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人日报》刊发零点研究成果,数据解读农民工融入城市发展难题

 Danliel88 2018-02-09




零点有数近日发布的《北上广深第三产业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北上广深四地三产农民工的家庭年收入水平整体提高,但与当地城市居民间的差距有拉大趋势。


据悉,自 2012 年起,零点有数连续 6 年对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追踪研究。调查对象为北上广深第三产业进城务工人员, 主要为年龄在 16 周岁及以上的具有农村户口、在流入地生活半年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 育(高中及以下)的,在餐饮、住宿、销售、物流、修理、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打工人员和外来个体经商者。


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工对平等、充分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愿望强烈,但实现保障均等化、广覆盖仍有难度。数据显示,农民工在回答“迁徙到新地区的居民,是否应当能够从新居住地获得养老金、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时,选择同意的比例长年在七成以上。然而,在北上广深三产农民工群体中, 没有医疗保险的比例仍在五至六成;没有养老保险的比例则更高,长期维持在六至七成。


在劳动保障方面,当前国内农民工用工不规范,缺乏相应法律框架下用工协议保障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尽管在服务行业工作的农民工相比建 筑、装修等行业更少遇到欠薪问题,但雇主延迟支付工资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零点调查数据显示,2016 年下半年,仍有 9.4%的受访农民工表示最近三个月曾遇到过延迟支付工资的情况。


与此同时,农民工群体接受技能培训比例常年较低。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 据显示,2011-2016 年,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长期在 35%左右。另外,农民工群体对于技能培训缺乏足够重视,愿意参加技能培训以提高收入水平的比例 一直在三成左右,且愿意投资教育或技能培训的比例一直在一成左右。


近几年,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留守“空心村”愈发 严重。零点历年数据表明,夫妻带着孩子一同进城打工,留下老人看家一直是农民工群体的主要家庭模式。老人留守农村的比例一直在八成左右,而配偶一同进城打工的比例则呈现递增趋势,从 2012 年春季的 49.9%上升至 2017 年秋季的 67.7%。


在 2012-2013 年,带着学龄孩子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比例一直稳定在半数左右,但由于一线城市非本市户籍子女入学门槛提升,这一比例从 2016 年出现下降,将孩子放在老家的比例出现增加的趋势。数据同时显示,部分农村空巢老人仍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工作,而由留守老人照看留守儿童的比例逐年升高,至 2017 年秋季,比例已达到 80.7%。


在城市融入方面,零点有数在 2012-2017 年的调研中发现,北上广深三产进城务工人员对于所在城市的认同度已高过家乡。相较于家乡的农村生活,他们更喜爱当前一线城市的摩登世界。


然而,农民工群体显然对获得北上广深户籍的难度有着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在 2016 年秋季的调研中,72%的农民工对于获得所在城市的户口并不抱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