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 糖尿病证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药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 中医张进良揭秘糖尿病患者受害...

 学中医书馆 2018-02-10

糖尿病

现代的中医,都说「消渴」(糖尿病)属于阴虚,所以,所开的药方,所制的成药,都离不开龟板、鳖甲、元参、玉竹、石斛、蛤蜊、牡蛎、黄芪、葛根、知母、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五味子、生地黄、女贞子之类,其理论是:患者急宜生津液,药品唯求中和,治病不能着急。这种话,近情近理,谁敢说不对?但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话,最为误事 
    治病如治国,国中不患有真小人,唯患有伪君子也!
虽说治疗「消渴」(糖尿病)以津液为重,但应该知道所缺少的津液就是人身的真水,真水不会自生,也不是滋阴所能生,而是在真火的作用下生出的。所谓「阴虚」,是指由于真阳不足所导致的「脏腑收敛功能虚弱」,绝对不可以认为是「阴液不足」。
而且,《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分明写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存焉,气化则能出焉。」津液是由「气化」才能生出。而气化之源在于命门之火。命门火衰,则津液无所生也!况且,口渴、饥饿,是因为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治理调节,三焦不能通调水道,才形成的「消渴」。
庸医只知道凉润之药可以治渴,却不知道脾喜燥而肺恶寒。用燥脾之药治之,使水液上升,才能不渴。所以,用人参汤治疗上、中之消,必无差错。(人参汤方:红人参、炒白术、淡干姜90g,生甘草120g)。而治疗下消,可用上文所说「赵养葵肾气丸」即可。此理甚微,非浅学者所能解。因为「消渴」(糖尿病)属于「阴盛阳虚」证,如果用滋润甘寒之品作为生养津液的药物,就是涸津液之源,可以令患者速死! 
另外,治疗糖尿病的最为有效、最为便当的方法就是: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或重灸膏肓穴,或三大补穴相间施灸。并补以四逆汤、参附汤、金匮肾气汤、附子理中汤巩固疗效,未有不愈者。施灸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灸法真论》一文。
由于现代人的糖尿病无法医治,基本都可以列入虚痨乃至病入膏肓的范畴,病邪已经入于「奇经八脉」,除了服用大剂回阳救逆的药物或施以重灸以外,可以说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再者,患有此病的患者,是不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因为患者属于元气大伤的状况,锻炼更会损伤元气,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西医不懂元气理论,让患者锻炼的理论是非常错误的。必须用恢复元气的治疗方法,使元气和脏腑功能恢复一半以后,才能开始锻炼。此时的锻炼,才会对治疗有所帮助。  
总之,治疗疾病应以「扶正袪邪」为原则。一年之内,绝对禁止房事。
另外,在服用四逆汤、参附汤、附子汤、金匮肾气汤、附子理中汤或重灸期间,会出现血糖、尿糖指标升高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绝不会出现浑身无力、晕眩、甚至昏迷的现象。因为大剂回阳药物和重灸只会使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并强壮起来,使以前虚弱的脏腑组织中所存积的、未能代谢的糖和废物,通过血液循环,渗入膀胱,透过尿液排除体外。患者在排尿时,泡沫会很多,就是证明。西医只能检查出血液和尿液中糖的指标,却不能检验出这些「糖」到底属于饮食中没有代谢的「糖」,还是因为服药而正在排出的体内积存的「垃圾糖」,这是个缺憾。而且,经过「袪寒法」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恢复期间,餐后尿糖、血糖值依旧有些偏高,这只因为脾肾的阴寒之邪刚被消除而精气还没有完全恢复,效果也就不可能如人所想象的那样迅捷。《经》曰:「无形的阳气容易产生,而有形的阴精难以恢复。」 
由于糖尿病患者元气不足,平时只能支撑一半脏腑组织的代谢活动,而另一半必定成为「垃圾死角」。一旦使用兴阳袪寒的治疗方法,就会使脏腑功能逐步得到恢复,使「垃圾死角」中的「垃圾糖」逐渐排出,其检测指标就一定会「不正常」。就像一个人喝了一杯海水,就必须喝两杯淡水来排出盐分一样,兴阳袪寒的疗法就好比为患者补充淡水,而且,消渴症患者也确实爱喝水。
所以,在治疗期间,绝不要被西医检测出的指标所吓倒,或者根本就不必去化验血糖和尿糖(免得担惊受怕)。我国古人治疗糖尿病时,根本就没有西医的指标,难道就不能治疗糖尿病了吗?而且,依照此法治疗糖尿病,病邪只会一天比一天少,患者必定会一天比一天精神,一天比一天强壮有力。虽然指标暂时有所升高,但绝不会出现西医所担心的结局。
注意,慢性病是不可能在一两天或一两个月内被治愈,脏腑功能只能在元气逐渐得到补充的情况下才会慢慢恢复。常言道:「伤筋动骨一百天。」受伤的筋骨要想恢复正常的功能,起码需要100天乃至更长时间的新陈代谢,才能得到全面的补充和恢复,何况受损伤很严重的脏腑组织呢?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脏腑的虚损和坏死的细胞,是不可能全部被更新的。而且,不用两次重灸,一般是不会痊愈的。况且,伤口的恢复期间会排出脓液,难道受损的脏腑就不会排出废物吗?
只要患者在治疗期间精神良好,脉象逐渐恢复正常,就完全可以停止服用或注射降糖药物。
在服药期间,会出现《方药阐真》一文中所列举的「反常」现象,这需要明白脏腑功能和经脉理论的医生进行把握和解释,在重灸后或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反常」现象,也可以任其现象去发展,都是病邪排出体外的正常表现,不必大惊小怪。 
 
