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瘦尚可肥,“字”俗不可医

 书艺咀华 2020-11-09

🔥

苏东坡有首诗《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这首诗在写读书人,同样适用于书法人。古人早就告诫:书法诸病可医,唯俗不可医。

俗书,不就像整出来的“网红脸”吗?

何为俗?主要有三种:

一是“无法无天、闭门造车”者,就是完全视古法于不顾,下笔便是“自由体”,毫无功力却到处吹嘘;

二是确实练过,但仅得古人形态皮毛,但为了那点皮毛扭捏作态、做作讨厌;

三是有一定功夫,但一味迎合俗人口味,满纸媚态,妞妮妖艳,毫无个性。

这三种俗,是当前最常见的俗,大家一一对照,就明白了。特别是第三种人,大约永远也无法理解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精神境界,“竹”代表着一种精神追求。

《荀子·儒效》中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不学问,就是没文化,言而无文,说的东西没有内涵;无正义,心中缺乏价值标准和坚守。正是这样的人,最容易把钱财、利益作为人生终极追求,这就是俗人。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就是俗称的“土豪”。

书法中,不是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吗?书写者读书少、不读书,错字连篇,作品缺乏内涵,点画没有质量,附庸风雅,或者一味追求市场效应,把书法作为牟利的工具。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了北宋,就像陈词艳调带来的诗文上的衰落一样,书法上的俗风俗气也早已相当风盛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苏东坡等人扛起“尚意”书风大旗,抛出“变法”书法观,力求在书法颓势中挽狂澜于既倒。这也曾遭到当时一些人的非议,批评说“东坡用笔不合古法”。黄庭坚反问:“今俗子喜讥评东坡,彼盖用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是岂知法之意哉?”苏轼并非“不合古法”,而是“不拘古法”,不合与不拘,一字之差,却相差千里。

黄庭坚的话值得深思。苏东坡的高度,岂是些小俗人能够看到的?苏东坡也曾自评:“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这话也值得我们深思,“尚意”可以说是书法上的第一次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眼界才会广阔。

 阅读更多👇

🔥㊙林散之:书法如何脱“俗”?

🔥年少不学坡公书,学成已非少年时

🔥写字,若专重结构,则必然落俗

🔥集苏轼行书《千字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