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通识365 】 第六十讲:消费者主权比想象更具威力

 lushengyu712 2018-02-10


黄春兴  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



市场在汇聚消费者对商品买或不买的选择,也就是在展现消费者主权后,便决定了哪些商品该下架而哪些可继续存在。不同商品在市场中的消长决定了不同产业的相对规模,也决定了我们生活上的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城市和乡村的分野。


这一讲将以“消费者主权”来重述简·雅各布斯有关美国城乡产业发展最自豪的论述:“并不是先有农业,后来才有城市;而是先有了城市贸易,才从创新中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


雅各布斯是上个世纪的已故加拿大籍城市学家,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指出:许多看似堂皇的城市政策,实际是完全无视于居民的需求。政策结果会让城市失去创造新工作和新产业的源泉,终而步向停滞或衰颓。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居民为了纪念她的洞见,发起“随雅各布斯散步”,呼吁居民走出来看看自己居家附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去年,全球已超过140个城市响应并参与这运动。


雅各布斯在解释上面的论述时说道:并非农村生产有了剩余才拿到城市去销售,而是城市因贸易兴旺才促使企业家到农村开辟农场或牧场以扩大生产。类似地,工业产品也同样是为了供应城市不断增长的消费者需要,才会在郊区出现了生产工厂。她以“媚登峰”胸罩为例说:纽约市女裁缝师罗森塔女士发明胸罩后,先在赫德逊河畔设厂生产,后来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者需要,才把工厂搬迁到劳动力和土地都较便宜的乡下。于是,我们便看到乡下有了一间生产媚登峰胸罩的工厂。


我们看到乡村有一座工厂,又看到卡车将工厂生产的胸罩运到城市,一般是不会觉得惊讶,也不致于认为那些胸罩是乡村的“生产过剩”。我们很清楚:那是设在乡下的生产工厂。那么,我们为什么看到稍大的农场和运农产品的卡车,就认为那些农产品是乡村的“生产过剩”呢?雅各布斯说:为什么我们都忘了农村的消费需要是很简单的?再者,那些运到城市的农产品,有很大比例都不是农村居民喜爱消费的种类。


简单地说,不论是工厂、农场或牧场,那些稍具规模的生产工厂都是从都市搬迁过来的,其原因是它们在城里的工作坊或小农场无法因应消费需要的增长。没错,乡村原先也有零散的几家农户,但它们在自给自足下的产出量还称不上是“农业”(一种产业);直到城市的小农场搬迁到乡下,变身为稍具规模的农场后,才算有了见得到规模的农业。随着贸易的增长和生产工厂的不断搬迁,城市外貌也逐渐成形:旧商品逐步退出,转向服务业,同时新商品又不断出现。分工、搬迁和创新,构成了城市和乡村互动的发展过程。


当城市把工作坊或小农场搬迁到乡村后,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城市的土地却腾空了出来。这两项被闲置下来的生产要素,正好可用以支持产量还不大的新商品的生产。新商品未必会受消费者喜爱,但在城市的大市场里总会有从竞争中胜出的新商品。消费者对胜出商品的偏爱是远超过旧有的商品。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新商品的需要会增加,而对旧商品的需要会减少。于是,乡村工厂的产出必须减少,而城市小作坊的产出必须增加。这种新旧交替的趋势若持续发展,新商品的生产将再度从城市的小工作坊迁移到乡村的工厂。


上述重述的是雅各布布斯对城市和乡村互动发展过程的论述。城市人口众多且居民聚集,其市场规模远非乡村能比。因此,城市不仅创新能力强,消费者主权的表现能力也强。换言之,在城市的市场里很容易发现新奇古怪的新商品,但城市庞大的消费者主权会不断地淘汰不受多数消费者喜爱的新商品。创新能力和消费者主权交织,新的商品将一波一波地出现。每一波出现的新商品都将因消费者需要的增加,而不得不将生产工厂从城市搬迁到乡村。


雅各布斯研读过地理学、考古学和政治学,但幸运地,她选择从经济学角度去论述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发展过程,并且也留下了这样的名言:城市因贸易而创新,又因创新而伟大。


请思考以下问题:

1

请简单重述珍雅各布所陈述的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发展过程。

2

请清楚指出“消费者主权”在珍雅各布的城市和乡村互动发展过程中的角色。


参考资料:

1

米塞斯,路德维希·冯:《人的行为》第七章,夏道平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

2

雅各布,珍:《与珍雅各布边走边聊城市经济学》,梁永安译。台北早安财经文化有限公司,201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