西医的治疗方法只是一种维持外在指标,对邪气没有去除,反而会抑制脏腑功能并使之加速坏死、消耗患者的元气而使人逐渐消瘦。胰岛素的注射量越来越大,也是证明: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在为患者不断地消除邪气,补充正气而使人强壮,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西医治疗糖尿病,只会在指标上做文章,至今也没有研究出个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的中医虽说时有治愈糖尿病的报导,但治愈率都不是很高,基本上是从滋阴润燥方面入手,若是初期患者,疗效肯定一般,若是较为严重的患者,定无疗效。糖尿病患者都患有阳痿证,就说明其属于阳虚的证候。而且,糖尿病患者如果受伤,伤口很难愈合,就足以证明糖尿病属于脾肾阳虚证。在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和「主统血」,服用补脾阳和肾阳的药物才算对症,或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而将糖尿病治愈。
另外,吃降糖药、打胰岛素,只会抽取元气并使脏腑功能逐渐减退。因为,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如果身体里有了人工胰岛素,神经就不会向胰腺「发布分泌胰岛素的指令」,注射胰岛素就必定会将胰腺置于无用之地,脏腑功能就会减退甚至衰亡。而治疗疾病应该是将脏腑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准,绝不应该用「越俎代庖」的方法治疗疾病。这也是西医治疗糖尿病会使患者逐渐消瘦、无力的主要原因,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西医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也是不合理的,糖尿病是由于过食「甘肥厚味」而引起的,内医在治疗期间,认为食用淀粉类食品会产生糖,为了补充营养,就让患者以肉类为主食,这实际上就等于继续食用「甘肥厚味」,岂不是「雪上加霜」吗?注意:「甘肥厚味」中的「肥」不光指肥肉,纯瘦肉、蛋类和鱼类也都属于「肥」和「厚昧」。西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越俎代庖」和「雪上加霜」的行为,终究是要被淘汰的。而且,器官移植的思路是劳民伤财的。
治疗糖尿病有个验方: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吃黄豆饭),多吃蔬菜和豆制品,可辅以少量瘦肉,初患病者,连续如此饮食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不必服药。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如此饮食,可抑制病情的发展并可以使之好转。但是,绝对禁止房欲! 
 
