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教你用:擅治多种虚热疑难杂症的三物黄芩汤

 老计1 2018-02-10

组成用法

黄芩15~50g、生地黄30~100g、苦参15~30g。三味药同时水煎煮2~3次,取汁混合,分2~3次服用。

【来源出处】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血滋阴。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人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者。
【经验参考】
    《金匮要略》用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从经文来看,所治可能是产褥热之类疾病。后世医家扩大了本方的应,广泛地应用于以四肢苦烦热为主证的疾病。编者综合一些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方进行探讨。
    其一,经文将本方与小柴胡汤一起论述,并指出“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四肢苦烦热”是本方证和小柴胡汤证共有的症状。从经文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头痛之有无。事实上,未必如此!浅田宗伯治日本桥之某妻。产后烦热,头痛如劈,饮食不进,日渐衰弱。他医多诊为产后结核,推辞不治。与三物黄芩汤,四五日后,烦热大减,头痛治愈(《橘窗书影》)。这说明头痛并不是本方证和小柴胡汤证的主要区别。用小柴胡汤,除头痛外当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等证。而用三物黄芩汤,为地黄剂,其人当能食,胃肠机能无障碍者。这应该是二者重要的鉴别点。另外,小柴胡汤所主在气分,而本方所主却涉及血分,为血热之证,其层次要比小柴胡汤证要深。

其二,“四肢苦烦热”是病人的主观症状,当然,医者也能客观地感知到这一体征。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方佐证吗?《勿误方函口诀》载:“一老医传云,手掌烦热,有赤纹者,为瘀血之候。干血劳有此候而无其他证候者,为此方所治。”此处提出手掌烦热有赤纹,对经文无疑有重要补充意义。所谓的赤纹,应该是手掌的毛细血管扩张,属于血热征象。四肢苦烦热就是手足心充血,局部血流丰富产热增加的结果。以此推测,其人脉搏应该有力而数,并有心悸亢进。据赤纹而活用于一些皮肤病表现为局部充血而干燥的病症,诸如干性湿疹、红斑性肢痛等。“热”、“红”、“燥”是用方的重要思路。再进一步推测,病人应该存在脑部的毛细血管充血,脑机能亢奋而伴有失眠等。如大塚敬节治某女,四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烦热,发烧而不眠,别无痛苦。用三物黄芩汤一周,能眠6~7小时,于是烦热亦解(《汉方诊疗三十年》)。同时,推测其人舌象也应该偏于红绛的。另外,有些医家还把四肢烦热引申到其他部位的烦热,如用本方治疗眼部周围灼热、肛门灼热等。
    其三,“四肢苦烦热”一年之中多发于春夏季,一日之中以午后及夜间加重。赵明锐治疗的两例发热患者。一例是每年到二三月间开始,即感到周身烦热,手足心尤甚,殆至十月以后就逐渐热退身凉。另一例是每年春季即出现手足心烦热已三四年之久,年年春夏如此发作,待到立秋以后,天气凉爽则逐渐好转。(《经方发挥》)。赵氏认为属于平素即有邪热内伏,治疗不能单纯养阴或单纯清热。临床遇到具备这些特点的发热性疾病,要高度考虑三物黄芩汤证。
    其四,同属地黄剂,和肾气丸证相比,本方证纯为热证,故所用均为寒凉药,为地黄剂中苦寒最甚者;肾气丸证则有代谢衰弱,故用桂、附振奋之。和胶艾汤证相比,虽有血热但血证不明显。单用地黄未必止血,止血每以地黄配伍阿胶,胶、地同用才是止血通例。胶艾汤证属于虚寒,性质与本方证迥然有别。和炙甘草汤证相比,热证甚之而伤阴不及。另外,本方可以作洗剂外用,治疗湿疹之类的皮肤病,而其他地黄类方则罕见外用。

【注论精选】
    尤在泾:此产后血虚,风入而成热之证。地黄生血,苦参、黄芩除热也;若头痛者,风未全变为热,故宜柴胡解之。(《金匮要略心典》)
    尾台榕堂:治骨蒸劳热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甚,口舌干燥,心气郁塞者;治每至夏月,手掌足心烦热难堪,夜间最甚,不能眠者;治诸失血后,身体烦热倦息,手掌足下热更甚,唇舌干燥者。(《类聚方广义》)
    大塚敬节等:本方乃治所谓血热之方剂,手足烦热与头痛为其目标。多伴有口渴或口干。此方有时与小柴胡汤证相似,但小柴胡汤证之手足温暖者有时与烦热难以区别,尤其胸胁苦满不显著者区别更难。所以三物黄芩汤证有时以小柴胡汤加地黄当之。(《中医诊疗要览》)

关于医景堂学苑

医景堂学苑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啦!医景堂寓意像仲景一样的大医研究疑难病的殿堂,医景堂学苑就是秉承这样的宗旨,将古代及当代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展现在平台上,供将来想成为中医名家的大夫们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借鉴,提升中医思维观念,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