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谚话食育

 唐朝agn82koh12 2018-02-09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而智慧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许多璀璨的文化明珠,其中凝聚了民族语言之精华的中华谚语和成语,即是光彩夺目的一颗。谚语作为民间口耳相传的量大面宽的民俗文化珍品,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言简意赅,真实而又生动,朗朗上口而为大众广泛接受,被相沿袭用,流传广远。中华文明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与饮食(食育)相关的民谚成语。它们中既有丰富的经验总结,也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能更好地传承饮食文化,弘扬了饮食文明。目前在中国,食育的概念可能还没有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倡导和贯彻科学的饮食知识、健康的饮食思想,却早已在历史上为人们所认识并运用,并且被总结成许多我们喜闻乐道的有关食育食谚、成语,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1、强调了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生万事,吃饭第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句在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谚语,认为吃饭问题是国计民生中最大的事情,强调饮食关系民生,在民众生活中事关重大。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三日不吃倒在床,七日谷水不进见阎王”等谚语,都说明了饮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拥有健康的生活,首先就要重视饮食。

2、要想健康生活,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人体要健康,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看似烦琐而重复的生理活动,其实包涵了非常多的学问在里面。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并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如:

(1)教导人们吃饭要细嚼慢咽,要保持认真的饮食态度。体现这方面食育思想的谚语有:“吃饭不要闹,吃饱不要跳”、“食不语,睡不言”、“若要身体棒,饭菜嚼成浆”、“吃饭慢慢吞,赛过吃人参”、“吃得快,咽得慌,伤了胃又害肠”、“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等。

(2)注意饮食卫生,才能身体健康。谚语“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就时时在对我们敲响注意饮食卫生的警钟。有关饮食卫生食育思想的谚语还有:“预防肠道病,吃喝要干净”、“吃瓜果,要去皮,吃了才不坏肚皮”、“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等。

(3)主张饮食有节制,才能保健康。首先,是主张饮食定时定量食育思想的谚语:“吃喝定量,身体强壮”、“食多伤胃,忧多伤身”、“饮食贵有节,锻炼贵有常”、“美酒不过量,好菜不过食”、“食多伤身,气大伤神”、“贪吃贪睡,添病减岁”、“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少食为健康之本,纵口为百害之首”、“宁可锅中存放,不可肚子饱胀”、“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每餐少三口,饭后百步走”、“狂饮伤身,暴食伤胃”、“食不过饱,饮勿过量”、“按时饮食,身必无疾”。其次,主张晚餐减少食量的食育谚语:“夜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等。

3、生活中也有一些关于饮食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如:“甜言夺志,甜食坏齿”、“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嗜味纵口,必致伤生”、“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莫饮卯时饭,莫食酉时酒”、“好饭莫饱,饭后莫跑”、“多吃咸盐,少活十年”等。我们要在生活中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重视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个一日三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健康的饮食则为我们提供了革命的原动力。此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吸烟嗜酒有害健康的食育思想的民间谚语。如“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酒多伤身,气大伤人”、“酒要少吃,事要多知”、“烟酒不分家,害了你我他”、“不嗜烟,少饮酒,病魔见了绕道走”、“戒烟限酒,健康长久”、“勿贪意外财,不饮过量酒”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