消渴病在治療方面,应重視調養補元,因病多虛證,雖有火燥,不可過投苦寒攻下。以峻劑圖功,反蒙其害。
现代人饮食不节、房劳过度、起居无常,多数都属于虚劳之证,已非「时方」所能医也!但西医理论一统天下,否定「元气学说」,百姓基本上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患虚劳病,一有症状,便以为是吃了什么不洁之物,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已经元气虚弱,甚至还要按照西医的要求加强锻炼,使本已虚弱的元气更加虚弱,实在是无辜!现将「五痨、七伤、六极」的概念列举如下,使百姓可以根据症状分析病因,从而及时治疗并改正生活习惯。 
所谓五痨:一曰肺痨,令人气短、面肿,不闻香臭;二曰肝痨,令人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惧不能独卧,目视不明;三曰心痨,令人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时或溏泄,口中生疮;四曰脾痨,令人舌本苦直,不能咽唾;五曰肾痨,令人背难以俯仰,小便黄赤,时有馀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此五者,痨气在五脏也。
所谓七伤:一曰太饱伤脾,脾伤则爱叹气、欲卧、面黄;二曰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则少血目暗;三曰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则气短、腰脚痛、下肢寒冷;四曰过食冷饮伤肺,肺伤则气少,咳嗽鼻鸣(鼻炎);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夜不能寐;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则发落,肌肤枯槁;七曰恐惧不节伤志,志伤则恍惚不乐。(这些都是伤的原因)。 
所谓六极:一曰气极,气极主肺。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血极即脉极,主心。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筋极主肝。令人数转筋,十指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骨极主肾。令人瘦削,齿苦痛,手足烦痛,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肌极即肉极,主脾。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六曰精极,精极主五脏,五脏主藏精。令人少气,吸吸然(爱深吸气)内虚,五脏气不足,毛发落,悲伤喜忘。此六者,痨之甚,身体瘦极也。
那些后背长斑点和红点的人,就是患虚劳病的人。 

治疗原则以补养为宜,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相得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其要也。而且,虚痨症多有骨蒸劳热咳嗽,世医多用二皮清心,二冬保肺,却不知「土旺则金旺,水升则火降」,全在真元上用功,切不可只在保肺、清心上费力。 

孙思邈常用炙甘草汤治疗虚痨症,方中桂枝、生姜(不可去皮)各用至20~30g,服后发热汗出,令患者淋漓黏腻一昼夜,透此一关,而后去桂枝、生姜,三倍人参,随继服用,可使荣卫盛而诸虚复,大补阴阳。另外,还有小建中汤、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方可用。 
虽列数方,应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且定要参照脉象∶无论浮沈大小,但渐缓则渐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甚,数甚者病必危,若以弦细而再加紧数,则百无一生矣! 
现今之患者,以弦脉居多,已非药力所能及,只有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或重灸膏肓穴,或三大补穴相间施灸,并辅以四逆汤、参附汤、理中汤巩固疗效,方有可能扭转乾坤。施灸方法和注意事项可参考《灸法直论》一文。 

因虚劳患者气血不畅,多生瘀血,称为干血痨,必须先服白通汤、四逆汤去寒助阳,而后服用通窍活血汤、大黄蟅虫丸破除瘀血,往后患者方能受补。 

在《伤寒论》中,治疗虚劳有三总方:理中汤补脾,调和阴阳之方;附子汤扶坎( )中之阳;炙甘草汤补离( )中之阴。 

总之,治疗疾病应以「扶正袪邪」为原则。一年之内,绝对禁止房事!
糖尿病证治

糖尿病一般在中医称为“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为肺阴虚、中消为胃阴虚阳明胃热、下消为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阴虚同时又易生燥热,典型症状为口渴、消谷善饥、多尿、消瘦等。孔老认为现在的糖尿病,由于现代诊断技术的早期诊断,并有西药的介入,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辨证上虽然仍以阴虚内热为主,还常常兼有脾湿的表现。其中阴虚多以肝肾阴虚为主,或兼有肺胃阴虚,多表现为腰腿乏力,目昏头眩,口干;内热多表现为肝热或者肝胃两阳并盛,症状表现为口干喜饮、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脾湿多表现为体胖,胸闷、周身疲困等。西医检查除血糖高外,常有血脂高,血压高,容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针对这些情况,孔老在治疗时,常常在滋补肝肾阴分的基础上,抑肝潜阳,清利湿热,随症加减,常收佳效。基本方如下:

生牡蛎15g 生石决明30g 生赭石12g旋复花12g 桑寄生30g 炒知柏各10g鲜生地30g 山萸肉10g 淮山药15g 川牛膝15g 南北沙参各15g 天门冬10g 建泽泻12g白僵蚕10g霍石斛30g云茯苓30g  炒丹皮5g  血琥珀5g(同煎)

 

加减法:

燥热口渴者加生石膏30g;

肾虚小便频数者加五味子3g、枸杞子12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台乌药10g、缩砂仁5g;

