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老干部工作 展示老干部形象 引领老年时尚新生活 ☞ 说起春节,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除夕和大年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八或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开始,并且从腊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习俗和讲究。 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是这些习俗让我们产生了仪式感,带着热腾腾的烟火气,一起来回味一下那些让过年更有“年味儿”的习俗吧。 腊月二十三 送灶上天 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吃灶糖 希望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 保佑来年一家平安 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腊月二十四 扫除日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清洗各种器具,干干净净迎新春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接玉皇 豆腐因为“头富”音相似 被人们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 这天大家做好豆腐储备起来 以备正月里食用 同时,天帝玉皇于这天亲自下界 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在以前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 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杀鸡赶集 宰年鸡、赶大集 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 张贴年画、春联、窗花等春节张贴之物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 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 上供请祖 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 在我国由来已久 腊月三十 除夕 “除”是“去,“夕“是“交替” 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除夕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留恋之情 又有对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 春节 早起开门炮仗,迎接满堂红 晚辈给长辈拜年,祝贺新春 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吃团圆饭,儿孙满堂共叙天伦 初一忌动扫帚,否则招来“扫帚星” 大年初二 开斋日、姑爷节 各家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祈望到来的这一年发大财 这天姑爷们要去给岳父家、岳母拜年
大年初三 烧门神纸 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 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大年初四 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 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 迎财神 五路接财神 东西南北中 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 马到成功 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生意 还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 辞旧迎新
大年初七 人寿年丰 传说女娲创世第七日造出了人 这天是人类诞辰日 吃七宝羹,摊煎饼 出游,攀高等
大年初八 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 玉皇天诞 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 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人们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 祭石感恩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 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 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一 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 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 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 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 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 自十三日起 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 娘娘诞辰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 又称“顺天圣母” 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 元宵节 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有吃元宵的习俗,又称灯节 各地举办灯会,踩高跷,舞狮 放灯,猜灯谜,游灯市 这些带着深厚民族烙印的文化习俗,是我们民族文化得以传递和延续的基因。过完正月十五,人们将带着新年求得的好运气和祝福,整装出发,新的一年一定会更好! 值班编辑:小马哥;来源:网络综合整理;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留言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声明适用于本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