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疆域版图, 各版本相差巨大, 到底孰是孰非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8-02-11

文|远在小河对岸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而关於明朝的疆域,各版本的疆域图相差巨大。有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幅员辽阔,远迈汉唐。而有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则疆域较为蹙小,仅约相当於我国现今疆域的一半。那么,为何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却相差如此之大呢?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上面的大明疆域图,囊括了大明的羁縻地区。而下面的大明疆域图,则仅为大明的实控区域,也即所谓的“两京十三省”。其中,两京为京师(北直隶)与南京(南直隶),十三省(正式称谓为布政使司)为:山东(辽东都司,在行政上隶属於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


那么,此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到底孰是孰非呢?其实,“疆域”一词是近代才有的概念,是自西方而传入的。我国古时候只有“天下”的观念,而并无疆域的认识。《诗经·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观念,是以自身为中心点,认为整个天下都属於自己,而以距离之远近为亲疏原则,依次分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此即为“五服”。据《荀子·正论篇》曰: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在此观念之下,双方是不存在平等关系的,这也是我国历史上自居“天朝上国”的理论依据。而西方的疆域观念,是建立在一种较为平等的认识上,彼此界限很明确。故而,有些西方学者认为长城乃是我国历史上的北部边界,是比较荒谬的。


长城只是我国历史上修建的一道军事防御工事,其性质并不等同於现今“国与国”之间的界碑。比如,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修筑长城。不但毗邻游牧民族的秦、赵、燕修筑长城,就连齐、楚等远离游牧民族的诸侯国也修筑长城。而长城绝不是修筑在国境线上,以作彼此之界用的,而只能是依地势修筑以便於防御。所以,不能是秦朝也好,还是明朝也好,修筑长城的位置也都差不多。

那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大呢?据《明史·地理志》记载:自黄帝画野置监,唐、虞分州建牧,沿及三代,下逮宋、元,废兴因革,前史备矣。明太祖奋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湖、湘,东兼吴、会,然后遣将北伐,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分军四出,芟除秦、晋,讫於岭表。最后削平巴、蜀,收复滇南。禹迹所奄,尽入版图。近古以来,所未有也。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即便是极尽抹黑明朝的满清官方,也不得不承认明朝之疆域乃是“近古以来,所未有也”。而历朝历代,对少数民族为主的羁縻地区,都是实施不同的统治政策。汉唐设都护府、明设都司(辽东都司,汉人为主,行政上隶属山东,不属此类)、满清设将军驻地。


而我们是农耕民族,在历史上对不适宜的农耕区并无太多的兴致,也欠缺对那些地区的开发条件。故而,一旦出现了维护成本过高的情况,也就放弃了。如唐朝的疆域虽在唐高宗时期达到了极盛,但这一极盛的疆域却只维持了四年。如果都按直接统治的区域计算的话,那么,明朝的疆域也是远迈汉唐。

满清时期,汉人为主的“关内十八省”+辽宁,为历史上的汉人居住范围,而这疆域与我们通常看到的秦朝疆域图基本差不多。但广大的江南地区,是伴随着“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宋室南渡”等三次中原大乱,才得以逐步开发。故而,秦朝对辽阔的江南之地,其统治力是微乎其微的,最多能算增加了几个居民点。而从实际统治疆域来说,随着对莽荒之地开发程度的越来越高,各大一统王朝的疆域是越来越大的。


明朝时期,平定云南,并对西南之地大规模实施“改土归流”政策,使得朝廷对西南的统治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其实,脱离任何一个朝代对边疆开发的贡献,而谈幅员辽阔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史籍:《明史》等等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左史右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