眩晕者加枸杞子12g、霜桑叶10g、杭菊花10g、白沙蒺藜各10g;兼有目昏者再加密蒙花10g、木贼草10g;脑供血不足加地龙肉15g、川芎3g;

肢麻者加豨莶草15g、威灵仙10g;

气虚乏力者加生黄芪25g、炒白术10g;

湿阻胸闷者合用温胆汤;

口干者加乌梅10g、炙甘草3g、粉葛根10g、天花粉15g、肥玉竹12g;

肝气不舒者加香附米10g、川郁金10g、佛手10g川楝子10g;

糖尿病引起肾病水肿者,加南石苇15g、云苓皮30g、汉防己15g、川萆薢15g、海金砂15g、赤小豆30g;肾阳虚水肿者减炒知柏加炮附片6~15g、上肉桂3g、车前子15g;

方解:

方中三才汤(三才者,天门冬、生地、人参,孔老每用沙参或玄参易人参以取其滋阴之效)滋补上中下三焦,六味地黄以滋补肝肾,霍石斛养胃肾之阴,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旋复花、桑寄生、炒知柏、川牛膝、建泽泻、血琥珀为滋潜渗化和调方,专为下焦阴虚湿热所设,白僵蚕孔老认位有降糖之效,兼有化痰通络之功,故常用之。此方仍是以滋补肝肾阴液为主,兼以抑肝清利湿热。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人饮食禁忌,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1.         素体阴虚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

1)         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

2)         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

3)         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

4)         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

2.         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1)         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

2)         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

3.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4.         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药方:

黄芪30克,白术12克,淫羊藿12克,白芍30克,乌梅10克,葛根12克,熟地20克,麦冬12克,山萸肉10克,泽泻12克,五味子8克,知母12克。

加减法:

1.         夜尿频繁,加芡实18克,菟丝子15;

2.         血气虚弱者,加首乌15克,黄精12克,党参20;

3.         肺热者,加天花粉10克,沙参12克,川连8;

4.         兼有高血压病,加杜仲15克,牛膝18;

5.         视力模糊,加女贞子15克,草决明12克,石斛10;

6.         有胰岛素依赖者,加丹参20;

7.         血糖高,加川芎12克,当归12;

8.         口渴多饮者,加玄参20克,天花粉15;

 

中药验方:

?        方剂1: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糖尿病燥热伤肺证

?        方剂2: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肾阴虚阳亢证

?        方剂3:赤小豆30克,怀山药40克,猪胰脏1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以血糖降低为度。

适应症:糖尿病

?        方剂4:西瓜子50克,粳米30

制用法:先将西瓜子和水捣烂,水煎去渣取汁,后入米作粥。任意食用。

适应症:糖尿病肺热津伤证

?        方剂5: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

制用法:水煎。每日2次,每次半杯。

适应症:糖尿病口渴、尿浊症

?        方剂6:生白茅根60~90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0日。

适应症:糖尿病

?        方剂7:山药、天花粉等量

制用法:水煎,每日30克。

适应症:糖尿病

?        方剂8:桑螵蛸60

制用法:研粉末,用开水冲服,每次6克,每日3次,至愈为度。

适应症:糖尿病尿多、口渴

?        方剂9:葛粉、天花粉各30克,猪胰1

制用法:先将猪胰切片煎水,调葛粉、天花粉吞服,每日1剂,3次分服。

适应症:糖尿病多饮、多食

?        方剂10:知母、麦冬、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生地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势伤胃津证

?        方剂11:生地、枸杞子各12克,天冬、金樱子、桑螵蛸、沙苑子各1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山药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肾阴亏虚证

?        方剂12:红薯叶30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

?        方剂13:木香10克,当归、川芎各15克,葛根、丹参、黄芪、益母草、山药各30克,赤芍、苍术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血淤证

?        方剂14: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各9克,天花粉6克。

制用法:共研为末。每日3次,每次14克水冲服。

适应症:糖尿病气阴两虚证

?        方剂15:黄精、丹参、生地、元参、麦冬、葛根、天花粉、黄实各适量。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糖尿病肾病肝肾气阴两虚夹淤证

?        方剂16:蚕茧50

制用法:支掉蚕蛹,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适应症:糖尿病口渴多饮,尿糖持续不降。

