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唐诗:《采莲曲》

 仁英书屋 2018-02-10



今天和大家分享白居易的《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在唐朝的重量级诗人里头啊,白居易称得上是心思细腻,眼光平实,生活化的程度最高。


因此呢,他写宏大主题不见得最好,但是呢,写日常生活、写女性,却是最出色的,塑造了好多经典的女性形象。


比方说咱们都熟悉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杨贵妃;“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琵琶女;


还有“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的墙头马上私奔的痴情女子;乃至“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这样的糟糠弃妇,他都能够体贴入微,写出这么多人的一颦一笑、所想所思。


那这首《采莲曲》又怎么样呢?先看前两句: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你看菱和荷都是水生植物,但是呢,无论习性还是形态都不一样。清朝人阮元不是写嘛,“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是说菱和荷它习性不一样,其实两者之间更直观的区别,还不是习性不同,而是形态就不一样。菱叶是贴在水面上的,而荷叶呢总是被荷茎高高地举起来。


那我为什么要先说这些呢?因为白居易第一句“菱叶萦波荷飐风”,描述的就是这两种植物在荷塘之中高低错落的样子。


夏日的荷塘,浮水的菱叶,平平的荷叶,一片上上下下、深深浅浅的绿色,非常有层次感,不错吧。是不错,可更好的地方不在这儿。


更好的是什么呀?这个场景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你看他讲的是一阵清风旭徐来,水面起了波纹,菱叶不是浮在水面上吗?


水波遇到菱叶,自然形成涟漪;菱叶遇到水波,自然飘飘荡荡,这就是“菱叶迎波”,那“荷飐风”呢?荷茎那么纤细,荷叶又那么大,即使在无风的时候都有几分袅娜吧。


那要是清风徐来呢,当然更是袅袅婷婷、摇曳随风啊!这就是“菱叶迎波荷飐风”。可是光有叶子哪行啊?


下一句“荷花深处小船通”,这就是从叶写到花了呀,就在这一片绿叶之上,粉白粉红的荷花盛开了。这荷花是一枝两枝吗?当然不是。


一句“荷花深处”就让我们有了一个纵深感啊,这荷塘好大呀,是满池荷花竞放。忽然呢,这密密匝匝的荷叶、荷花之中,就有了空隙了,原来是小船划过了。


就让我们知道,这荷塘里还有人在活动啊!那再回想一下,“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先是一个广角镜头,让我们看整个荷塘,再找一个焦点,小船儿出现,由景到人了。那接着呢,后两句: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这两句真是神来之笔呀!荷花深处是只有一条船吗?不是;那是有很多很多船吗?也不是。


它是两条小船相遇了呀,一条船上是我们熟悉的采莲女,另一条船上不是别人,竟然是采莲女日思夜想的心上人。这多巧啊!


那看着对面过来的小伙子,采莲女的眼睛都亮了,想要说话,却又给咽了回去。怎么办啊?她把头低下去,羞涩地笑了。


这是多温柔含蓄,多羞涩淳朴,多中国化的场景啊!那可能有人会说了,你之前讲崔颢的《长干行》不同样写年轻姑娘吗?那里头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你看那边同样是年轻姑娘,她就会直截了当地和小伙子搭话。没错,那可是长江上讨生活的船家女呀,江水浩荡,客人南来北往,船家女见多识广,自然性格会更开放、更自由。



可是这采莲女不一样啊,她的家就在荷塘周围,她的父亲、哥哥可能都是种田人,她是那种最经典的江南水乡女子。


既有水乡人的温柔灵秀,又有农家女的淳朴娇羞,她让我一下子想到了一首现在还在传唱的宁夏《花儿》:“山上的桃杏花红了,喜鹊登枝着叫了,路头路尾的相见了,小嘴一抿的笑了”。


你看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一个山上一个水里,两个时间相差了一千多年,空间相差了好几千里的姑娘,却都这么“逢郎欲语低头笑”,这就是中国文化最美的传承啊。


那推而广之,这样含蓄内敛的文化,仅仅属于中国吗?也不尽然。你看当年徐志摩写日本女郎,他不也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或者应该说,这就是所谓的东方神韵吧!


可是呢,到这还没完呢,最精彩的一笔还在后头呢。采莲少女不是“逢郎欲语低头笑”吗?她这一低头不要紧,一个小意外发生了,“碧玉搔头落水中”。


我们讲过呀,玉搔头就是玉簪嘛,她头上的碧玉簪,在一低头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水里了。一句“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不是像极了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啊?


看似寻常,但是呢少女的激动,少女的慌乱,却表现得那么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而且呢,这句话是结束了,这个故事可没结束啊。


大家可以想,采莲女的碧玉搔头掉到水里了,对面划船的小伙子会怎么办呢?一定会一个猛子扎下去,替采莲女找回来吧。


那若是真的找了回来,这采莲女是搭话呢,还是不搭话呢?而且小伙子会怎么给她呀?是特别憨厚地直接递给她,还是偏偏攥在手里,寻找下一次见面机会呢?


白居易什么都没写,我们就尽情联想吧。比方说,有没有人会想到京剧的《拾玉镯》呀?或者有没有人会想到《红楼梦》里,贾宝玉的丫鬟小红丢掉,后来却又被贾芸捡起来的手帕子呀?


无论如何,这后头会有无数的故事吧。而且,是多么纯洁、多么美好的故事啊!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再仔细回味一下。“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先是一个可巧遇到,再是一个意外落水,是不是让人都仿佛看到了采莲女羞红的笑脸,甚至听到了玉搔头掉进水里的响声!


爱情的主题,在这里表达得如此干净而又如此细腻,这就是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啊。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又语音袅袅,三日不绝。


白居易在唐朝号称“诗魔”,他的能耐可不只是“一篇长恨有风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且用最凝炼的七言绝句表达出来,这才是他最大的魔力呀!


所以呢,咱把这三首《采莲曲》放在一块儿比一比。若论莲塘风景写得漂亮,自然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是王昌龄。


若论采莲女子写得漂亮,自然是“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是李白。但是呢,若论采莲女的神态、心理写得漂亮,那他们两个就都不及白居易了。


白居易是什么呀?“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再读一遍: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