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是二战时期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一个专门关押太平洋战争中受俘盟军的场所,时称“奉天俘虏收容所”。
“这里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6个国家的2000余名战俘。”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介绍,奉天俘虏收容所是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
战俘营占地近5万平方米。记者看到,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主要有1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等。沈阳市政府还在旧址边新建了一座陈列馆和一面“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满了200多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
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 沈阳盟军战俘营在二战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国际影响力,直接与之相关的国家和地区就有十几个。沈阳盟军战俘营不仅见证了人道主义原则受到肆意践踏和人性惨遭蹂躏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工友与外国战俘之间的患难情谊,它承载着盟军战俘的特殊记忆以及他们与老沈阳人的生死友情。
这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也从特殊视角见证了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地位。 当时被关押在此的盟军最高将领乔纳森·温莱特中将的一句话被镌刻在陈列馆外墙上——在漫长的被俘生活中,我不只一次在想,为什么日本人可以那样的惨无人道?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