?        方剂17:猪胰脏1

制用法:低温干燥为末,炼蜜为丸。每次开水送服15克,经常服用。

适应症:糖尿病

?        方剂18:天冬、麦冬、熟地、赤芍各15克,黄芩、大黄(后下)各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元参30克,玉米须6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胃热炽盛证

?        方剂19:山药25克,黄连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


中药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

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多食、多饮、多尿,尿中含糖,身体消瘦。在中医属“消渴症”的范围,认为此病多由于平素贪嗜醇酒厚味,内热化燥,消谷伤津,以致肺、胃、肾阴虚燥热,发为消渴。治疗上宜以滋阴清热生津为主,并随证佐以益气、固涩、温阳、活血。本症除食疗食疗5克,水煎服,每日2~3次。

  糖尿病中医的食疗方---冬瓜100克,鲜番薯叶50克,同切碎加水炖熟服,每日1剂;或干番薯藤适量水煎服。

  糖尿病中医的食疗方---山药60克,猪胰1具,干地黄30克。用瓦锅加适量清水煮猪胰,再入山药和干地黄同煎。饮汤吃肉,佐膳亦可,连续用。

  糖尿病中医的食疗方---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先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日服1~2次。

  枸杞15克,兔肉25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烂熟后,加盐调味,饮汤食肉,每日1次。

  猪胰1具,加薏米50克或黄芪100克,水煎服食,每日1剂,连用10天。

  大田螺10~20个,养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黄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饮汤,每日1次。

  猪肚1具洗净,葱白数茎,豆豉25克。先煮猪肚至烂,入葱、豉调味,再取出猪肚切片。空腹渐次食之,渴即饮汤。

  海参、猪胰、鸡蛋各1个。先将海参泡发切片与猪胰同炖,熟烂后将鸡蛋去壳放入,加酱油调味,每日服1次。

  蘑菇培养液具有降血糖作用,故常以蘑菇为菜或煮汁饮服,对改善糖尿病症状有利。

  枸杞15克,猪肝适量。将猪肝切片与枸杞一起用文火炖成猪肝汤,饮汤食肝。每日2次。

  小米粉25克、麦麸50克,加适量盐、葱花、香油、五香粉,用水和匀,做成小饼,烙熟食之。

  绿豆250克,加水适量,煮烂熟频饮。绿豆性寒,具有良好的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并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水平。

  南瓜1000克切块,加水适量,煮汤熟后随饭饮用。

中医张进良揭秘糖尿病患者受害历程 

盲从西医理论,接受降糖药是糖尿病“消渴”患者最大的悲哀:

首先我不否定西方医学的科学性,也不反对西方医学,因为西方医学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在危急时刻能救急,但是;人类进入了科学和伪科学并行的隧道,使得人类无法辨认健康的真谛。也是因为中国文化太美好、太深奥。用现在的学技术无法识别,所以就要消灭她。

 

盲目相信西医的检查数据,滥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听从西医的饮食指导,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悲哀。也是真正成为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新的医疗体制下的产物。

西医不让糖尿病人吃含糖的食物,那么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就会逐渐彻底休眠和完全失去胰岛功能。不许吃水果,那么患者身体内就会缺少很多微量元素。打胰岛素,吃降糖药你不会真正成为糖尿病。发现症状找中一辩证施治一周即可让消渴症状消失。但是你可悲的内心是不会相信中医的,因为你还有医保,保证你成为糖尿病。

 

首先:健康来自于平衡的膳食、快乐的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说糖尿病是吃出来,这个说法只能说说对了一点点,不可忽视的是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中医认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胆,火伤肺,悲喜过度就伤心。思虑过度、熬夜、着急上火、造成阴阳失衡,五脏不调,身心受损,五脏功能失调。西方医学有个无能的名词叫“内分泌失调”。

 

很多糖尿病人并没有花天酒地,也没有高能量和奢侈的生活,这有怎么解释呢?

