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句起源

 杏坛归客 2018-02-10

来自隴原風

  

  一、绝句起源:

  

  学习内容:

1、了解绝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3、关于绝句的特点。

4、为什么我们要自学绝句56法?

  

  绝句作为一种诗歌体,其起源和形成至今仍不甚清楚,元明以来通用的“绝句”定义,其实是以绝句在中晚唐至宋代定型以后的形式为对象,不能概括盛唐以前绝句在声律及体裁格调方面的特点。因此探索绝句从缘起到定型之间漫长历程,也是中古诗歌史研究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据《全唐诗》记载,在4.89万首诗中其中绝句有1万首。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有人说,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还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格律关系而论,绝句确实有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的现象。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溯本求源绝句的形式在春秋末期的《逸周书·周祝》篇就有记载,南朝徐陵编《玉台新咏》是第一步完整收录《古绝句》历史资料。其他的文人创作有梁简帝《夜望单飞雁》,北齐魏收《挟瑟歌》以上例子大体具备了绝句的押韵形式,只是尚未严格律化而已。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至隋,律绝开始出现,无名氏《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和唐以来的绝句已完全一样。这就是绝句的起源。

  

  二、律绝和古绝的区别: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律绝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例1、【登庐山五老峰】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例2、《三绝句》其二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例3、【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请大家标出上面三首诗平仄。不难发现第一首虽然押平声韵,但是不符合粘对替规则,有三平尾三仄尾的绝句,我们称之为古绝。第二首既不押平声韵,也不符合粘对替规则,这样的绝句我们也把他们划分到古绝。第三首押平声韵;韵字在同一个韵部;附和粘对替规则的绝句,我们叫他律绝。后人把唐以来有严格格律规范的绝句名为律绝,唐以前的没有严格格律规范的名为古绝,它们之间的过渡名为拗绝,其发展顺序为,首先是古绝,其次拗绝,再次律绝。

  

  三、绝句创作要领

  绝句的表现形式特点

  1、巧妙切入

  绝句只有四句,五绝只有20个字,表现的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创作绝句时,要找准切入点,切忌面面俱到。古往今来,咏梅诗不计其数,无一不是抓住一点展开的,因此诗词中的梅花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2、以小见大

  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明代周履靖在《骚坛秘语》中说:“凡作绝句,如临窗观景,立处虽窄,眼界自宽。题广者取远景,寸山尺水,愈觉其遥;取近景,一草一禽,皆有生意。”刘熙载说:“以鸟呜春,以虫呜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可见,以小见大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绝句常用的表现手法。

  3、流畅清亮

  绝句以流畅自然为佳,好的绝句大都以其单纯明快、平易凝练、朴素流畅的语言表达最普遍最深沉的情感。绝句多用平常语,不艰涩深奥,一般情况下不用典,不故作奇险语、诘拗语、佻脱语、偏涩语;以天然真切为最高境界,纵以沉郁顿挫著称的子美其绝句亦是清新可人的。

  4、写寻常事(物)

  绝句是最能反映真实生活的诗歌文体。不管是山水诗、哲理诗、应酬诗、还是咏史诗、抒情诗,都以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感入笔,如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所写乃罕有物类,故只宜用于古体而不宜绝句。

  5、寄意深远

  绝句虽短,但最讲究韵味,含而不尽之意于言外,给读者留下较多想象的余地,使人如嚼橄榄,久味仍余香满口。

  6、含蓄留白

  绝句如国画小品,精致剔透,数笔传神,要有给人想象空间、多留白。如画面太满,则无回味余地。

  

  四、绝句的种类:按字数分可分为五言六言七言,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六言绝句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七言绝句

  杨万里

天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

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田肥。

  绝句 僧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四首 杜甫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五、绝句格式

  五绝

(1)平起式(两字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三字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

(1)仄起仄收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仄收式 (两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三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中除了“平平仄仄平”也就是平起平收式,第一个字必须为了避免孤平,必须平声。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拗救)七绝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也就是仄起平收式,第一个字必须为了避免孤平,第一字可平。句尾的平声必须押韵。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拗救)最常用的就两种: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六、绝句的对仗:

  1、首联对仗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尾联对仗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赵师秀 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全篇对仗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益·塞下曲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不对仗的例子: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卢纶·塞下曲(第二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一般绝句可对仗可不对仗,完全按照自己的构思。

  

  七、了解一下绝句56法的作者;为什么我们要自学绝句56法?

  七言绝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乐”,“最合于诗人之陶写”,“自唐迄今千数百年,为之者众,好之者弥笃”(邵祖平《七绝诗论》)。于其作法,“宋人犹少道及,至元明清间,始多扬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绝无系统”(同上),今幸有冯振《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出矣。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以影印。1986年齐鲁书社将其与《诗词杂话》、《七言律髓》并为《诗词作法举隅》出版,新增诗例117首,而56种作法之分类未变。“《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精选了唐至清代七言绝句佳作1381首,按类比法分成56类,在每类末精当扼要地指出其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之,都足以发人深省”(党玉敏《冯振传略》),周振甫并专门著文引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

  

  为什么要我们要自学绝句56法?

  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冯先生从历代1381首七言绝句佳作中所归纳提炼的56种作法,也许在信奉“至法无法”的读者看来,过于琐碎,甚至或许认为是“陈词滥调”,若“陈陈相因”,有碍其创造力的发挥。其理虽固然,而势未必行。不妨以书法类比。书家一生追求,在有其独特风格。然当其初始握笔,必从点画描摹作起,选帖、读帖、临帖、默帖,乃为其日常功课,此七言绝句56法,其犹唐代欧阳询“楷书结字36法”乎?其犹明代李淳“大字结构84法”乎?其犹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乎?若36法、若84法、若92法,未有书家认其“琐碎”也,必视为至宝,奉为圭皋,时时研习,悟其妙道,以逐步形成其独特风格也。冯先生在其《七言绝句作法举隅》自序中坦言“大匠能示人以规矩,而不能使人巧”,56法者,篇法、句法、字法之规矩也,守此规矩,渐入诗道,而后方能体会到“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红楼梦》黛玉语)。

  

  陇原诗词传习院一期一年级第一讲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认真理解绝句讲义重点:

  1、了解绝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3、关于绝句的特点。

  4、为什么我们要自学绝句56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