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第一武将、岳飞21世嫡孙,双锤重达100多斤,可信吗?

 海纳山藏 2018-02-09

文/快哉风

岳飞传的故事中国人家喻户晓,其中,岳飞长子岳云临阵手使两柄大锤,却不是小说家言,而是记载在正史上的。

《宋史》载:“(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图:岳云

岳云的两铁锤重达80斤,按照宋代的度量衡换算(一斤约等于625克-640克),相当于今天的100斤。宋代,重武器是家常便饭,比如名将李全的铁枪也重达40多斤。古人有句话叫“锤槊之勇不可敌”,意思就是使锤、槊的人都是力气远超一般人的大力士,岳云就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而600年后,岳飞的后裔中又出现一个手使100斤双锤的猛人。

清代名将岳钟琪。

一、

岳钟琪,字东美,原籍甘肃临洮,岳飞的第21世嫡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深沉刚毅足智多谋,累官拜陕甘总督、宁远大将军,屡平边地叛变,被乾隆尊称为“三朝武臣巨擘”。

图:岳钟琪像

清朝二百六十七年,汉人中拜为大将军手握重兵的,仅仅他一人(年羹尧是旗人)。

大家都知道,岳飞当年力抗的金国,就是满清的前身。精忠报国的岳飞后裔,竟为金兀术的后裔卖命,这是为什么?

从时间上看,岳飞抗金已经过去了600年,到了清朝,岳钟琪这一支岳飞后裔,已经连续三代为清政府效力:祖父岳镇邦在甘肃边地多次抵御蒙古侵扰,被清朝授予千总;父亲岳升龙曾随康熙西征噶尔丹,后任议政大臣、四川提督。

出生在这样的武将世家,岳钟琪选择忠清君、报清国,也算顺理成章。

图:岳钟琪的忠心报国无可厚非

因为“岳飞后裔”这个特殊的身份,岳钟琪也经历过不少流言蜚语,他惧怕雍正疑心,写过一封奏折表忠心,称自己“逢旷代难遇之圣君,承古今未有之隆眷,正不知从前历劫何修得此……臣虽木石,能勿世世生生,矢忠诚于万祀也”。

二、

岳钟琪的相貌,超乎常人。

图:时人为岳钟琪所绘像,可见其高大威猛

当时的很多文人记载都说他:“身长七尺,目光炯炯,膳饮兼人,魁奇沉雄。”

《清史稿·岳钟琪传》也延续了这些记载:“世传钟琪长身赪面,隆准而骈胁。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指麾严肃不可犯。”

重百余斤的两柄铜锤,如果是真的,那岳钟琪赶上先祖岳云了。

图:岳钟琪赶上先祖岳云了

不过,《清史稿》本身破绽太多,很多记载并不可靠。这段记载上,也说了是“世传”而非肯定。

锤是古代打击类兵器,尤其为游牧民族的战士喜爱,使用者大多力气超凡,利用骑兵的优势在近距离内摧盔破甲,威力强大。中原王朝使用者,大多是如岳云般的超级大力士。到了明清时代,火器的出现更是使得战场形态大变,锤基本退出了正规战场舞台,更多存在于仪仗队,重量也一减再减。

图:明代绘画中的持锤卫兵,属于仪仗队

清朝军中、民间作为短兵器存在的战锤,实物大致是如下图这个样子的:带手柄、铁杆、圆瓜锤头(铜或铁),长度大约50公分左右,再长,抡起就无法收回了。重量上,一般在10斤左右,再重的话,挥舞起来就过于笨重了。

图:清代铜锤

是不是略有失望?但也不要小看:这样两柄十斤重的铜锤,挥舞起来是很耗力气的,不信拿两个哑铃试试就知。

图:岳钟琪与古代铜锤

岳钟琪号称“大清第一武臣”,武艺超群,力气超过常人。但和作为“先登”的战将岳云不同,他是统军主帅,除非敌人打到帅账,是不需要他上战场挥舞铜锤的,何况,清代军中第一利器是鸟枪,所以,“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基本是当时文人对他的溢美之词,不可当真。

参考资料:《宋史》、《清史稿》、《中国古代兵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