一句话:“思虑过度”。思虑过度之后表现为,浑身乏力,大脑浑浊,如此也就造成了各个脏器功能的不协调。惯性思维和生活习惯,不良的嗜好,执著心太强。这些都是造成全身各个神经系统和五脏六腑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比如:有的人吃饭时谈事情,有的人喝酒才说话,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有的人吃饭喝酒谈生意,有的人酒后作乱,有的人酒兴大发后半夜不睡觉,谈古论今。违背自然之道,所以说七情六欲皆可导致疾病。情随境迁,情感、情绪直接影响身体各个脏器、经络,乃至细胞的变化,脾胃和脏腑乃至全身神经系统的不协调。

 

快乐的人满脸阳光,看着都舒服,压抑郁闷生气的人谁看了也不舒服,现在人们也发现:快乐的情绪可以杀死癌细胞,此说法已经得到很多健康学界的一直赞同,不快乐的也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因为你看到一个人不快乐你也不会快乐。这些只是粗浅的谈谈,深究就更深奥了。

人人都知道西药的降糖吃了一辈子也没治好过一个糖尿病!胰岛素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截,肢指标也没降下来。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释文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黄帝内经第一篇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 :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 “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延。”康熙皇帝养生经:“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十常即为: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耳常弹,面常搓,足常摩,肛常提,肢常伸,十常运动。四勿:吃饭勿言,睡觉勿语,喝酒勿醉,色勿迷。

 

为什么这么多当权者和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却相信西医的歪理邪说呢?并且帮着他们陷害中国人呢???这也许是耶科学的产物吧???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教育都是崇尚科学知识的,没有中华民族文化和自然哲学了。违背自然之道,只看到了肤浅的科学,却没看到科学带来后果,科技是产生了生产力,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而不合理的科学也加速了地球人的毁灭。农药化肥是科学吗?转基因是科学吗?抗生素是科学吗?这些都是人人认可的科学,也是毁灭我们人类的科学。

 

大多数人想知道怎么治好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有很多形式,如:食疗、针灸、点穴、药疗、音乐疗法、运动疗法、快乐疗法、冥想疗法等、、

首先说说食疗:很多是要两用的植物根茎叶都是调理糖尿病“消渴”的灵丹妙药。【调理胜于治疗,平衡就是健康。】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综合情况决定吃什么,食物有四性五味,升降沉浮,补充、排泄、收敛、培元固本之功效。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三高症,主要是摄入高能量食物过多。

加上生活习惯无常。对于三高的人群饮食调理还要考虑患者的阴阳虚实,暑湿燥火。可以选用一些偏性的食物,如:马齿苋、黄茅、地骨皮、蒲公英、淡竹叶、石竹叶、筋骨菜、婆婆丁、苦麻菜等等、、这些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清心下火,清热解毒,健脾胃,通便利尿之功效。

 

   那么针灸也要根据每个人的综合病症决定针灸穴位。单纯治疗消渴可以针灸一下四穴。

脾经的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肝经的太冲穴等、、

 

  地机穴、刺灸法:直刺11.5寸。

别名:脾舍,地箕。足太阴郄穴。足太阴经郄穴。

  穴义:脾土物质在此随经水运化人体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经水循脾经流向阴陵泉穴,脾土微粒沉降于穴周。

  功能作用:渗散脾土水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漏谷穴 足太阴络。

  〖别名〗太阴络穴。

  〖穴义〗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名解〗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

  2)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三阴交穴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三阴交穴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足太阴络。

  【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

【穴义】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刺灸法】直刺 11.5寸。

  【名解】

  (1)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2)太阴。太,大也。阴,阴之属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

  (3)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内气血场的范围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场范围较大,有如三里之广,故名。

  (4)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理同三阴交名解。

  (5)足太阴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交会而成,气血物质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阴经,本穴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

  【运行规律】穴内天部之气的运行分为三支,干燥偏热的气态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经上炎,湿热的风气循肝经向上横行,滞重的湿冷之气循肾经下走筑宾穴。

  【功能作用】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女人常揉三阴交穴位作用1、 保养子宫和卵巢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太冲穴

穴道名解

  (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2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3)太冲穴属土。属土,指太冲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按摩点穴的方法,

按摩有补法和泻法,必须要辩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决定针法和手法。

 

针灸这四个穴对于糖尿病人“消渴”一周既有明显好转,加上饮食和情绪调节效果会更好。

 糖尿病病根在哪?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是这样吗?我的答案,反调唱多了,不说,大家想必也知道了.

