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工炼泥和机械炼泥是有区别滴

 jiangnany 2018-02-09



谈到手工&机械,大家往往感兴趣的是手工制壶机械制壶的区别,很少有人强调这两种炼泥方法的不同,大概是因为泥料制作流程每一环都很重要,炼泥方法的不同对最终成壶的影响不是太大。


但是,在机械炼泥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对坚持古法炼泥的师傅心怀尊敬,是他们的坚持,让人们更多的领略到非数字时代传承至今的独特匠心。





紫砂壶炼泥一般分为几道程序:洗料、摊晒、捣碎、过筛、加水调和、锤炼,所有的程序为全手工,这个是祖上传下来的方法。民国徐珂《清类钞》一文中描述:“泥初出山时,大如煤块。舂以杵,必数次,始取其较细者,浸之於池,经数月,则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层,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就是一种典型的手工加工方法。


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在1958年,紫砂泥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用石轮碾来破碎,加工细度控制在60目筛左右,1959年开始应用雷蒙粉碎机,细度在100目筛以上。




机械炼泥的优势在于效率。一般情况下,50千克好的矿砂仅能提炼出3~3.5千克的好泥料,炼泥率远不足10%。如果按传统方式炼泥,一周也只能炼出几百斤的泥料,这和用机械设备一天就能炼制出一千多斤泥料的效率来讲,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而手工炼泥的优势在于质感,传统方法炼制出来的泥料要比用机械炼制的更符合紫砂泥的特性。同样的泥料,用机械炼制的表面质感显得比较平滑细腻,颗粒变化小,无法达到用传统方法炼制泥料的质感。





这是因为,应用手工制备的熟泥,经手工成型,烧成后,由于泥团粗细悬殊,烧成时体积收缩不一,外表粗颗粒略有突出,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


犹如梨皮状,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




而用机械粉碎、过筛的成泥,石英颗粒为锐角,泥料得不到充分的漂洗与浸润。尽管手工成型,烧成条件不变,但其表面已失去梨皮状的艺术效果,外表粗颗粒几无,滋润光泽中质感淡化,制品的吸水率从通常的3%~5%下降到1%左右。长时间泡养后,壶的表面色泽“贼亮”,不自然,不像手工炼泥壶表面的包浆自然、温润。





所以,历代以来,许多制壶高手名家,对炼泥手段还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大都直接到矿山去挑选紫砂矿料,然后请熟人代为加工,有的则自己炼制,再陈腐很长的时间,这样做出的壶经过泡养后,温润凝重,入手光润古雅。







©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