歉没关系的。”


被砸的小孩被妈妈带走了,剩下的这个小男孩妈妈,问儿子:“你难道不觉得自己错了吗?”


小男孩哭得很厉害,断断续续说:“我知道,可……可我不想说。”


这场景,让我想起儿子上小学之前,他也是个不会说对不起的小孩。有很多次,他其实很清楚自己错了,但不管我怎么劝他,儿子就是不说。似乎“对不起”那三个字,有千斤重。

据调查,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说“对不起”。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尤其是男孩,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面对他人的责怪,就是说不出“对不起”三个字。这源自于孩子的内疚、胆怯、恐惧,还有原始的完美主义情结。


可能会有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不想说“对不起”就算了啊,这么小的事。

今天,凡妈却要告诉大家:会不会说“对不起”,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


记得央视节目主持人王芳曾说过一件事:


一次,电视台出了录制事故,一期节目录完,拿磁带的两个实习生把磁带丢了。那个年代还没有数码录制,如果丢了带子,就相当于节目组所有的工作都白做了。王芳当时都要气炸了。


实习生A来见王芳的时候,真诚地承认了自己所有的错误,表示愿意接受公司的惩罚。如果公司肯给他机会,他一定全力弥补损失。王芳觉得事已至此,只说了几句,就让他出去了。


实习生B进来后,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不管王芳怎么说,他就一个动作——低头看自己的鞋。王芳心里的火蹭蹭往头上蹿,她越说越生气。那个过程,只要B一句软话,也许就可以扭转局面。但是他到最后也没说一句话。虽然王芳知道,实习生B心里很害怕,明白错误很大,但是他就只是害怕,不会道歉,不懂得如何解决问题,所以才陷入僵局。


后来,A同学越做越好,成为主编。B同学不久后离职了,听说换了很多工作,到现在还没有稳定下来。


学识和业务水平都差不多的两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人生反差?除了其他因素,B的不会道歉,绝对是他的人生短板。


会道歉的孩子情商高,人缘好,少走很多人生弯路,积极努力达成目标。B同学的人生教育中,缺失了一节“道歉课”。

前两天,看到一段视频,讲美国一个爸爸在超市非常执着地教孩子说对不起——




“对不起”,就只有三个字,可却反映了孩子是否具备能够正面处理自己的错误、观察别人的情绪感受、准确表达自己等社交能力和品格培养方面的能力。


许多欧美国家一直将“对不起”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交礼仪,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开展。加拿大甚至还出台了一部特殊的法律,叫《道歉法》。加拿大人民普遍认为,“对不起”是抚平心灵创伤的有效良药,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心灵鸡汤,在促进社会和谐、生活和美、家庭和睦、对人和气方面,效果很是惊人,甚至在侵权案例的司法程序中,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做错了事,即便没有对人造成侵害、伤害或损害,道歉也是对人的心理平衡和心灵安抚,但在我们周围,有人做错了事,却很少听到道歉的声音,这是很让人遗憾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及时且正确地说出“对不起”,而有的孩子却完全难以启齿,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在正确看待并接受自己的错误后,如何有效而真诚地道歉呢?这并不是说一句“对不起”就完了。美国老师常用的四段式道歉法如下:


英文版的“道歉”海报如下:


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道歉能力呢?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也说过,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做法,模仿学到的。

当我发现儿子小时候对“对不起”这三个字羞于出口时,平日里就有意识地和他玩“模拟道歉”的游戏:我扮演卡通片里他喜欢的人物,不小心撞到了他,于是赶紧对他说:“对不起,我撞到了你,很疼吧?让我帮你揉揉吧,请你原谅我……”我们轮流进行角色扮演和说“道歉台词”。有了“模仿”,儿子很快就能把它运用到生活中。


很多家长,总是很着急地问我:到底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情商?

我今天想说的是,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先从学说“对不起”开始吧!

孩子,在生活这个波涛汹涌的海上,

我不可能处处时时陪着你,

愿你做一个会说“对不起”的人,

这三个字能让你避免很多麻烦,

能让你的错误在别人那里瞬间打折,

更能护你周全。

孩子,愿你一个会说“对不起”的人,

这三个字里藏着你的气质和素养,

同时,藏着你幸福的密码。

请你正确去打开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