血糖太多了,不外两个因素:
        其一,进入的太多;其二,排出的太少.
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其他人高吗?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又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呢?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


       其二,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苗头,就出来了.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象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长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种功能.糖都停留在血液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说只能少量)从血液中吸取到糖份.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有个机关,就象水龙头.把"水龙头"修理好了,水(糖)自然就能喝到了!血糖又怎么能高得起来呢?血液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太少了!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天呐!这可是多么惊世骇俗话!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人是缺糖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对待"缺糖"的病人的:
一:低糖饮食;
二:降糖-------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以"燃烧"的方式排除掉~是排除而不是促进吸收.导致血糖高居不下的原因不去处理,却让病人终其一生把吃进血管里的糖再弄出来~就象一个小朋友玩水,不停的把水舀进水缸里,再从水缸里舀出来一样.只不过,大人的游戏成本,太昂贵!
糖作为人体的一个基础性营养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摄入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营养的吸收利用有效率降低.这样一种低糖饮食,不要说病人,就算是正常人,这种吃法,饿都可以把你饿跨!直到饿出个"厌食症',那倒好,不用忍饥挨饿了,但是你再看看:你的精神更差了,更易疲劳了,做什么事,更多的是内心的迫使;欲望斗志消沉了,力不从心感时时伴随,抑郁,甚至厌世;你的笑容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差,涵养似乎也下降了;更容易生气,更讨厌阴湿下雨天--------因为那会加重你的抑郁;整天没劲,晚上一合眼却又睡不着.肌肉越来越松驰,严重的,简直象烂泥一样!眼袋,黑眼圈,色斑,皱纹,全都提前来了!这些症状,对于西医学来说,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它只相信仪器,相信数据!一番检查后,很可能会送你一个------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在胡想瞎想).因为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只要你的血糖值正常,血压值正常,白细胞值正常,XX值XX值正常,哪怕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更不舒服了,更没精神了,甚至彻底跨在床上了~只要你的数据正常,那就是正确的治疗.你虽死,亦可无撼了!!数据,竟然比生命还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其实很简单:健脾胃,助吸收。如此而已。


所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正统的中医,而是一个中皮西骨,或者没有领悟中医核心的中医!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糖”,我会说,抱歉!你还没有资格来看病。你需要先解决观念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样放一汤勺糖,哪个浓度高?肯定是半杯糖。但请问,是糖多了,还是水少了?再问,西医是否有检测水【血液】的多少?如果没有,你怎么知道你是水不足,还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却用降糖的方式来治疗,会有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觉养血加水,糖尿病就会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缺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了,是因为你的热量也不够了,高水平的不平衡,变成低水平平衡,人越来越虚,越来越容易疲劳了,肥胖了。前面只是缺水,现在连火【提供身体生长发育的热能】都不够了。再降下去,热能完全消耗完,人就死翘翘了。最先表现的就是脚的变冷,渐而麻木无知觉。这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足”。其实就是一个热能不足的表现而已。加热,多吃饭补充热能,再早睡觉,就可以把糖尿病足治好。糖尿病足有破损就很难愈合,可以很简单就让它愈合:撒纯正的红糖在伤口就可以。西医说最避忌糖,不但不会如它所言加重病情,反而竟然可以把病情控制。那么,请思考,谁对谁错?

     皮肤肌肉的愈合,是脾和肺的作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脾的能量来之于饮食“甘味”——也就是甜。只有甘甜之味才可以健脾,促进胰岛的分泌,促进肌肉的生长。肺又是脾的“子”,脾的能量充足了,肺的能量就会得到补充。皮肤愈合的能力就增强,所以伤口就会愈合——这就是红糖为何可以使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原因。进而推论,只要给脾以足够的甘甜之味,脾的运化功能【相当于西医说的胰岛功能】就会恢复,加强,那么,糖尿病就可以根治了。所以,糖尿病人禁糖治不好糖尿病西医又说不明白,何不尝试原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中医的方法,试试不禁糖,按照中医的方法调养呢?当然,在早期脾的运化功能还没恢复的时候,不能刻意服用糖,平常食物中的糖分就足够了。只需要把可以忌糖的习惯改为正常饮食即可。待食欲越来越好,脾【胰岛】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分解稀释能力越来越好,一边的嗷嗷待哺的五脏六腑,一边是富于糖分的血,两边一交接,还愁血糖太高吗?还愁器官渐渐衰竭,越来越没力吗?这些就都迎刃何解。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脾胃病。自古就没有脾胃病是绝症不可根治的说法。哪个中医这样说,会被同行笑掉大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