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部编版: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豆豆妈2005 2018-02-09

【课标要求】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北宋建立概况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

北宋形势图

(1)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局势。

(2)方针: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3)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

加强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北宋军队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性质。

加强行政权: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加强财政权: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知识归纳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全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形成: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宋真宗《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3、表现

(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将领的指挥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内容: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作用: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拓展延伸】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车,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②③

影响:

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

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北宋科举制的完善

(1)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2)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3)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糊名密卷

(4)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

3、重文轻武的弊端

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4、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本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

(1)《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辅佐知州或知府等地方长官处理州府公事。

作用:有监察地方官吏之权,加强中央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

(2)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时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2、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行政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或知府等地方长官的权力。

钱:指财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

兵:指兵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用文官担任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易混易错】

【课堂小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